別名 | |
處方來源 | 《圣濟總錄》卷十八。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癩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藥一處和勻,更用溫酒調(diào)下,只作1服。約半日許發(fā)動,惡心涕唾汗出,仍吐出涎,渴時頻與溫米湯吃。若是吐多瀉多,或更有血,勿疑,是病出也。如吐瀉后腹痛,取下1塊大小如雞子,有諸般顏色者,此是病根也。如不思食,以甘草2寸,黃連2條,水1盞,煎至半盞,溫吃其藥。即不以老小強弱,都作1服。若是半日以來未發(fā)動,即更服樟柳根等汁投之,尚未覺,更與吃無妨。面上有如紫疼痛未消者,用干斑蝥未,以生油調(diào)成膏,敷患上約半日許,(疒咅)(疒畾)脹起,以軟帛子揩拭去藥,以棘針挑破近下、令水出自干,即不得剝其瘡皮。斑蝥不得另入口眼。若面上有小尖(疒咅)(疒畾)子者,不用斑蝥,卻以熟艾入膽礬少許,紙杵作釵股大小艾炷,灸之,每個灸1炷。如手腳上下有瘡未愈,煎甘草熱湯淋洗,更以白藥子3兩,甘草1分,荊芥10穗,一處搗羅為末,干貼。
|
用藥禁忌 | 切忌風及房室事、動風發(fā)氣、鹽、醋料物等物。只得吃淡粥過100日。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