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脅肋疼時統(tǒng)屬肝,或虛或?qū)嵒蛞蛱。脈沉氣郁須開導,芤澀原來死血干。食積一條常梗起,肝虛痛在脅梢間。若然痛甚肝經(jīng)火,干脅之疼療最難。
【論】足厥陰之絡,令人脅痛,皆肝膽經(jīng)之所主也。丹溪云∶木氣實、肝火盛、死血、痰飲、氣滯、食積、濕熱皆令人脅痛。亦有肝虛血少而痛者。有因酒色勞損太過,脅下一點痛不止,名干脅痛,甚危,當大補氣血,尚難為也。若此虛實之不同也,必以脈證參之,斯得其受感之情,而用藥無差忒也。
謹按∶左脅痛者,肝經(jīng)受邪也。右脅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脅俱痛者,肝火盛而木氣實也。兩脅走注痛而有聲者,痰飲也。左脅下有塊,作痛不移者,死血也。右脅下有塊,作痛飽悶者,食積也。咳嗽氣急,發(fā)熱者,痰結(jié)痛也,久而不治,則成肺癰。勞傷身熱,脅痛者,脈必虛也,宜詳究之。
【脈】兩脅疼痛,脈必雙弦。緊細弦者,多怒氣偏。沉澀而急,痰瘀之愆。
肝痛甚者,肝火太旺也,當歸龍薈丸。輕52667788.cn/zhuyuan/者,小柴胡湯加黃連、龍膽草、白芍藥、醋炒青皮。(方見瘧疾。)
火盛者宜伐火,佐金丸。
膽草(一兩,去蘆) 當歸(一兩,酒洗) 山梔子仁(一兩,炒黑) 黃連(一兩,炒) 黃芩(一兩,炒) 黃柏(一兩,炒) 大黃(半兩) 蘆薈(半兩) 木香(一錢半) 麝香(半錢)
為丸,淡姜湯下。
治肝火太盛。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湯泡)
為丸,白湯下。
脅痛脈弦數(shù),木氣實也,醋炒青皮、蒼術、川芎、當歸、芍藥、柴胡,或小柴胡湯加醋炒青皮、川芎、膽草,(方見瘧疾。)或抑青丸。
抑青丸
治肝火,伐肝木。
黃連(不拘多少,姜汁炒)
為丸,每百丸,白湯下。
脅痛日輕夜重或午后發(fā)熱,脈芤而澀,瘀血也,四物湯加柴胡、青皮、桃仁、紅花,行氣藥中加破血藥。
脅下一條杠起作痛者,食積也,保和丸,(方見傷食。)或吳茱萸、炒黃連、神曲、麥芽、山楂、蓬術、青皮,或當歸龍薈丸。(方見前肝火盛條下。)
濕熱盛而兩脅痛者,先以琥珀膏貼痛處,后以淡姜湯吞當歸龍薈丸,(方見前肝火脅痛條下。)或小柴胡湯加蒼術、青皮、黃連。(方見瘧疾。)
痰積脅下作痛,控涎丹或十棗湯,或二陳湯加南星、蒼術、川芎、柴胡、白芥子、炒山梔仁、醋炒青皮。(方見痰證條內(nèi)。)
控涎丹
治兩脅痰痛。
上末,丸如梧子大,每五、七丸,漸加至十丸,姜湯下。
十棗湯
治痰積脅痛。
甘遂(面裹,煨,一錢) 大戟(制,一錢) 芫花(一錢)
棗子十枚,水二盞,煎八分服。
氣滯脅下作痛,推氣散或復元通氣散、控涎丹,(方見前痰積脅痛條下。)治一身氣痛。氣郁者,詳郁證條內(nèi)。
推氣散
治右脅疼痛。
枳殼(炒,五錢) 桂心(五錢) 片子姜黃(五錢) 甘草(五錢)
末之,每服二錢,姜棗湯調(diào)下。
復元通氣散
木香(半兩) 茴香(半兩) 青皮(半兩) 穿山甲( ,七大片) 陳皮(半兩) 白芷(半兩) 甘草(半兩)
每服五錢,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或作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diào)下。
肝血不足,悠悠痛不止者,四物湯加柴胡梢。(方見血證。)若脅下一點痛不止,此因酒色太過所致,名干脅痛,難治。肥白人脅痛,參、 入小柴胡湯服。(方見瘧疾。)
枳芎散(附方)
治左脅痛。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棗湯或酒調(diào)下。
52667788.cn/yishi/術香調(diào)氣散(附方)
治氣怒傷于肝,兩脅大痛難忍。
丁香(二兩) 檀香(二兩) 木香(二兩) 白豆蔻仁(二兩) 藿香葉(一兩) 甘草(一兩) 砂仁(三兩)
上末之,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