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漢·《傷寒論》。 |
劑型 | 湯劑;合劑 |
藥物組成 |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生津。 |
主治 | 陽明熱證或外感熱病的氣分熱證。癥見高熱,口干舌燥,煩渴引飲,面赤惡熱,大汗出,舌苔黃或白而干燥,脈洪大有力或滑數等。用于治療急性熱病,流感,流腦,乙型腦炎,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糖尿病,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眼科外障,婦科經閉等癥。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湯劑:水煎至米熟湯成去滓溫服。合劑:每次30ml,日3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1.本方是陽明熱盛,氣分熱盛證的代表方,屬里熱癥,對石膏用量皆主張偏重,方能生效。2.本方治療屬陽證、熱證、實證、里證,病變皆屬肺胃實熱。本方適應證一般以“四大”(即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典型癥狀為依據,但實際使用中遇有脈數有力,高熱,大汗,煩渴者即可使用。3.以本方為主,隨證加減而定有大同小異的方名,如白虎湯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蒼術湯等,適應范圍擴大。4.表證未解的無汗發(fā)熱,口不渴;脈見浮細或沉者;血虛發(fā)熱,脈洪不勝重按;陰盛格陽表現為真寒假熱者均忌用本方。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流行性乙型腦炎:用本方加味:石膏、生山藥、知母、甘草、銀花、連翹。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37例。結果:治愈30例,自動出院1例,死亡6例。 2.風濕性心臟病:用本方加味:石膏、知母、粳米、銀花、防已、木瓜各25g,連翹20g,甘草10g。溫重加蒼術、苡仁、厚樸;熱重加梔子、黃柏、連翹;心前區(qū)間痛加瓜蔞、薤白、丹參、桃仁;心悸加茯苓、柏子仁。酸棗仁、遠志。水煎服。治療風濕性心臟病12例。結果:服藥3周左右,心悸胸悶消失,發(fā)熱或關節(jié)痛明顯好轉.服藥1個月血沉恢復正常者6例,顯著下降4例,抗“O”正常4例,其余也有程度不等下降,伴心律失常(早搏)者消失。 3.流行性出血熱:用本方加減:生石膏30-300g,知母12g,甘草10g,粳米10g,發(fā)效期加雙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低血壓期加人參、麥冬、五味子、丹參;少尿期去粳米,加玄參、生地、寸冬、大黃、芒硝;多尿期石膏減量,加生地、山藥、山萸肉、麥冬、五味子、菟絲子、黨參等;恢復期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水煎服。治療流行性出血熱40例,男28例,女12例;輕型16例,中型11例,重型10例,危重型3例。診斷分型按1981年全國出血熱會議規(guī)定,并對其中出院后的30例患者用免疫熒光法測定抗體加以證實。入院時發(fā)熱期30例,低血壓或7例,少尿期3例。當地的出血熱為野鼠型。結果:40例全部治愈(各期臨床癥狀消除,患者進入恢復期)。療程最短6日,最長15日。大部分患者使用中藥治療后都有越期或縮短病期。其中跳越低血壓期7例,跳越少尿期6例,跳越低血壓、少尿兩期者16例。合計29例,跳期率占72.5%。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熱,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1.解熱:白虎湯及其主藥石膏、知母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1)抑制口渴:對皮下注射TTG50r/100g或20%胨水0.5ml/100mg所致高溫大鼠的飲水量有明顯的抑制作用。(2)解熱:白虎湯能使傷寒菌苗引致發(fā)熱家兔退熱1.3℃,石膏0.3℃,知母0.7℃,而石膏與知母合用則退熱1.2℃,并且石膏退熱作用發(fā)生快,但不持久,知母退熱作用發(fā)生慢,但作用持久,兩藥合用退熱效果更加顯著。方中另兩藥甘草、粳米用作輔助養(yǎng)胃和中,使整個方劑更完善合理。近有實驗觀察了白虎湯和去鈣白虎湯的解熱作用,結果發(fā)現去鈣白虎湯無解熱作用,表明鈣離子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尤其對產熱中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白虎湯能使腦內鈉/鈣比例降低,而使高熱消退。 2.抗病毒:白虎湯對實驗性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皮下注射而致感染的小鼠,能提高存活率,顯著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 3.增強免疫功能;白虎湯能增強家兔肺泡巨噬細胞對白色葡萄球菌及膠體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進吞噬細胞的成熟。近又研究證明,本方中所含Ca2+可提高肺泡巨噬細胞的捕捉率,加強其吞噬活性,而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是呼吸道最為重要的非特異防御功能之一,在肺部感染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因而,白虎湯對肺泡巨噬細胞的激活,可能是治療肺部及其它急性感染的重要藥理基礎之一。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