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錦花、羊耳朵、蒙花 、黃飯花、疙瘩皮樹花、雞骨頭花、蒙花珠、老蒙花、學耳朵朵尖、水錦 花、染飯花、酒藥花、糯米 花、米湯花 |
漢語拼音 | mi meng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醉魚草科植物密蒙花的花蕾及花序。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灌木,高約3m,最高可達6m以上。小枝灰褐色,微具4棱,枝及葉柄、葉背、花序均密被白色星狀毛及茸毛,莖上的毛漸次脫落。單葉對生;葉片寬披針形,長5-12cm,寬1-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具小鋸齒。大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及腋生,總苞及萼筒、花冠密被灰白色絨毛;花萼鐘狀,先端4裂;花冠筒狀,先端4裂,筒部紫堇色,口部橘黃色,內(nèi)外均被柔毛;雄蕊4,著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上位,2室,被毛,花柱短,柱頭膨大,長卵形。蒴果長卵形,長2-6mm,2瓣裂,外果皮被星狀毛,基部具宿存花被。種子細小,兩端具翅。花期2-3月,果期5-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安徽、福建、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2800m的山坡、丘陵、河邊、村邊的灌木叢和林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多生于陽光充足的石灰巖坡地、河邊灌木叢中。 栽培技術(shù) 用播種育苗繁殖于秋季種子成熟期,采下即行播種,在苗床中培育1~2年,苗高1m左右時移栽定植,株距1.5~2.0m,每穴栽1株,加強管理,栽后2~3年可以開花。 |
采收和儲藏 | 春季花未開放時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為多數(shù)花蕾密集而成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規(guī)則團塊,長1.5-3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密被茸毛,單個花蕾呈短棒狀,上端略膨大,長0.3-1cm,直徑0.1-0.2cm;花萼鐘狀,先端4齒裂;花冠筒狀,與萼等長或稍長,先端4裂;花冠內(nèi)表面紫棕色,毛茸極稀疏。質(zhì)柔軟。氣微香,味微辛、苦。 以花蕾排列緊密、色灰褐、有細毛茸、質(zhì)柔軟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棕色。①星狀毛多碎斷,完整者體部2細胞,基部并列,每細胞二分叉,分叉幾等長或一長一短,直徑12-31μm,長50-424μm;柄部1-2細胞,長12-36μm,直徑16-24μm。偶見單細胞二分叉。②單細胞非腺毛長短不一,先端尖,直徑13-25μm,長38-590μm,壁薄,疣狀突起較大而密,直徑約至2.5μm。③腺毛多散離,頭部頂面觀2細胞并列呈短 啞鈴形、鞋底形或蝶形,有的細胞中含顆粒狀物;柄部1-2細胞,直徑12-14μm。另有頭部1細胞或3細胞的腺毛。④花冠表皮表面觀細胞呈類長方形、類方形或類多角形,壁較平直或微彎曲,毛茸脫落痕類圓形;ü谶吘壍谋砥ぜ毎式q毛狀,有細密角質(zhì)紋理。⑤花粉粒呈類圓形,直徑13-21μm,外壁分層不明顯,具3孔溝,表面紋飾不明顯,隱約可見呈顆粒狀或細網(wǎng)狀。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置70-75℃水浴中浸漬30min,放冷,濾過。取濾液2ml.加鹽酸5滴與鎂粉少許,顯棕黃色。(檢查刺槐甙) |
中藥化學成分 | 花含多種甙。屬黃酮甙的有:醉魚草甙(bud- dleo-glucoside),又稱蒙花甙(linarin)或刺槐甙(acaciin)[1];屬三萜甙的有:密蒙萜甙(mimengoside)A和B[2];屬環(huán)烯酸萜甙的有:桃葉珊瑚甙(aucubin),(木辛)醇(catalpol),(木辛)果甙(catalposide),對甲氧基桂皮酰桃葉珊瑚甙(p-methoxycinnamoyl aucubin),對 甲氧基桂皮酰(木辛)醇(p-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屬 3,4-二羥基 苯乙甙的有:洋丁香酚甙(acteoside),海膽甙(echinacoside)[3]。此外,還含刺槐素(acacetin)[4]。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揀去雜質(zhì),篩凈灰土!独坠谥苏摗罚 凡使密蒙花,先揀令凈,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干,卻拌蜜令潤,蒸,從卯至酉出,日干,如此拌蒸三度,又卻日干用。每修事一兩,用酒八兩浸,待色變,用蜜半兩蒸為度。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刺槐素與槲皮素相似,有維生素P樣作用。給小鼠口服25-100mg/kg,能減輕甲醛性炎癥;50-100mg/kg還能降低皮膚、小腸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對大鼠離體小腸由氯化鋇、組織胺、乙酞膽堿等引起的張力增加,刺槐素還有某些解痙作用。如注人大鼠小腸(40mg/kg)或給兔靜脈注射(10-25mg/kg),均可使膽汁分泌有短暫、輕度的增加,對膽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對兔靜脈注射25mg/kg能在25-30分鐘內(nèi)使尿量略有增加(75%)。對正常大鼠,并不影響環(huán)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而對四氯化碳性肝炎的大鼠,則能縮短睡眠時間。刺槐素毒性不大,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為933mg/kg。在小鼠離體小腸標本上,以乙酰膽堿致痙,刺槐素的解痙效力為罌粟堿的75%。刺槐素有維生素P樣作用。給小鼠口服25-100mg/kg,能減輕甲醛性炎癥,50-100mg/kg還能降低皮膚、小腸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對大鼠離體小腸由氯化鋇、組胺、乙酰膽堿等引起的張力增加,刺槐素還有某些解痙作用。如注入大鼠小腸(40mg/kg)或給免靜脈注射(10-25mg/kg),均可使膽汁分泌有短暫、輕度的增加,對膽管平滑肌有松馳作用。對兔靜脈注射25mg/kg能在25-30分鐘內(nèi)使尿量略有增加(75%)。對正常大鼠,并不影響環(huán)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而對四氯化碳性肝炎的大鼠,則能縮短睡眠時間,在小鼠離體小腸標本上,以乙酰膽堿致痙,刺槐素的解痙為罌粟堿的75%。 |
藥理學 | 刺槐素對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 933mg/kg。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微寒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祛風清熱;潤肝明目;退翳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涼血藥 |
主治 | 目赤腫痛;羞明多眵多淚;翳障遮目;眼目昏暗;視物不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入丸、散。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風氣攻注,兩眼昏暗,眵淚羞明,瞼生風粟,隱澀難開,或癢或痛,漸生翳膜,視物不明,及久患偏頭痛,牽引兩眼,漸覺細小,昏澀隱痛,并暴赤腫痛,并皆療之:密蒙花(凈)、石決陰(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研粉)、木賊、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蘆)、菊花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臘茶清調(diào)下,食后,日二服。(《局方》密蒙花散)②治眼障翳: 密蒙花、黃柏根(洗銼)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臨臥熟水下,或煎餳湯下。(《圣濟總錄》密蒙花丸)③治眼羞明,肝膽虛損,瞳人不清: 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荊于、青葙子、木賊、石決明、蒺藜、枸杞子。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食后清茶送下。(《銀海精微》密蒙花散)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草經(jīng)疏》:密蒙花,觀《本經(jīng)》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蓋肝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能視,肝血虛,則為青盲膚翳,肝熱甚,則為赤腫,降淚赤脈,及小兒豆瘡余毒,疳氣攻眼。此藥甘以補血,寒以除熱,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 2.《本草求真》:密蒙花,味薄于氣,佐以養(yǎng)血之藥,更有力焉。 3.《開寶本草》:主青盲膚翳,赤澀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豆及疳氣攻眼。劉完素:治羞明怕日。 4. 王好古:潤肝燥。 |
考證 | 1.《開寶本草》:密蒙花,生益州川谷。樹高文余。葉似冬青葉而厚,背色白有細毛。二月三月采花。 2.《本草衍義》:密蒙花,甚多。葉,冬亦不雕,然不似冬青。蓋柔而不光潔,不深綠,花細碎,數(shù)十房成一朵,冬生春開。 3.《滇南本草圖說》:羊耳朵采皮研末,遇小兒生肝蟲目翳,口蝕黑暈,用此一捻吹人鼻中,可救。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Flos Buddlej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
科屬分類 | 馬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