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 67歲 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自覺冰冷,小關節(jié)壓痛,略腫脹,冬天無血色而萎黃已40年病史 稍遇寒冷則四末萎黃不溫 ,每天用熱水袋熱敷雙手才覺溫暖
低血壓史 30年 冠心病史 30年 現血壓110/70 心電圖正常 無明顯
心悸心慌 HR 65次 律齊
胃神經官能征 30年 自述以前的脾氣特別暴躁,大便前伴有明顯
腹痛,大便先干后稀,便后疼痛消失,中藥治療后大便干,如砂礫樣 飯前1小時左右胃脘
嘈雜火熱不適,稍進食后消失,
盜汗,勞累后汗多,上半身自覺惡熱,下半身自覺怕冷,因四肢不溫睡前用電褥(四季都用),并蓋厚被,睡醒后,自覺頭部汗出,煩躁,背部火熱滾燙
從不敢飲冷水,飲則腹痛腹脹明顯,大便干結,3-6天一行。飲食量少,進食時無唾液分泌或分泌很少,因此進流質或水泡后進餐 舌絳紅,苔少,苔薄黃 口苦,有明顯口臭,飲水不多,小便頻數 量少,稍有便感就要如廁 b超:多發(fā)性
肝囊腫 脾大
討論辨證施治
-----------《經》曰:下虛則厥。陽衰于下則寒厥,陰衰于下則
熱厥,陰陽之氣不相順接,則病厥逆,厥者,盡也,病重之候,此陰凝于下,陽騰于上,先破其結,使水升火降.
附子30克(先煎1小時)、干
姜10克、
細辛10克、
大黃10克(研末沖服)。
-----------準確地說,這是典型的寒熱錯雜,
上熱下寒的水氣痞證.上中下皆有見證,而以中為主.中虛不運,熱不 能降,陰不能升.
脾
胃氣虛,主四肢,氣不外達則厥逆.脾虛極而現本色,故面色萎黃.胃中嘈雜,明是脾胃不和,不受冷水,中有水氣,腹痛腹脹,氣虛氣滯也明甚.胃不和則寐不安,必有
失眠多夢.要之,其余上熱下寒皆是其標而非其本.
方用
生姜瀉心湯加
茯苓:生姜12
半夏10
干姜6
黃連6
黃芩6
黨參6
大棗12枚
甘草6茯苓20
世安直指邪在下焦,非確論也.
出入自在仍惑于陰陽,如此詳盡的見證已足以論治處方,尚求之于脈乎?脈固然重要,但并非總能反映病情.
-----------考慮一下病人年紀體質。
大上大下,恐難消受。
-----------我看是
烏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