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病理生理學 > 正文:應激時機體的機能變化
    

應激時機體的機能變化

 

  2.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糖皮質激素使蛋白質的分解大于合成,胃上皮細胞更新減慢再生能力降低。因而胃粘膜對“損害性因素”抵抗力降低,胃粘膜對H+的屏障作用也被削弱,已經(jīng)發(fā)生的缺損也不易修復。

  3.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減少 胃粘膜上皮細胞不斷地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PGs)。PGs有保護胃粘膜上皮細胞的作用。據(jù)報道,應激后胃粘膜PGs含量減少,而且在臨床上應用大劑量前列腺素,可以預防某些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前列腺素保護胃粘膜的機制尚未闡明。據(jù)有人研究,前列腺素的這種作用可能與改善細胞內對H+的中和能力有關。當H+進入胃粘膜上皮細胞時,就可以被細胞內的HCO3-所中和。而前列腺素可以加強這種作用,因而具有保護的意義,應激時,一方面由于粘膜缺血而致細胞內HCO3-產(chǎn)生不足,另方面由于胃粘膜上皮細胞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少,因而進入細胞內的大量H+就不能被中和而引起細胞的損害。

  4.全身性酸中毒某些嚴重的應激特別是在伴有休克時,往往發(fā)生全身性酸中毒。全身性酸中毒也可使胃粘膜上細胞內的HCO3-減少,從而使細胞內中和H+的能力降低而有助于潰瘍的發(fā)生。

  5.β-內啡肽 前文已經(jīng)提到,應激時血漿β-內啡肽顯著增多。最近的一些研究提示,β-內啡肽可能作為一種“損害因子”而引起應激性潰瘍。如果事先給予阿片受體拮抗藥納絡酮,就可以預防大鼠發(fā)生應激性潰瘍。

  6.膽汁酸和溶血卵磷脂 這是十二指腸內的兩種“損害性因素”。膽汁酸來自肝,溶血卵磷脂則是胰腺分泌的酶作用于卵磷脂而形成。生理情況下,通過十二指腸至胃的反流,可有少量膽汁酸和溶血卵磷脂進入胃腔,但由于“保護性因素”占優(yōu)勢,故不能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在嚴重應激特別是伴有休克時,這種十二指腸至胃的反流加強,同時又因缺血等原因使“保護性因素”削弱。因而這兩種“損害性因素”既可直接損害胃粘膜。又可因為能使粘膜的通透性增高而導致H+反流的進一步加強,從而使粘膜的損害更嚴重。有的作者特別提到,膽汁酸和溶血卵磷脂使胃粘膜通透性增高從而促進H+反流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已經(jīng)得到很好的證實,但在人類則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凝血和纖溶的變化

  應激時,有暫時性的血液凝固性升高。外傷后數(shù)小時內,病人凝血時間和血凝塊溶解時間都縮短。血液凝固性升高和纖溶活性升高的機制,有以下三方面:

  1.應激時因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可使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強。

  2.應激時血漿中凝血因子Ⅷ、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三者均增多,從而使血液凝固性升高。

  3.應激時纖溶活性升高是由于纖溶酶原激活物的增多,該激活物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內。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具有剌激纖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

  應激時凝血和纖溶的變化是嚴重創(chuàng)傷或感染時易于發(fā)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因素之一。然而,應激時血液凝固性的增高也不乏有利的一面,因為它可以促進組織損傷時的止血。

  四、泌尿機能的變化

  應激時,泌尿機能的主要變化是尿少,尿比重升高、水和鈉排出減少。這些變化的機制有以下三方面。

  1.應激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增強,腎入球小動脈明顯收縮,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少。

  2.應激時醛固酮分泌增多,腎小管鈉、水重吸收增加,鈉水排出減少,尿鈉濃度降低。

  3.應激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使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高,水的重吸收增加,故尿量少而比重升高。

  腎泌尿功能變化的防御意義在于減少水鈉的排出,有利于維持循環(huán)血量。但腎缺血所致是腎泌尿功能障礙,卻可導致內環(huán)境的紊亂。

  泌尿機能的這些變化,實際上相當于休克早期所伴有的功能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時搶救休克,將發(fā)展成為急性腎小管壞死(參閱腎臟病理生理學)。

  五、免疫功能的變化

  表現(xiàn)為免疫功能的減弱,這是CG分泌增加的結果,與生長激素、鹽皮質激素也可能有一定的關系。GC對免疫反應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都有影響,主要是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阻礙淋巴細胞DNA合成有絲分裂,破壞淋巴細胞,使外周淋巴細胞數(shù)減少,并損傷漿細胞,從而抑制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此外,GC還能抑制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抑制膠原纖維和毛細血管的增生,抑制中性粒細胞向炎癥灶游出。這些作用就使炎癥反應受到抑制。

  應當指出,前文所述的一些代謝和機能的紊亂,是在應激原的作用十分強烈和/或持久的情況下發(fā)生的,也就是說,這些變化是“劣性應激”的組成部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