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痰飲
    

吳鞠通醫(yī)案:痰飲

周 四十歲 壬戌八月二十五日 內(nèi)而暑濕,外而新涼,內(nèi)外相搏,痰飲斯發(fā)。杏仁粉(三錢) 白通草(三錢) 廣皮(二錢) 生苡仁(五錢) 飛滑石(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半夏(五錢) 川樸(三錢) 生姜(三片) 桂枝木(三錢) 茯苓皮(三錢)二十八日 支飲射肺,眩冒,小…

周 四十歲 壬戌八月二十五日 內(nèi)而暑濕,外而新涼,內(nèi)外相搏,痰飲斯發(fā)。

杏仁粉(三錢) 白通草(三錢) 廣皮(二錢) 生苡仁(五錢) 飛滑石(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半夏(五錢) 川樸(三錢) 生(三片) 桂枝木(三錢) 茯苓皮(三錢)

二十八日 支飲射肺,眩冒,小青龍去麻辛。

桂枝(四錢) 白芍(三錢,炒) 焦于術(shù)(三錢) 干姜(二錢) 制五味(一錢) 生姜(三片) 半夏(六錢) 杏仁粉(五錢) 小枳實(shí)(二錢) 生苡仁(五錢) 炙甘草(二錢)

初一日 渴為痰飲欲去,不寐為胃仍未和,故以枳實(shí)橘皮湯逐不盡之痰飲,以半夏湯和胃令得寐。

半夏(一兩) 杏仁粉(三錢) 廣皮(三錢) 桂枝(三錢) 生姜(三片) 生苡仁(五錢)枳實(shí)(二錢) 秫米(一合)

得寐再診。

初六日 服半夏湯,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議桂枝干姜五味茯苓湯,合葶藶大棗泄肺湯逐飲。

桂枝(五錢) 茯苓塊(六錢) 苦葶藶(三錢) 半夏(二錢) 肥大棗(四錢,去核) 干姜(五錢) 五味子(三錢)

甘瀾水五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再煮一碗服。

初八日 先以葶藶大棗泄肺湯,行業(yè)已攻動之飲,令其速去。

苦葶藶(四錢) 肥大棗(五枚)

服葶藶湯后,即以半夏湯和胃。

半夏(一兩) 生姜(五大片) 小枳實(shí)(四錢) 洋參(二錢,生姜塊同搗炒老黃)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

九月初十日 逐去水后,用《外臺》茯苓飲,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塊(六錢) 半夏(三錢) 小枳實(shí)(四錢) 洋參(二錢,姜汁制黃色) 生姜(八錢)廣皮(三錢) 于術(shù)(六錢,炒)

十五日 飲居脅下則肝病,肝病則肝氣愈衰,故得后與氣則愈。先與行脅下之飲,泄肝即所以舒脾,俟脅痛止,再議補(bǔ)脾。

香附(三錢) 廣皮(二錢) 旋復(fù)花(三錢,包) 青皮(錢半)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半夏(四錢) 枳實(shí)(錢半)

二十日 行脅絡(luò)之飲,業(yè)已見效,尚有不盡,仍用前法。

生香附(三錢) 歸須(一錢) 半夏(三錢) 廣皮(一錢) 蘇子霜(錢半) 降香末(錢半)郁金(二錢) 小枳實(shí)(一錢) 旋復(fù)花(三錢,包)

二帖。

二十二日 通補(bǔ)中陽,兼行脅下不盡之飲。

代赭石(五錢) 焦術(shù)(三錢) 旋復(fù)花(三錢,包) 桂枝(三錢) 炙甘草(三錢) 茯苓(五錢) 生姜(三片) 半夏(五錢)

四帖。

十月初二日 通降脅下之痰飲,兼與兩和肝胃。

旋復(fù)花(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杵) 干姜(錢半) 蘇子霜(三錢) 桂枝尖(二錢) 廣皮(二錢) 生姜(三片) 半夏(六錢)

金氏 二十六歲 癸亥二月初十日 風(fēng)寒挾痰飲為病,自汗惡寒,喘滿短氣,渴不多飲,飲則嘔,夜咳甚,倚息不得臥,小青龍去麻、杏,加枳實(shí)、廣皮,行飲而降逆氣。

桂枝(六錢) 制五味(錢半) 炙甘草(三錢) 干姜(三錢) 白術(shù)(四錢,炒) 半夏(六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廣皮(二錢) 生姜(三片) 茯苓(六錢)

甘瀾水八杯,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一日 昨用小青龍,咳雖稍減,仍不得臥,今用葶藶大棗合法。

桂枝(八錢) 廣皮(三錢) 干姜(五錢) 五味子(二錢) 半夏(六錢) 炙甘草(三錢)白芍(四錢,炒) 小枳實(shí)(二錢) 大棗(去核,五枚) 苦葶藶(二錢,炒香研細(xì))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二日 用小青龍逐飲,兼利小便,使水有出路。

桂枝(五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干姜(二錢) 白通草(錢半) 杏泥(五錢) 制五味(錢半)炙甘草(一錢) 白芍(二錢,炒) 生苡仁(五錢) 半夏(五錢) 生姜(三片)

煮成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三日 脈稍平,病起本渴,大服姜桂,渴反止者。飲居心下,格拒心火之渴也,仍以蠲飲為主。微惡寒,兼和營衛(wèi)。

桂枝(六錢) 茯苓(三錢) 杏泥(四錢) 半夏(六錢) 干姜(三錢) 白芍(三錢,炒)炙甘草(錢半) 廣皮(一錢) 生姜(三片) 小枳實(shí)(錢半) 制五味(錢半) 大棗(二錢,去核)

煎法如前。

十四日 咳則脅痛,不惟支飲射肺,且有懸飲內(nèi)痛之虞,兼逐脅下懸飲。

桂枝(六錢) 青皮(二錢) 干姜(四錢) 廣皮(二錢) 杏仁泥(四錢) 郁金(三錢) 生香附(三錢) 制五味(錢半) 旋復(fù)花(三錢,包) 小枳實(shí)(錢半) 半夏(八錢) 蘇子霜(二錢)生姜(五錢)

三碗,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五日 咳止大半,惟脅痛攻胸,肝胃不和之故。切戒惱怒,用通肝絡(luò)法。

半夏 蘇子(三錢,去油) 干姜(三錢) 桂枝尖(三錢) 降香末 歸須(二錢) 青皮(二錢) 旋復(fù)花(三錢) 郁金 生香附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謝氏 二十五歲 癸亥二月二十二日 痰飲哮喘,咳嗽聲重,有汗,六脈弦細(xì),有七月之孕,與小青龍去麻辛主之。

桂枝(五錢) 半夏(五錢) 干姜(三錢) 白芍(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 炙甘草(一錢)五味(一錢) 廣皮(錢半)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二日 其人本渴,服桂姜熱藥當(dāng)更渴,今渴反止者,飲也。惡寒未罷,仍用小青龍法,胸痹痛加薤白。按∶飲為陰邪,以誤服苦寒堅陰,不能速愈。

桂枝(八錢) 小枳實(shí)(二錢) 薤白(三錢) 干姜(五錢) 制五味(一錢) 川樸(三錢)半夏(六錢) 焦白芍(四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二杯服。

二十三日 胃不和則臥不安,亥子屬水,故更重。脹也,痛也,皆陰病也,無非受苦寒藥之累。

桂枝(八錢) 半夏(八錢) 炙甘草(一錢) 白芍(三錢,炒) 干姜(五錢) 薤白(三錢)生苡仁(五錢) 川樸(三錢) 杏泥(三錢) 苦桔梗(三錢) 五味子(錢半) 茯苓塊(五錢)

甘瀾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四日 寒飲誤服苦寒堅陰,大用辛溫三帖,今日甫能轉(zhuǎn)熱,右脈始大,左脈仍弦細(xì),咳嗽反重者,是溫藥啟其封固也。再用溫藥兼滑痰,痰出自然松快。

桂枝(五錢) 生苡仁(五錢) 薤白(三錢) 杏泥(三錢) 干姜(三錢) 茯苓(五錢) 栝蔞(二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半夏(八錢) 白芍(三錢,炒) 川樸(三錢) 制五味(錢半)

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五日 右脈已退,病勢少減,但寒熱汗多胸痹,恐成漏汗,則陽愈虛,飲更難愈。

議桂枝加附子,去甘草,以肋脹故也。合栝蔞薤白湯意,通中上之清陽,護(hù)表陽為急。

桂枝(六錢) 大棗(二枚,去核) 川樸(三錢) 焦白芍(四錢) 熟附子(二錢) 小枳實(shí)(錢半) 生姜(三片) 薤白(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取兩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其第一次即啜稀熱粥半碗,令微汗佳,第二三次不必啜粥。

二十六日 昨日用桂枝湯加附子,再加薤白法,漏汗已止,表之寒熱已和,但咳甚,議與逐飲。

桂枝(六錢) 大棗(五枚,去核) 半夏(五錢) 茯苓塊(六錢) 生苡仁(五錢) 葶藶子(二錢,炒研細(xì))

甘瀾水八杯,取三杯,分三次服。

僧 四十二歲 脈雙弦而緊,寒也;不欲飲水,寒飲也;喉中癢,病從外感來也;痰清不粘,寒飲也;咳而嘔,胃陽衰而寒飲乘之,謂之胃咳也。背惡寒時欲濃衣向火,衛(wèi)外之陽虛,而寒乘太陽經(jīng)也。面色淡黃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當(dāng)溫中陽而護(hù)表陽,未便以吐血之后,而用柔潤寒涼,小青龍去麻杏,加枳實(shí)、廣皮、杏仁、生姜湯主之。服此方十?dāng)?shù)帖而愈。

徐 二十六歲 二月初十日 酒客脈弦細(xì)而沉,喘滿短氣,脅連腰痛,有汗,舌白滑而濃,惡風(fēng)寒,倚息不得臥,此系內(nèi)水招外風(fēng)為病,小青龍去麻辛證也。

桂枝(六錢) 干姜(三錢) 杏泥(五錢) 白芍(四錢,炒) 生姜(五片) 半夏(六錢)炙甘草(一錢) 制五味(錢半) 旋復(fù)花(三錢,包)

邵 四十三歲 癸亥七月二十三日 右關(guān)單弦飲癖,少陰獨(dú)盛,水臟盛而土氣衰也。至吞酸飯后吐痰不止,治在胃腎兩關(guān)。不能戒酒,不必服藥,真武法。

熟附子(五錢) 茯苓塊(六錢) 生苡仁(六錢) 細(xì)辛(錢半) 生姜(五片) 真山連(錢半,同吳萸浸炒) 吳萸(三錢)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八日 內(nèi)飲用溫水臟法,已見大效,但藥太陽剛,不可再用,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且議理陽明,以為過峽文本。

半夏(六錢) 廣皮(一錢) 小枳實(shí)(錢半) 茯苓塊(六錢) 生苡仁(六錢) 白豆蔻(一錢) 生姜(六錢)

四帖。

八月初三日 用理陽明,亦復(fù)見效,惟吐酸仍然未止。按∶吞酸究屬肝病,議肝胃同治法。

半夏(六錢) 桂枝(三錢) 吳萸(三錢) 茯苓塊(六錢) 青皮(六錢) 生姜(三片) 苡仁(五錢) 山連(錢半,姜炒)

四帖。

某氏 內(nèi)飲招外風(fēng)為病,既喘且咳,議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麻黃(一錢,蜜炒) 制五味(一錢) 白芍(錢半) 細(xì)辛(八分) 半夏(三錢) 炙甘草(錢半) 茯苓塊(三錢) 干姜(三錢) 生苡仁(五錢)

痰飲喘咳,前用小青龍湯,業(yè)已見效,但非常服之品,脈遲緩,議外治脾法。

桂枝(五錢) 炙甘草(二錢) 生于術(shù)(三錢) 制茅術(shù)(四錢) 茯苓(六錢) 生苡仁(五錢) 益智仁(錢半) 半夏(六錢) 生姜(五片)

四帖。

皮氏 四十八歲 甲子十月二十八日 痰飲喘咳,左脈浮弦沉緊,自汗,勢甚兇危,議小青龍加杏仁、濃樸,去麻、辛。

桂枝(六錢) 白芍(四錢) 半夏(六錢) 炙甘草(三錢) 干姜(五錢) 濃樸(三錢) 制五味(二錢) 杏仁霜(五錢)

甘瀾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 于前方內(nèi)加∶

云苓塊(五錢) 半夏(五錢)

三十日 服青龍已效,然其水尚洋溢,未能一時平復(fù)。

桂枝(八錢) 炙甘草(三錢) 五味子(三錢) 杏仁霜(五錢) 半夏(一兩二錢) 干姜(五錢) 云苓(八錢) 白芍(五錢,炒) 生姜(五大片) 廣皮(三錢)

四帖。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初二日 以眩冒甚,于前方內(nèi)加∶

于術(shù)(六錢)

初四日 脈現(xiàn)單弦,喘止咳喊,眩冒未寧,再太陰屬土,既重且緩,萬不能一時速愈。

且痰飲五年,豈三五日可了。

于術(shù)(六錢) 半夏(一兩) 杏仁霜(五錢) 桂枝(五錢) 干姜(三錢) 云苓(六錢) 炙甘草(三錢) 五味子(六錢)

甘瀾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福 三十二歲 乙丑二月初三日 痰飲胸痹,兼有脅下懸飲。

杏泥(三錢) 薤白(三錢) 栝蔞(二錢) 桂枝(三錢) 廣皮(錢半) 川樸(二錢) 小枳實(shí)(三錢) 旋復(fù)花(三錢) 生香附(三錢) 半夏(五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 胸痹懸飲已愈,惟腸痹食不甘味,議和肝胃,兼開腸痹。

半夏(三錢) 廣皮(二錢) 小枳實(shí)(二錢) 白通草(二錢) 杏仁(八錢) 生苡仁(五錢)姜汁(三匙沖)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邵 三十八歲 十一月十一日 脈弦細(xì)而沉,咳嗽,倚息不得臥,胸滿口渴,小青龍去麻辛法。

桂枝(六錢) 白芍(四錢) 炙甘草(三錢) 干姜(五錢) 半夏(一兩五錢) 五味子(二錢) 茯苓(一兩) 小枳實(shí)(七錢) 廣皮(三錢)

四次服。

十三日 服小青龍已效,但喉啞知渴,脈見微數(shù),為痰飲欲去,轉(zhuǎn)用辛涼,開提肺氣法。

麻黃(三錢,蜜汁) 杏仁(五錢) 石膏(八錢) 生甘草(三錢) 苦桔梗(三錢) 半夏(三錢) 廣皮(一錢)

煥氏 三十八歲 丙寅正月 痰飲法當(dāng)惡水,反喜水者,飲在肺也。喜水法當(dāng)甘潤,今反用溫燥者,以其為飲也。既喜水,曷以知其為飲?以得水不行,心悸短氣,喘滿眩冒,咳嗽多痰,嘔惡,諸飲證畢具也。既為飲證,何以反喜水?以水停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腎,反來上爍華蓋,又格拒腎中真水,不得上潮于喉,故嗌干而喜水以救之也,是之為反燥。

反燥者,用辛能潤法。

半夏(一兩) 茯苓塊(一兩) 小枳實(shí)(八錢) 廣皮(五錢) 杏仁泥(六錢) 生姜(一兩)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顏 四十二歲 丙寅正月二十四日 嗽不欲飲,倚息不得臥,脅痛,自汗,不寐,脈弦緩,議小青龍去麻辛,加杏仁、苡仁,再重加半夏。

桂枝(六錢) 干姜(三錢) 五味子(錢半) 炙甘草(錢半) 焦白芍(三錢) 半夏(一兩)杏泥(六錢) 生苡仁(一兩)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 嘔涼水,于前方內(nèi)加干姜廣皮以消痰氣。

干姜(二錢) 廣皮(三錢)

二月初一日 《金匱》謂桂枝干姜為熱藥,服之當(dāng)遂渴,今反不渴者飲也。茲證不惟不渴,反嘔涼水不止,其為寒飲無疑。既真知其飲,雖重用姜桂何懼乎!世人之不能立方者,皆未真知病情也。畏而不敢服者,亦未真知病情也。

桂枝(八錢) 干姜(七錢) 五味子(錢半) 半夏(二錢) 焦白芍(四錢) 帶皮苓(四錢)炙甘草(三錢) 生姜(五片) 小枳實(shí)(三錢) 廣皮(三錢)

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昆 四十二歲 正月二十六日 飲家眩冒,用白術(shù)澤瀉湯法,脈洪滑而沉。

白術(shù)(一兩) 澤瀉(二兩) 半夏(一兩) 茯苓塊(一兩) 小枳實(shí)(三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一帖服三日。

二十六日 于前方內(nèi)加竹茹六錢,姜汁每杯沖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 脈沉微數(shù)。

于術(shù)(一兩) 澤瀉(二兩) 半夏(一兩) 茯苓塊(一兩) 竹茹(一兩)

丸方

半夏(八兩) 天麻(八兩) 澤瀉(八兩) 白術(shù)(六兩) 云苓(六兩)

共為細(xì)末,神曲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日再服,重則三服。

陶 氏三十六歲 二月二十五日 痰飲脈洪數(shù),咳嗽,倚息不得臥,有汗,胸痹。

桂枝(五錢) 石膏(八錢) 杏泥(五錢) 炙甘草(三錢) 半夏(六錢) 枳實(shí)(五錢) 老川樸(三錢) 廣皮(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某 懸飲者,水在肝也,非下不可。但初次診視,且用輕法。

半夏(一兩) 蘇子霜(三錢) 青皮(三錢) 降香末(三錢) 旋復(fù)花(四錢) 廣皮(三錢)生香附(五錢)

佟 氏七十五歲 脈沉細(xì)而不調(diào),喘滿短氣,心悸氣上阻胸,咳嗽倚息不得臥,乃中焦痰飲,下焦?jié)犸嫗榛。年老全賴陽氣生活,茲陰氣陰邪上僭如此,何以克?dāng)。勉與通陽降濁法。

半夏(二兩) 茯苓(六錢) 旋復(fù)花(四錢) 秫米(一合) 小枳實(shí)(一兩) 干姜(六錢)廣皮(六錢)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日 懸飲內(nèi)痛腸鳴,非下不可,以老年久虛,且不敢下,止有降逆而已。

半夏(二兩) 桂枝(五錢) 生姜(一兩) 廣皮(五錢) 椒目(四錢) 薤白(五錢) 小枳實(shí)(一兩) 旋復(fù)花(三錢) 秫米(五錢)

十八日 年近八旬,五飲俱備,兼之下焦?jié)犸嫞S肝上逆,逼迫心火,不得下降,以致胸滿而憒憒然無奈,兩用通陽降逆,絲毫不應(yīng)。蓋年老真陽太虛,一刻難生難長,故陰霾一時難退也。于前方內(nèi)加香開一法。

半夏(一兩) 生姜(一兩) 栝蔞(三錢) 降香(三錢) 小枳實(shí)(一兩) 干姜(五錢) 桂枝(六錢) 薤白(三錢) 沉香(二錢,研細(xì)沖) 廣皮(五錢) 茯苓(一兩,連皮)

又 五飲而兼濁陰上攻,昨用苓桂,重伐腎邪,大辛以開中陽,雖見小效,大勢陰太甚而陽太衰,恐實(shí)時難以復(fù)解也。勉與齊通三焦之陽法。

桂枝(六錢) 茯苓(一兩) 生姜(一兩) 老川樸(三錢) 公丁香(三錢) 肉桂(二錢,研細(xì)沖) 干姜(五錢) 小枳實(shí)(六錢) 薤白(四錢) 黑沉香(三錢) 半夏(六錢) 廣皮(四錢)

二十日 仍宗前法而小變之。

桂枝(六錢) 干姜(五錢) 半夏(八錢) 小枳實(shí)(五錢) 廣皮(四錢) 老川樸(三錢)肉桂(三錢) 生姜(一兩) 薤白(三錢) 云苓(一兩) 川椒(五錢,炒)

二十三日 膀胱已開,今日可無伐腎邪,心下氣阻不能寐,仍然議中焦,降逆法,令得寐。

半夏(二兩) 廣皮(五錢) 生姜汁(半杯,沖) 秫米(一合) 旋復(fù)花(五錢) 小枳實(shí)(八錢) 代赭石(八錢)

二十四日 昨用降逆和胃,業(yè)已見效,但逆氣雖降,仍然有時上阻,陰霾太重,肝氣厥逆也。

半夏(一兩) 小枳實(shí)(六錢) 帶皮苓(一兩) 旋復(fù)花(四錢) 代赭石(八錢) 廣皮(四錢) 姜汁(半杯,沖)

陳 四十三歲 正月二十五日 病由瘧邪傷胃,土虛邪實(shí),六脈俱結(jié),且有塊痰,寒滯經(jīng)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shí)者,先治其實(shí),后治其虛。

杏仁泥(一兩) 廣皮(三錢) 小枳實(shí)(四錢) 云苓(五錢) 姜半夏(六錢) 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二帖。

二十八日 脊痛,痹也。右腿偏軟,痿也?人远,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補(bǔ)用熟地等壅塞隧道之故,脈洪。

生石膏(三兩,研末) 杏泥(五錢) 桂枝(五錢) 片姜黃(三錢) 姜半夏(五錢) 防己(四錢) 廣皮炭(三錢) 茯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二帖后退石膏一兩,加赤茯苓一兩,再兩帖后加生石膏一兩。以左乳旁有結(jié)核,痛加青橘葉三錢。

二月初九日 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xiàn)下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者減,病減者減其治。

姜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小枳實(shí)(三錢) 茯苓(六錢,連皮) 防己(三錢) 生苡仁(五錢) 青橘葉(三錢) 廣皮(三錢)

初八日 加 小枳實(shí)(二錢) 廣皮(二錢) 滑石(六錢)

初八日 加 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 肝郁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血。

旋復(fù)花(三錢,包) 姜半夏(六錢) 廣皮炭(二錢) 栝蔞霜(二錢) 青皮(二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歸須(二錢) 仁泥(二錢) 青橘葉(三錢) 廣皮(三錢)

丸方

痰飲夾肝郁,吐出瘀血后,以兩和肝胃為主。

帶皮苓(八兩) 姜半夏(十兩) 益智仁(四兩) 郁金(一兩) 廣皮(五錢) 香附(六兩)生苡仁(八兩) 澤瀉(八兩)

共為極細(xì)末,神曲水法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白開水下。

六月初五日 暑濕行令,脈弦細(xì),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豬苓(五錢) 云苓(四錢) 姜半夏(四錢) 澤瀉(五錢) 飛滑石(六錢) 益智仁(錢半)廣皮(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 痰飲之質(zhì),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錢) 云苓(八錢) 藿梗(三錢) 廣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姜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減者減其制,減∶

半夏(四錢) 云苓(四錢)

十二日 腰以下腫,當(dāng)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議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 澤瀉(八錢) 滑石(一兩二錢) 云苓皮(六錢) 半夏(六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十四日 脈沉細(xì),胃不開,減∶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飛滑石(三錢) 加藿香梗(三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 暑濕病退,小便已去,陽氣不振,與通補(bǔ)陽氣。

桂枝(三錢) 半夏(三錢) 白蔻仁(一錢,研) 云苓(五錢) 茅術(shù)炭(二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藿香(三錢,葉半梗半) 蔻仁(二錢) 半夏(三錢) 云苓皮(五錢) 廣皮(三錢) 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十九日 小便濁,加∶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二十四日 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香葉(三錢) 薄荷(一錢) 荷葉邊(一張,去

二十五日 六脈陽微,暑濕之余,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萆 (五錢) 澤瀉(三錢) 桂枝(三錢) 云苓皮(五錢) 蒼術(shù)(三錢) 益智仁(三錢)豬苓(三錢) 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錢) 半夏(五錢) 滑石(六錢) 豬苓(三錢) 木通(三錢) 澤瀉(三錢) 苡仁(五錢) 桂枝(三錢) 杏仁(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開,與闔陽。

半夏(六錢) 益智仁(三錢) 廣皮(三錢) 云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生姜(三錢)

二十五日 加 白蔻仁(三錢) 枳實(shí)(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 痰飲喘咳,脈雙弦,與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杏仁(四錢) 小枳實(shí)(三錢) 白芍(二錢炒) 姜半夏(五錢)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干姜(二錢)

二十四日 痰飲脅動而喘渴,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shù)。水在肝內(nèi)者,外風(fēng)未凈也。

姜半夏(六錢) 杏仁(三錢) 旋復(fù)花(三錢) 桂枝尖(三錢) 生姜汁(三小匙,沖) 黃芩炭(錢半) 香附(三錢) 葶藶子(二錢) 青蒿(三錢) 小枳實(shí)(四錢) 廣皮(二錢)

二十五日 身熱退,去青蒿、芩炭、葶藶子,加∶杏仁(三錢)

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水在肝也,脈弦數(shù)。

姜半夏(六錢) 香附(三錢) 杏仁(三錢) 桂枝尖(三錢) 廣皮(二錢) 姜汁(三匙)旋復(fù)花(三錢) 蘇子霜(三錢) 小枳實(shí)(三錢) 降香末(三錢)

二十九日 病減者減其治,去半夏三錢,枳實(shí)一錢,降香末一錢,桂枝一錢,連前共服五帖收功。

錢 十七歲 四月二十七日 春初前曾不寐,與胃不和之《靈樞》半夏湯,服至二十帖始得寐。

茲胃仍不甚和,猶有不寐之弊,納食不旺,再與和胃。

半夏(六錢) 廣皮炭(錢半) 云苓塊(四錢) 苡仁(五錢) 益智仁(一錢) 白蔻仁(一錢,連皮) 姜汁(三小匙沖)

煮二杯,二次服。

備用方,膽移熱于腦,則成鼻淵,蒼耳子散主之。

蒼耳子(一兩,炒) 黃芩炭(二錢) 辛夷(一兩) 桑葉(六錢) 連翹(八錢,不去心)銀花(八錢) 茶菊(六錢) 苦桔梗(五錢) 薄荷(二錢) 甘草(三錢)

共為極細(xì)末,每服二錢,雨前茶調(diào),日二次。

胃不和,數(shù)與和胃,已得寐進(jìn)食,夜眠必流口水者,經(jīng)謂胃熱則蟲動,蟲動則廉泉開,廉泉開則液自出,與辛涼和胃法。

半夏(六錢) 生苡仁(五錢) 白蔻皮(錢半) 生石膏(八錢) 杏仁(三錢) 帶皮苓(六錢) 姜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初六日 口水減,牙痛,脈如故,再服四帖。

十一日 再服四帖。

十六日 風(fēng)yin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

苦桔梗(二錢) 連翹(二錢) 甘草(一錢) 銀花(三錢) 桑葉(二錢) 香豆豉(三錢)荊芥穗(八分) 杏仁(二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熱退為度,二帖熱退。

十八日 胃熱,夜間口中液自出,與和胃陰法。

生石膏(六錢) 麥冬(三錢,連心) 半夏(五錢) 白蔻仁(錢半) 云苓(五錢)

二十二日 諸癥皆減,去石膏,加∶

麥冬(二錢)

二十八日 胃中向有飲聚,不寐,服半夏湯已愈。后因痰涎自出,與涼陽明亦減,余飲未除,與外臺茯苓飲意。

云苓(五錢) 枳實(shí)(錢半) 生姜(三片) 洋參(二錢) 廣皮(錢半) 大棗(二錢,去核)麥冬(四錢,連心) 半夏(三錢)

煮二杯,分二次服。

吳 五十七歲 六脈洪數(shù),右寸獨(dú)大,酒客痰多,肺熱之至。

生石膏 防己(三錢) 杏仁(五錢) 苡仁 半夏(五錢) 云苓皮(五錢)

五月初十日 加廣皮三錢,至五月二十日,共服二十帖。

二十六日 酒客形體壯盛而陽痿,為濕中生熱,非精血之虛,其象顯然。與諸痿獨(dú)取陽明法。

半夏(五錢) 黃柏(五錢) 生石膏(三兩) 苡仁(八錢) 木通(三錢) 云苓皮(八錢)防己(四錢)

六月十二日 去黃柏二錢,木通三錢,以喉嗆太久,今可兼清肺氣,加∶

苦梗(三錢) 飛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

二十日 脈洪數(shù),右大于左,喉啞痰多,戒油膩。

生石膏(四兩) 半夏(六錢) 蘇葉(錢半) 蘇梗(錢半) 苦桔梗(三錢) 杏仁(五錢)炙甘草(一錢)

七月二十一日 生石膏(三錢) 生甘草(一錢) 半夏(六錢) 茯苓皮(六錢) 杏仁(四錢) 苦桔梗(四錢)

八月初四日 右寸脈獨(dú)大,金實(shí)無聲,已效而未全愈,照前方再服三劑。前后共服三十余帖,計石膏三百數(shù)十兩。

嚴(yán) 三十九歲 五月初二日 六脈弦細(xì)短澀,吐血三年不愈,兼有痰飲咳嗽,五更出汗。經(jīng)謂陽絡(luò)傷則血上溢。要知絡(luò)之所以傷者,有寒有熱,并非人之有絡(luò),只許陽火傷之,不許寒水傷之也。今人見血投涼,見血補(bǔ)陰,為醫(yī)士一大痼疾。醫(yī)士之疾不愈,安望病家之病愈哉。此癥陽欲亡矣,已難數(shù)治,勉照脈癥立方。

半夏(六錢) 干姜炭(三錢) 五味子(二錢) 云苓(五錢) 小枳實(shí)(二錢) 桂枝木(三錢) 廣皮炭(三錢) 焦白芍(三錢)

初六日 據(jù)云飲食已增,午后五心煩熱如故,脈和緩,諸病必究眠食,得谷者昌,方無可轉(zhuǎn)。至午后之熱,方即甘溫除大熱法也。因脈稍和緩,去干姜炭。

十三日 前后共服過十帖,汗斂食增,血亦不吐,頭中發(fā)空,得甜食則咳減,中氣虛也。加甘草三錢以補(bǔ)中氣,再服四帖,以其脈仍緊也。前后共服十四帖,諸癥向安。惟脈之弦緊如故,咳甚則欲嘔,于原方去五味,減甘草,再服四帖。

二十一日 諸癥皆漸減,痰亦漸濃,心悸甚。加∶

枳實(shí)(一錢)

四帖。

二十五日 脈弦細(xì)如故,咳嗽日減,夜甚陽微,陰盛可知,午后身熱已減,惟食后反覺嘈雜,胸中有水狀,少時即平,于原方加∶

干姜(一錢) 枳實(shí)(二錢)

三十日 汗停嗽減,五心煩熱亦減,脈弦數(shù),夜間咳甚,服熱藥反不渴,飲尚重也。病痰飲者,冬夏難治。

桂枝(三錢) 半夏(六錢) 枳實(shí)(五錢) 白芍(三錢) 云苓塊(五錢) 苡仁(五錢) 炙甘草(一錢) 干姜(一錢) 五味子(錢半) 廣皮炭(三錢)

六月初四日 前方已服四帖,脈弦緊不數(shù),仍不知渴,于前方加∶

甘草(錢半) 干姜(二錢)

再服三帖。

初八日 脈弦緊如故,嗆咳如故,舌苔白滑,加桂枝二錢,再加干姜二錢。

十二日 脈之短澀退而弦細(xì)如故,痰飲仍重,再加桂枝二錢,干姜二錢,茯苓三錢,以化飲。

十七日 夜咳已止,是其佳處,咳來日減,亦是最好。左脈沉細(xì),右脈弦緊,飲未盡除,至遍身骨痛,久病之故。古人云勞者溫之,甘溫調(diào)營衛(wèi)而復(fù)胃氣,氣旺進(jìn)食,久久自愈,病減者減其治。

桂枝(三錢) 半夏(五錢) 枳實(shí)(五錢) 炙甘草(二錢) 干姜(三錢) 廣皮(三錢) 五味子(錢半)

蠲飲丸,痰飲久驟,未能一時猝去,業(yè)已見效,與丸藥緩化可也。戒生冷惱怒。

桂枝(半斤) 廣皮(十二兩) 益智仁(四兩) 干姜(六兩) 小枳實(shí)(四兩) 蒼術(shù)炭(六兩) 半夏(一斤) 炙甘草(六兩) 云苓(二十四兩)

神曲法丸梧子大,每日三服,每服三錢,飲甚時服小青龍湯。

陳 五十一歲 五月初十日 人尚未老,陽痿多年,眩冒昏迷,胸中如傷油膩狀,飲水多則胃不快,此伏飲眩冒狀也。先與白術(shù)澤瀉湯逐其飲,再以緩治濕熱之陽痿。豈有六脈俱弦細(xì),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

于術(shù)(二兩) 澤瀉(二兩)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 已效而未盡除,再服原方十?dāng)?shù)帖而愈。

李 四十八歲 五月初一日 其人向有痰飲,至冬季水旺之時必發(fā),后因伏暑成痢,痢后便溏,竟夜不寐者多日,寒熱饑飽,皆不自知,大便不通。按暑必夾濕,況素有痰飲。飲即濕水之所化。醫(yī)者毫不識病,以致如此,久臥床褥而不得起。議不食,不饑,不便,不寐,九竅不和,皆屬胃病例,與《靈樞》半夏湯令得寐再商。

姜半夏(二兩) 秫米(二合)

急流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得寐為度。

十一日 諸竅不和,六脈純陰,皆痰陰為膩補(bǔ)藥所閉,昨用半夏湯,已得寐而未熟,再服前方三帖,續(xù)用小青龍去表藥,加廣皮、枳實(shí),以和其飲。蓋現(xiàn)下面色光亮,水主明也。六脈有陰無陽,飲為陰邪故也。左脈弦甚,經(jīng)謂單弦,飲 也。有一癥必有一癥之色脈,何醫(yī)者無所知,不知伊芳一生所學(xué)何事,寧不愧死。

桂枝(五錢) 姜半夏(六錢) 白芍(三錢,炒)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三錢) 小枳實(shí)(五錢) 干姜(二錢) 廣皮(三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八日 胃之所以不和者,土惡濕而陽困也。昨日純剛大燥,以復(fù)胃陽,今診脈象較前生動,胃陽已有生動之機(jī),但小便白濁,濕氣尚未暢行,胃終不得和也。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半夏(二兩) 豬苓(六錢) 滑石(三錢) 秫米(一合) 澤瀉(六錢) 白通草(一錢) 廣皮(三錢) 桂枝(四錢) 云苓皮(六錢)

急流水十一碗,分二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去滑石、通草,加∶

川椒(三錢,炒去汗)

高五十二歲 乙酉五月十六日 脈弦痰飲喘咳,與小青龍去麻辛,加廣皮、枳實(shí)。

桂枝(五錢) 姜半夏(六錢) 白芍(三錢) 廣皮(三錢) 炙甘草(三錢) 小枳實(shí)(五錢)干姜(二錢) 五味子(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 已見小效,汗多,加∶

凈麻黃根(三錢)

又三帖。

病減者減其制,去∶

桂枝 枳實(shí)(各二錢)

二十四日 服前藥汗少,惟喜嚏,周身酸痛,于原方減干姜一錢,加∶

杏仁 防己(各三錢)

董 五十四歲 五月二十七日 脈沉細(xì)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飲也。最忌補(bǔ)陰,補(bǔ)陰必死。以飲為陰邪,脈為陰脈也,經(jīng)曰無實(shí)。

桂枝(六錢) 廣皮(三錢,炒) 52667788.cn/kuaiji/白芍(四錢) 半夏(五錢) 炙甘草(一錢) 五味子(一錢) 干姜(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四帖。

六月初一日 加云苓(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十七日 其人本有痰飲喘咳,服小青龍,胃口已開。連日午后頗有寒熱,正當(dāng)暑濕流行之際,恐成瘧疾,且與宣通三焦。

杏仁(三錢) 半夏(四錢) 云苓皮(五錢) 白蔻仁(錢半) 枳實(shí)(三錢) 苡仁(五錢)廣皮(三錢) 藿梗(三錢) 青蒿(二錢)

二帖。

十九日 寒熱已止,脈微弱,去蔻仁、青蒿,加桂枝、干姜,以治其咳。

二十二日 咳減寒熱止,胃開,嗽未盡除,脈尚細(xì)小,效不更方,服至不咳為度。

周 二十二歲 正月初七日 六脈弦緊,右脈沉取洪大,先從腰以上腫例。舌白滑喘而咳無汗,從溢飲例之大青龍湯,去甘藥,為其重而滯也。

麻黃(六錢,去節(jié)) 細(xì)辛(二錢) 生姜(三錢) 杏仁(五錢,去皮留尖) 生石膏末(一錢) 炙甘草(二錢) 桂枝(五錢) 大棗(二枚,去核)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即止后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如上法。

十一日 溢飲,脈緊,無汗,喘咳,浮腫,昨用大青龍汗出,腫消,喘咳減,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半夏(五錢) 蒼術(shù)炭(二錢) 桂枝(錢半) 廣皮(三錢) 豬苓(三錢) 茯苓塊(五錢)苡仁(五錢) 澤瀉(三錢) 飛滑石(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dāng)?shù)帖,后加∶

益智仁(二錢) 蓮子(五錢)

陳 七十六歲 正月初十日 懸飲脈弦,左脅不快,為水在肝法,當(dāng)用十棗湯。近八旬之老人,難任藥力,與兩和肝胃可也。

半夏(五錢) 青皮(三錢) 旋復(fù)花(三錢,包) 廣皮(三錢) 香附(五錢) 小枳實(shí)(三錢) 淡吳萸(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dāng)?shù)帖。

二十三日 脈結(jié)加∶杏泥(六錢)

三帖。

覺羅 六十二歲 壬戌正月十三 酒客痰飲哮喘,脈弦緊數(shù),急與小青龍去麻辛,加枳實(shí)橘皮湯不應(yīng)。右脅痛甚,此懸飲也,故與治支飲之小青龍不應(yīng),應(yīng)與十棗湯。以十棗大峻,降用控涎丹。

甘遂(五錢) 大戟(五錢) 白芥子(五錢)

神曲糊丸梧子大,先服十三丸不知,漸加至二十一丸,以得快便下黑綠水為度,三服而水下喘止,繼以和胃收功。

汪 室女 伏暑夾痰飲,與三仁湯重加半夏、廣皮,屢效而熱不退。痰不除,右脈微結(jié),中有塊痰,堵塞隧道。因延郟芷谷兄針中泉穴,紫血出后,繼咳老痰二口。以后用藥無不見效,半月后伏暑痰飲皆愈矣。

錢 三十二歲 甲子八月初十日 咳嗽胃中停水,與小青龍去麻辛,重加枳實(shí)、廣皮五帖,已愈八九。因回母家為父祝壽,大開酒肉。其父亦時醫(yī)也,性喜用人參,愛其女,遂用六君子湯,服關(guān)東參數(shù)十帖。將近一年,胃中積水脹而且痛。又延其父治之,所用之藥,大抵不出守補(bǔ)中焦之外。治愈脹而愈痛,以致胸高不可以俯,夜坐不可以臥,已數(shù)日不食。其翁見勢已急,力辭其父,延余治之。余視其目欲努出,面色青黃,胸大脹痛不可忍,六脈弦急七八至之多,余曰∶勢急矣,斷非緩藥所能救。因服巴霜三分,下黑水將近一桶,勢稍平,以和脾胃藥調(diào)之。三四日后漸平,胃大開,于是吃羊肉餃三十二枚,胃中大痛一晝夜。又用巴霜一分五厘,下后痛止。嚴(yán)禁魚肉,一月而安。

趙 四十六歲 正月三十日 太陽痹則腰脊痛,或左或右,風(fēng)勝則引也。或喘或不喘者,中焦流飲,上泛則喘,不泛則不喘也。切戒豬肉生冷,與一切補(bǔ)藥,周年可愈。六脈洪大已極,石膏用少,萬不見效,命且難保。

生石膏(六兩) 云苓皮(五錢) 白通草(一錢) 桂枝(五錢) 半夏(五錢) 黃柏炭(二錢) 杏仁(五錢) 小枳實(shí)(五錢) 生苡仁(五錢) 防己(四錢)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二月初二日 于前方加∶

豬苓(三錢) 滑石(一兩) 小枳實(shí)(三錢)

四帖。

初七日 于前方去黃柏炭,加∶

半夏(五錢) 桑皮(三錢) 石膏(四兩)

二十七日 減石膏止留一兩。

二十八日 石膏仍用四兩,因拜掃停藥六天。

二十九日 右脈洪大已減,右膏只用一兩。

三月一日 石膏每日用二兩。

十一日 石膏每日用一兩,因感燥氣,停藥五天。

十二月十三日 石膏每日用二兩,共服九帖。

十四日 石膏每日用三兩,停藥十天。

二十二至三十日、四月初一至初五日 自淮安復(fù)至紹興,又診得洪大之脈,較前已減七八,然較之平脈,仍大而有力。現(xiàn)下小便赤濁,陰痿,牙縫臭味復(fù)出。痹痛雖止,陽明太陽二經(jīng)濕熱未凈,太陰化氣未復(fù)。

十五日 生石膏(四兩) 杏仁(四錢) 云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晚蠶砂(三錢) 海金砂(五錢) 滑石(六錢) 木通(三錢)

四帖。

十九日 脈漸退,減石膏至二兩,加∶

姜夏(五錢) 廣皮(三錢)

二十至二十二日 每日用石膏一兩。

二十三至二十六日 每日用石膏二兩。

二十七日 小便不利。

杏仁(四錢) 云苓皮(五錢) 生苡仁(五錢) 海金砂(五錢) 木通(三錢) 飛滑石(六錢) 姜半夏(五錢) 陳皮(三錢) 生石膏(四兩)

四帖。

五月初一日 感風(fēng)寒,服桂枝湯。

初四日 仍服前二十七日方。三帖。

內(nèi)飲招外風(fēng)為病。

桂枝(四錢) 廣皮(三錢) 杏仁(三錢) 白芍(二錢) 枳實(shí)(五錢) 半夏(五錢) 炙甘草(錢半) 干姜(一錢) 防己(三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熱粥一碗,覆被令微汗即解,得汗后余藥不必啜粥。四帖。

十一日 前因風(fēng)寒夾飲之故,用小青龍法,F(xiàn)下風(fēng)寒解而飲未除,脈復(fù)洪大,仍與大青龍與木防己湯合法,兼治飲與痹也。

桂枝(六錢) 杏仁(四錢) 防己(四錢) 半夏(六錢) 廣皮(三錢) 飛滑石(六錢) 云苓皮(六錢) 木通(三錢) 小枳實(shí)(三錢) 生石膏(六錢)

八帖。

十四日 其人本有痹癥痰飲,現(xiàn)下盛暑發(fā)泄,暑濕傷氣,故四肢酸軟少氣,口中膠膩欲嘔,與局方消暑丸意。

云苓塊(一兩,連皮) 炙甘草(三錢) 姜夏(六錢) 鮮荷葉(一張去蒂) 姜汁(每杯三匙)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十九至二十三日停藥)

二十四日 仍服十一日方,至六月初七日止,共服十一帖。

六月初八日 停藥。

十八日 氣急欲喘,新感暑濕之故,于原方加∶

廣皮(二錢) 小枳實(shí)(二錢)

五帖。

二十二日 桂枝(四錢) 杏仁(四錢) 防己(四錢) 半夏(六錢) 廣皮(三錢) 枳實(shí)(三錢) 滑石(六錢) 云苓皮(六錢) 木通(三錢) 生石膏(六兩)

四帖。

二十七日 于原方減石膏三兩,加滑石六錢,共成一兩二錢,木通二錢,共成五錢,蠶砂三錢。

四帖。

六月二十九日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蒼術(shù)(三錢,炒枯) 桂枝(三錢) 藿香(三錢) 云苓皮(六錢) 半夏(五錢)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姜汁(每杯三匙)

三帖。

七月初二日 飲食有難化之象,于原方去蒼術(shù)。加∶

廣皮炭(四錢) 炒神曲(三錢) 益智仁(二錢) 小枳實(shí)(三錢)

通胃腑,醒脾陽。

二帖。

初七日 右脈洪數(shù),六腑不和,食后惡心,二便不爽,暑濕所干之故,議通宣三焦。

生石膏(三兩) 廣皮(三錢) 滑石(六錢) 黃芩炭(三錢) 生姜(三錢) 益智仁(三錢)姜半夏(五錢) 白蔻仁(錢半) 枳實(shí)(三錢) 茯苓皮(六錢) 生苡仁(五錢)

二帖。

初九日 加益智仁、枳實(shí)。

服一帖。

中焦停飲,晚食倒飽,是脾陽不伸之故,一以理脾陽立法。

姜半夏(五錢) 廣皮(三錢) 川椒炭(八分) 煨草果(五分) 云苓皮(五錢) 益智仁(錢半) 生苡仁(五錢) 白蔻仁(錢半) 小枳實(shí)(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十七日 停飲兼痹,脈洪,向用石膏,無不見效。數(shù)日前因食后倒飽,脈不大,石膏已近三十斤之多,轉(zhuǎn)用溫醒脾陽方法,絲毫不應(yīng),水之蓄聚如故,跗腫不消,胃反不開,右脈復(fù)洪大有力,小便短。思天下無肺者無溺,肺寒者溺短,熱者溺亦短,仍用石膏涼肺胃。

生石膏(四兩) 廣皮(五錢) 杏仁(六錢) 半夏(五錢) 枳實(shí)(五錢) 云苓皮(五錢)桂枝(三錢) 防己(四錢) 苡仁(五錢)

四帖。

二十一日 加云苓皮五錢,共成一兩,杉木皮五錢,減石膏二兩。

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石膏用四兩。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 石膏用二兩。

共服八帖。

二十九日 飲聚不行,小便已清,少時即便臭濁,六腑之不退可知,大藥已用不少,而猶然如是,病機(jī)之頑鈍,又可知矣。議暫用重劑,余有原案。

生石膏(四兩) 枳實(shí)(五錢) 杏仁(八錢) 飛滑石(一兩先煎) 防己(三錢) 半夏(八錢) 云苓皮(八錢) 廣皮(四錢) 海金砂(八錢)

八月初一日

初二日 加石膏二兩。

初七日 又加石膏二兩。

初十日 減廣皮四錢,枳實(shí)二錢。

以上共服七帖。

九月初四日 脈之洪大不減,加∶

石膏(二兩)

至二十七日,共服二十帖。

服石膏至五十斤之多,而脈猶浮洪,千古未有如是之頑病。皆誤下傷正于前,誤補(bǔ)留邪于后之累。今日去補(bǔ)陽明藥,蓋陽明之脈大也。

生石膏(八兩) 杏仁(一兩) 云苓皮(一兩) 飛滑石(二兩) 防己(五錢) 小枳實(shí)(五錢) 木通(三錢)

煮四杯,四次服,專以苦淡行水,服一二帖再商。

初九日 生石膏四兩,共成十二兩。

九帖。

十三日 脈洪滑,痰飲未除,晨起微喘,足跗腫未消盡,余有原案。

生石膏(八兩) 云苓皮(六錢) 杏仁(四錢) 滑石(一兩) 葶藶子(三錢) 木通(四錢)生苡仁(六錢) 半夏(六錢)

十五日 氣已不急,去葶藶;右脈仍浮洪,加石膏一倍,成一斤。

三帖。

十六日 氣急者得葶藶而止,右脈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減,病減者減其制,但仍滑數(shù),加行痰飲。

生石膏(六兩) 枳實(shí)(三錢) 杏仁(四錢) 云苓皮(五錢) 半夏(一兩) 香附(五錢)廣皮(四錢) 旋復(fù)花(四錢,包)

二帖。

十八日 脈漸小,減∶

石膏(二兩)

二帖。

二十日 脈洪數(shù),加石膏八兩,成十二兩。

二帖。

二十二日 脈減,減石膏六兩,加∶

葶藶(一錢五分)

二帖。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共服二帖。

脈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減,病減者減其制,脈復(fù)洪大有力,再酌加其制。

生石膏(十二兩) 枳實(shí)(五錢) 杏仁(四錢) 云苓皮(五錢) 半夏(一兩) 香附(五錢)廣皮(四錢) 旋復(fù)花(四錢,包)

二十九日 小便短,加∶

滑石(一兩)

十月初一日 停藥三日。

初四日 氣喘,于原方加石膏四兩,共成一斤。杏仁四錢,共成八錢。廣皮二錢,共成六錢。加∶

桂枝(六錢) 生姜(四錢)

五帖。

初二日服妙應(yīng)丸二分六厘,大棗三枚,煎湯下,清晨服后,約二刻先從左脅作響,墜痛至少腹便下綠水膠痰碗許。

初三日服妙應(yīng)丸二分六厘,大棗二枚,煎湯下,便痰水如前,湯藥未服。

妙應(yīng)丸方,《金匱》謂凡病至其年月日時復(fù)發(fā)者,當(dāng)下之。此癥痰飲兼痹,自正月服藥至十月,石膏將近百斤之多,雖無不見效,究未拔除病根。左脅間漉漉有聲,不時嘔咳,此水在肝也。《金匱》謂水在肝,十棗湯主之;又謂偏弦飲 ;又謂咳家之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又謂咳家一百日,至一歲不死者,十棗湯主之。合而觀之,此癥當(dāng)用十棗無疑。但十棗太峻,南人膽怯,未敢驟用,降用妙應(yīng)丸續(xù)續(xù)下之,庶無差忒也。

制甘遂(五錢) 白芥子(五錢) 制大戟(五錢)

神曲為丸,小梧子大,從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數(shù)日水不盡再服,以盡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 石膏(一斤) 飛滑石(一兩) 蘇子霜(二錢) 旋復(fù)花(四錢) 云苓皮(六錢)廣皮(三錢) 小枳實(shí)(五錢) 半夏(一兩) 杏仁(八錢)

三帖。

十一日 服妙應(yīng)丸三分。

十二日 脈仍洪大有力。

生石膏(八兩) 杏仁(四錢) 半夏(六錢) 云苓皮(六錢) 廣皮(三錢) 香附(三錢)旋復(fù)花(四錢) 苡仁(六錢)

一帖。

十三日 杏仁(八錢) 半夏(一兩) 廣皮(四錢) 云苓皮(五錢) 小枳實(shí)(五錢) 香附(三錢) 旋復(fù)花(四錢) 滑石(一兩) 蘇子霜(二錢) 桂枝(六錢) 生石膏(一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 去香附,加蘇子霜。

五帖。

服妙應(yīng)丸三分四厘,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 服妙應(yīng)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右脈洪數(shù),本有飲聚,小便不長。

生石膏(一斤) 苡仁(六錢) 云苓皮(六錢) 小枳實(shí)(四錢) 半夏(六錢) 杏泥(六錢)飛滑石(一兩) 白通草www.med126.com(二錢) 蠶砂(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 服妙應(yīng)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 于前方加∶

廣皮(三錢) 石膏(八兩)

十三日 加枳實(shí)(二錢) 旋復(fù)花(四錢,絹包)

補(bǔ)十一日 于前方加∶

郁金(三錢)

十四日 加蘇子霜(四錢)

共服五帖。

十五日 服妙應(yīng)丸六分,自服丸藥,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藥后即食粥故也。

二十三日 服妙應(yīng)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 痰飲喘咳,右脈洪,左關(guān)獨(dú)浮,與建金制木法。

生石膏(八兩) 青皮(三錢) 杏仁(六錢) 旋復(fù)花(四錢) 蘇子霜(三錢) 香附(四錢)半夏(六錢)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洪大之脈已退,惟兩關(guān)獨(dú)浮,右大于左而兼實(shí),木陷入土。與兩和肝胃,兼開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

半夏(六錢) 蘇子霜(三錢) 香附(三錢) 白芍(四錢,酒炒) 旋復(fù)花(三錢) 滑石(一兩) 青皮(二錢) 云苓皮(六錢) 廣皮(三錢)

十二月初一日 數(shù)日不服石膏,右脈復(fù)洪數(shù),左關(guān)之獨(dú)浮者,亦未十厘清凈。與金木同治法。

生石膏(六兩) 半夏(六錢) 杏仁(六錢) 滑石(一兩) 香附(四錢) 旋復(fù)花(四錢)云苓皮(六錢) 枳實(shí)(六錢)

以后凡右脈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 服妙應(yīng)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 于初一日方內(nèi)加桂枝五錢,廣皮四錢,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初十日 服妙應(yīng)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 于前方去桂枝、廣皮,脈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 服妙應(yīng)丸一錢。

丙戌正月十四日 《金匱》謂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術(shù)丸主之。茲雖不堅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脈洪大,洪大甚則喘發(fā),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議用橘半枳術(shù)丸,脈小時用開水下,脈大時暫用石膏湯送下,喘發(fā)加杏仁,脈復(fù)小,不用石膏。

鵝眼小枳實(shí)(一斤) 茅山蒼(一斤,炒半枯) 廣皮炭(六兩) 姜半夏(十兩)

神曲湯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夏日間服消暑丸亦可。

陳 四十六歲 病由瘧邪傷胃,土虛則水泛,以致喘而肢軟,正虛邪實(shí),六脈俱結(jié),且有塊痰,塞滯經(jīng)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shí)者,先治其實(shí),后治其虛。

杏泥 廣皮(三錢) 枳實(shí)(四錢) 云苓 姜半夏(六錢) 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 脊病,痹也。右腿偏軟,痿也?人远э嬌浞我。日久不愈,皆誤用熟地等補(bǔ)塞隧道之故。脈洪。

生石膏末(一兩) 杏泥(五錢) 桂枝(五錢) 防己(四錢) 片姜黃(三錢) 姜半夏(五錢) 廣皮炭(三錢) 茯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兩,加赤苓一兩,再二帖后加石膏一兩,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日 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xiàn)下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大者減,病減者減其制。

姜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防己(三錢) 廣皮(三錢) 茯苓塊(六錢) 苡仁(五錢)小枳實(shí)(三錢) 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加小枳實(shí)(二錢) 廣皮(二錢) 滑石(六錢)

初九日 加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 肝郁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

旋復(fù)花(三錢) 姜半夏(六錢) 青皮(二錢) 廣皮炭(二錢) 栝蔞仁(二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歸橫須(二錢) 桃仁泥(二錢) 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 痰飲夾肝郁,吐出瘀血后,以兩和肝胃為主。

帶皮苓(八兩) 姜半夏(十兩) 香附(六兩) 廣郁金(二兩) 廣皮(五兩) 益智(四兩)生苡仁(八兩) 澤瀉(八兩)

共為極細(xì)末,神曲水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錢,開水下。

二月初五日 暑濕行令,脈弦細(xì),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豬苓(五錢) 云苓塊(四錢) 澤瀉(五錢) 半夏(四錢) 滑石(六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錢半)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 痰飲之質(zhì),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錢) 云苓塊(八錢) 藿梗(二錢) 廣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生姜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減者減其制,減∶

半夏(四錢) 云苓(四錢)

十二日 腰以下腫,當(dāng)利小便?识”愣蹋h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 澤瀉(八錢) 飛滑石(一兩二錢) 云苓皮(六錢) 姜半夏(四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十四日 脈沉細(xì),胃不開,減,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滑石(六錢) 加藿梗(三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 暑濕病退,小便已長,陽氣不振,與通補(bǔ)陽氣。

桂枝(三錢) 姜半夏(三錢) 茅術(shù)(二錢) 白蔻仁(一錢,研) 云苓塊(五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半葉藿梗(三錢) 白蔻仁(錢半) 姜半夏(三錢) 云苓皮(五錢) 廣皮(三錢) 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 小便濁,加∶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二十四日 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藿香(三錢) 薄荷(一錢) 鮮荷葉(一張,去蒂)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 六脈陽微,暑濕之余,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川萆 (五錢) 澤瀉(三錢) 云苓皮(五錢) 桂枝(三錢) 蒼術(shù)(三錢,炒) 益智仁(三錢) 豬苓(三錢) 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錢) 姜半夏(五錢) 飛滑石(六錢) 豬苓(三錢) 木通(三錢) 澤瀉(三錢)苡仁(五錢) 桂枝(三錢) 杏泥(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甚開,與闔陽明。

姜半夏(六錢) 益智仁(三錢) 廣皮(三錢) 云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生姜(三錢)

二十五日 加白蔻仁(三錢) 枳實(shí)(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 痰飲喘咳脈弦,與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杏仁(四錢) 小枳實(shí)(三錢) 白芍(二錢,炒) 姜半夏(五錢)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干姜(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shù)。身熱者,外風(fēng)未凈也。

姜半夏(六錢) 杏仁(三錢) 旋復(fù)花(三錢) 桂枝(三錢) 香附(三錢) 廣皮(二錢)小枳實(shí)(一錢) 姜汁(二匙) 黃芩炭(錢半) 青蒿(三錢) 苦葶藶(二錢)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 身熱退,去青蒿、黃芩炭、葶藶,加∶

杏仁(三錢)

二帖。

二十七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shù)。

姜半夏(六錢) 香附(三錢) 杏泥(三錢) 桂枝尖(三錢) 廣皮(二錢) 姜汁(三匙)旋復(fù)花(三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小枳實(shí)(三錢)

服法如明。

十九日 病減者減其制,去∶

半夏(三錢) 枳實(shí)(一錢) 蘇子霜(一錢) 降香(一錢) 桂枝(一錢)

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 痰飲,脈沉弦,有微喘之意,與小青龍去麻辛。

桂枝(四錢) 干姜(二錢) 云苓塊(三錢) 白芍(三錢) 五味子(錢半) 炙甘草(二錢)廣皮(三錢) 姜半夏(五錢) 小枳實(shí)(三錢)

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十二月初七日 內(nèi)飲招外風(fēng)為病,喘咳,脈弦緩,雖頭痛惡寒,能大食,只有風(fēng)而無寒,用小青龍去麻黃,減細(xì)辛,兼用桂枝湯啜稀粥令微汗法。

桂枝(一兩) 白芍(四錢,炒) 五味子(二錢) 細(xì)辛(五分) 炙甘草(三錢) 干姜(三錢) 姜半夏(五錢) 加廣皮(四錢) 枳實(shí)(四錢) 生姜(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后避風(fēng)要緊。

初十日 脈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細(xì),而畏冷,中陽虛也。去細(xì)辛。

加桂枝(四錢) 干姜(二錢) 小枳實(shí)(二錢)

十三日 于前方加∶

廣皮(二錢)

十三日 脈雙弦,咳而嘔,胃咳也。

姜半夏(八錢) 云苓塊(一兩) 生姜(五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shí)(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正月十六日 脈沉弦而緩,飲居右脅,嘔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惡寒,由厥陰內(nèi)犯陽明,外犯太陽也。與逐脅下之飲法。

蘇子霜(三錢) 香附(三錢) 桂枝尖(三錢) 旋復(fù)花(三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shí)(二錢) 降香末(三錢) 青皮(二錢) 生姜(五錢) 姜半夏(五錢) 干姜(二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