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網校
題庫
中醫(yī)理論
中醫(yī)臨床診治
中醫(yī)藥術語標準
中國方劑數據庫
中醫(yī)疾病數據庫
OCT說明書
不良反應
中草藥圖譜
藥物數據
藥學下載
藥物理論數據庫
醫(yī)療器械數據庫
民族理論
醫(yī)學圖譜
考試寶典
中醫(yī)藥名詞
中醫(yī)藥主題詞表
中醫(yī)理論術語國家標準
中醫(yī)名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疝囊
醫(yī)患雜談:疝囊
中醫(yī)書籍大全
中醫(yī)經典教程
中醫(yī)論壇
一、辨證論治
1.氣虛下陷主證:少腹可見疝囊,每因啼哭、站立、行走或
咳嗽
等情況其疝囊明顯突出,但改變上述原因或平臥可使疝囊消失。陰囊墜脹不適,伴見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呆,
自汗
,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中益氣升陷。
方藥:
黃芪
10g,
太子參
10g,
白術
6g,
山藥
10g,
陳皮
6g,
升麻
3g,
柴胡
10g,
橘核
10g,
荔枝
核10g,
山楂
核,
甘草
6g。
加減:伴見寒象可加干
姜
、
吳茱萸
、
高良姜
;疼痛明顯者,可加
元胡
、
川楝子
;納差明顯者,可加生
谷芽
、生稻芽、
砂仁
、
神曲
。
寒凝氣滯主證:疝囊下墜、凍硬,陰囊墜脹不舒,疼痛,痛連少腹,痛時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并生冷汗,納少,大便稀薄,常有不消化食物。舌淡,苔白,脈弦細。
治法:溫中止痛,理氣散結。
方藥:
肉桂
2g,
小
茴香
6g,
烏藥
10g,
木香
6g,
茯苓
,山藥15g,
伏龍肝
15g,
白芍
12g,甘草6g。
加減:寒重者,加
干姜
、
附子
。痛時,可用
大青
鹽與
香附
粗末等量,炒熱后,裝入布袋內局部熱敷,可促使疝囊內容物還納。
水濕下注主證:陰囊腫物柔軟,潮濕,部分患兒有墜脹感。舌胖大質嫩,邊有齒痕,水滑苔,脈滑。
治法:健脾利濕,
行氣散
結。
方藥:茯苓15g,山藥15g,
豬苓
10g,白術10g,
澤瀉
,
通草
6g,炒
薏米
15g,
胡蘆巴
3g,
仙茅
3g,陳皮lOg,橘核10g。
加減:濕甚者,還可加用
冬瓜
皮、
玉米須
;疼痛者,加
荔枝核
、木香、fo手。
二、小結小兒疝氣的治療,因寒者宜溫中暖肝,因濕者可淡滲利濕,因氣者予理氣舒肝,此三者皆以疏達肝郁、理氣為要。
張景岳指出:“治疝必先理氣!贝藶橹委熜吼逇獾囊c。
宋老行醫(yī)50年,總結治療疝氣的臨床經驗,根據數方化裁,創(chuàng)制“二胡三核湯。方藥有:柴胡10g,元胡10g,橘核10g,荔枝核10g,山楂核10g,川楝子10g,白芍10g,小茴香10g,烏藥10g。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荔枝核辛溫,可行氣散藎,并與倆核共用,具有
止痛散
結之功用;山楂核消脹散結;元胡行‘ 活血止痛,川楝子配元胡可增強止痛之力;烏藥、小茴香辛溫散寒,行氣止痛;白芍柔肝和陰。全方共奏行氣散寒、消結止痛之功。
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魚腥,避免涼水洗澡或游泳,外以三角布兜收提睪丸。腫脹消失后,仍需繼服一段時間中藥以鞏固之。電可改以茴香
橘核丸
服之。若濕重者,可在二胡三核湯中加入生薏米、
茯苓皮
、通草、川
椒目
;挾熱者,可加用
黃柏
、
知母
;寒重者,可加吳茱萸、干姜;氣虛者,可
黨參
、生
牡蠣
;腫痛重者,可加
桃
仁、
紅花
、
青皮
、
橘葉
;患病日久者,可加升麻。
三、驗案三則典型病例1:宗某,女,13歲,1991年1月31日初診。忠兒自出生后即見兩側腹股溝癲疝,站立時,雙側腹股溝墜下物,大如兵乓球大小,局部墜痛牽引少腹,平臥墜物可自M。月經去年初潮,經期
腹痛
,月經色暗有塊,胃納欠佳,二便正常,手足發(fā)涼。舌質暗紅,苔薄白,尺脈弱,左關脈弦。
辨證:寒滯肝經,脈絡失和。
治法:溫經散寒,和絡緩肝。
方藥:橘核10g,荔枝核10g,山楂核10g,元胡3g,柴胡10g,小茴香10g,烏藥6g,川楝子L0g,白芍10g。
服藥6劑,患者癥狀減輕,站立時,雖仍有墜物,但疼痛明顯減輕,手足仍涼。上方將烏藥加至10g,另加
桂枝
,以行氣通陽。
又服12劑,墜痛消失,站立時左側稍見鼓出,右側無墜物,按壓時有痛感,大便較干,小便略黃,舌質淡,舌尖略紅,苔薄黃,脈弦數細。上方加肉苡蓉10g,通草6g以增強潤便通下之力。
連服36劑,癥狀全部消失,繼服
茴香橘核丸
,每服克,日服2次,鞏固前效。2周后停藥,痊愈。
典型病例2:劉某,男,5歲半,1989年7月15日初診。患兒單側疝氣合并
鞘膜積液
已3年,某醫(yī)院決定給患兒做修補手術,因家長不同意而來我院求治中醫(yī)。檢查患兒左側腹股溝疝氣如杏大小,按之疼痛,自感墜痛,胃納尚可,小便稍黃,大便偏干且不爽。舌質微紅,舌苔淡黃略膩,脈弦滑。
辨訂E:濕熱下注,治以清化利濕散結。
方藥:
滑石
12g,通草3g,柴胡10g,元胡3g,橘核,山楂核10g,荔枝核10g,白芍10g,烏藥10g,甘草,服藥7劑,疝氣較前減小,如棗大小,舌淡紅,苔淡黃膩,脈滑。l:方加
藿香
6g,
橘皮
6g,以增強行氣化濕之力。繼服14劑,疝氣消至花生大小,積液漸消,按之仍有微痛,舌苔淡黃微膩。上方去烏藥,加敗
醬
草15g,生薏米·又服14劑,疝氣完全復位,鞘膜積液已消,胃納佳,二便調,舌質、舌苔恢復正常而愈。半年后,因
感冒
來就診,詢問其疝氣,未見復發(fā)。
典型病例3:程某,男,2歲3個月,1992年10月日初診;純河覀炔G丸腫脹1年半,近半年加重,右側睪丸逐漸腫硬明亮,約5cm×5cm,捫之有根,上連于少腹部,透光試驗陽性,某醫(yī)院診為鞘膜積液,建議手術治療。今至我院求診。目前,患兒一般情況尚好,發(fā)育中等,食納尚佳,便干秘結,1~3日l行。睪丸腫脹,時或牽涉腹部作痛,痛時啼哭不安。舌質淡紅,苔白略厚膩,指紋青滯達氣關。
辨證:水濕下注,肝絡失和。
治法:行氣化濕,軟堅消脹。
方藥:鹽橘核10g,橘葉6g,通草6g,生牡蠣10g,
昆布
10g,木香6g,烏藥6g,全
瓜蔞
10g。
上方服完2劑,腫脹開始消退,5荊服完,陰囊腫脹已消于正常,透光試驗陰性。陰囊呈棕褐色有皺紋,按之無疼痛,根部尚有小指樣條索狀粗硬結,納食好,大便已通暢,舌仍淡紅,苔薄白,脈滑,指紋淡紅。再擬前法,疏達肝郁,軟堅化結。上方加川楝子6g,荔枝核lOg,
赤芍
6g。
服藥10劑,陰囊內條索狀硬結消失,陰囊及睪丸正常。經半年隨訪,未見復發(fā)。
按語小兒疝氣因寒而痛,因濕而腫,因氣而墜。故其治療原則當以寒者溫之,濕者滲之利之,氣滯者理之舒之,但三者皆以疏肝解郁理氣為要,正如張景岳所說:”治疝必先理氣“。二胡三核湯系依據中醫(yī)理論,總結多年lI缶床經驗而創(chuàng)制,其加減治療小兒疝氣常獲良效。
本文中第1例為腹股溝疝,加減應用二胡三核湯而治愈。第2例為腹股溝疝并發(fā)鞘膜積液,積液者,水濕也,故加用滑石、通草以清熱祛濕,通氣行水,后又加用藿香、生薏米意在健脾祛濕而收效。第3例為鞘膜積液,乃因水濕下注而生腫脹形成積液。故選用通草、澤瀉滲化水濕,橘核溫下以行水濕,木香、烏藥行氣止痛,牡蠣、昆布軟堅散結。
全方行氣化濕,兼行氣血,氣血流暢,水濕得除。此外,本例患兒
便秘
而有熱象,故以瓜蔞潤導下行,既能通便又可降氣。若為濕盛便溏者,則去瓜蔞加生薏米,以行氣化濕健脾。
...
上一篇文章:
疝 氣
下一篇文章:
疝氣之辨病與辨證
中醫(yī)理論最新熱點
[日行一善 慈善點擊]為慈善事業(yè) 點出您的一
核技術破譯中醫(yī)藥千年“密碼”
奇治法
癥狀性精神病
五、厥
破傷風論治
清膈湯(《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吳氏集驗方
紫葛散(《圣惠》卷七十二。)
半夏瀉心湯的意外收獲
論附骨疽
民間中醫(yī)最新推薦
2009年要過去了——絮語
真的西洋參什么味道
絕癥,一年四季臉高粱紅
疤痕疙瘩(體質),病史5年
小兒多動癥求醫(yī)
5 問:為什么現(xiàn)在的中醫(yī)不講究“悟性”?
初學針灸
為妻子,求治中耳炎
五虎穴臨床應用
治療消渴的方子
相關資料
無比神應膏(《普濟方》卷三一五)
秘傳二奇湯(《赤水玄珠》卷十一。)
交濟湯(《直指小兒》卷二)
芍藥散(《外臺》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苦楝子二百九十九
治血湯(《嵩崖尊生》卷七。)
趁痛散(《普濟方》卷三一一引《德生堂方》。
溫腎調氣湯(《中醫(yī)婦科治療學》。)
大油煎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理氣治中湯(《赤水玄珠》卷二。)
姜黃散(《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十全大補丸(《活人方》卷二)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