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頭有汗不須疑,漿漿渾身早問醫(yī),
若待陽虛成脫病,縱逢國手也虛題。
《內經》曰: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陰者,內之守也。氣為陽,血為陰。心主血,汗者心之液也。肺主氣,皮毛腠理,肺之合也。小兒心大太盛.上熏于肺,則皮毛不斂.腠理不密,失其衛(wèi)外之職矣,故汗出焉。或為自汗,或為盜汗,血亦失其守矣。汗出不止,心亦虛也。氣弱血虛,大病生焉,縱遇良工,不可為也。
自汗者,或昏或醒,浸浸而出不止也;盜開者,睡困則出,醒而復收也。并宜黃芪⑥52667788.cn/kuaiji/六黃湯、止汗散主之。
⑥黃芪:忠信堂本作“當歸””。
當歸六黃湯:此治自汗之圣藥也。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連,黃芩,各等分。黃芪,加倍。
先用浮麥熬成湯,去麥入藥效成劑,
去渣,調止汗散服。
止汗散:用:
故蒲扇燒灰。
又方用:
取浮麥一百粒煎湯,調煎一沸服,效。
錢氏云:上至失,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小兒睡而自汗者,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臍,胃虛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幼科執(zhí)此,殊不知自汗者,心火旺而肺金虛也,反用丁香以助火,青皮以瀉肺,其失甚矣。東垣有論。見脾臟。本方當歸調元湯加芍藥。黃芪建中湯穩(wěn)當。
黃芪建中湯:治脾胃虛自汗。
姜,三棗引。
又方
黃芪、六錢,炙。甘草一錢。(名黃芪六一湯)。加白術,白芍,各三錢。
末,姜棗引。治脾胃虛汗,甚效。
凡兒初生周歲,不可自汗,勿用他藥,宜用白術一線,小麥百粒,水煮令干,去表為末,以黃芪湯調服,愈為度。
有夏月中暑濕,發(fā)熱汗多者,宜人參白虎湯加蒼術治之,效。
有傷食積者,胸腹多熱有汗,宜先去積,三黃枳術丸下之,后以肥兒丸調理,自愈。
有因瀉痢后自汗者,宜黃芪建中湯加當歸、白術主之。
有急驚風自汗者.遍身如水之冷,此危癥也,難治。
凡大病后,有自汗、盜汗者,宜調元湯加白芍、白術主之。如汗出太多不止者,宜養(yǎng)心血,團參湯圣藥也。
團參湯:治虛52667788.cn/shiti/汗或心血液盛,亦發(fā)汗。此藥收斂心氣。
新羅人參,川當歸,各三分。
咀,作三服,獖豬心一個,切三片,每片入藥二錢,井水碗半,煎一碗,食后服。
又:治睡中汗方
汗出不治癥:汗出不流而發(fā)潤,一不治也;汗出如油者,二不治也;汗凝如珠者,三不治也。君子見機而作,不可不早。
①芡實入:忠信堂本作“芡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