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蘭室秘藏 消渴門 上課筆記
    

蘭室秘藏教程:消渴門

卷上 心腹痞悶門/胃脘痛門/消渴門金元.李東垣著  消痞悶方  治心下痞悶一切所傷,及積年不愈者 干生姜 神曲(炒) 炙甘草(各二分) 豬苓(二錢五分) 澤瀉 濃樸 砂仁(各三錢) 半夏(湯洗七次) 陳皮 人參(各四錢) 枳實(五炒) 黃連(凈炒)   黃芩(各六錢) 姜黃 白術 (各一兩)   …

卷上 心腹痞悶門/胃脘痛門/消渴

金元.李東垣著


消痞悶方

治心下痞悶一切所傷,及積年不愈者

干生 神曲(炒) 炙甘草(各二分) 豬苓(二錢五分) 澤瀉 濃樸 砂仁(各三錢) 半夏(湯洗七次) 陳皮 人參(各四錢) 枳實(五炒) 黃連(凈炒) 黃芩(各六錢) 姜黃 白術 (各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 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白湯送下,食遠服

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

生姜(一錢) 炙甘草 麥 面 白茯苓 白術(各二錢) 半夏 曲 人參(各三錢) 濃 樸(四錢炙) 枳實 黃連(各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治心下痞滿,壅滯不散,煩熱喘促不安

澤瀉 姜黃(各一錢) 干生姜(二錢) 茯苓 炙甘草 白術(各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三錢) 陳皮 豬苓(各 五錢) 枳實(七錢炒) 半夏(九錢) 黃連(一兩) 黃芩(二兩炒)
上為細末,湯浸 餅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溫湯下食遠

治因憂氣郁結中脘,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枳實(炒) 當歸梢(各二分) 陳皮 生姜 木香(各三分) 柴胡(四分) 炙甘草(各五分) 紅花(少許) 草豆蔻(五分) 半夏(一錢)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食遠服,忌酒濕面

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半夏(洗) 濃樸(炙) 石膏 青皮(各五分) 當歸身(七分) 白豆蔻縮砂 茵陳( 酒制) 干葛(各一錢) 炙甘草 羌活 黃芩(一半酒洗一半炒) 苦葶藶(酒洗炒) 人參 柴胡 獨活(各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篩子內擦如米大,每服二錢,臨臥用一口湯下


 

胃脘痛門

草豆蔻

治脾胃虛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榮上焦,元氣遇冬,腎與膀胱寒水旺時,子能令母實,以致肺金大腸相輔,而來克心,乘脾胃,此大復仇也。經云∶大勝必大復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脈分肉之間,元氣已絕于外,又大寒大燥,二氣并乘之,則苦惡風寒,耳鳴及腰背相引而痛,鼻息不通,不聞香臭,額寒腦痛,大惡風寒,目時眩,不欲開,腹中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則反出,腹中常痛,心胃作痛,脅下縮急,有時而痛,腹不能努 大便,多瀉而少秘,下氣不絕,或腹中鳴,此脾胃虛之至極也。胸中氣亂,心煩不安,而為霍亂之漸,咽膈不通,極則噎,塞有聲喘,喝閉塞,或于日陽處,或于暖室中少緩,口吸風寒之氣,則復作,四肢厥逆,身體沉重,不能轉側,頭不可以回顧,小便溲而時躁,此藥主之。秋冬寒涼,大復氣之藥也。

神曲末 柴胡(詳脅下痛多少用之) 姜黃(各四分) 當歸身 青皮(各六分) 黃耆 人參 益智仁 吳茱萸(湯洗焙干) 陳皮 僵蠶(各八分) 澤瀉(小便數減半) 半夏(各一錢 洗) 甘草(生六分熟六分) 麥 面(一錢五分炒) 草豆蔻仁(面裹燒熟為度一錢四分) 仁(七個湯浸去皮尖) 上除桃仁別研如泥,余為細末,同研勻,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神圣復氣湯

治復氣,乘冬足太陽寒水足少陰腎水之旺,子能令母實,手太陰肺實,反來克土,火木受邪,腰背胸膈閉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濁涕不止,或如肉不聞香臭,咳嗽痰沫,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作陣痛,目中溜火,視物□□,耳聾耳鳴,頭并口鼻,大惡風寒,喜日晴暖,夜臥不安,常覺痰塞咽膈不通,口不知味,兩脅縮急而痛,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臍腹之間及尻足膝,不時寒冷,前陰冷而多汗,行步欹側,起居艱難,麻木風痹,小便數,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遺失無度,及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牽心,面色黧黑,男子控睪痛牽心腹,或面色如赭食,少大小便不調,煩心霍亂,逆氣,里急腹不能努,或腸鳴膝下筋急,肩脾大痛,此皆寒水,來復火土仇也。

干姜(炮) 黑附子(炮各三分) 防風 人參 郁李仁(另研各五分) 半夏(湯洗研) 升麻( 各七分) 本 甘草(各八分) 當歸身(六分酒洗) 柴胡 羌活(各一錢) 白葵花(五朵去心剪碎)
上件都作一服,水五大盞煎至二盞,入黃 一錢 橘紅五分 草豆蔻仁一錢 面裹煨熟,去皮一錢同 煎至 一盞,再入下項藥:黃柏三分、酒浸黃連(三分酒浸) 枳殼三分 生地黃(三分酒洗)
此四味,預一日另用新水浸,又以華細辛二分 川芎 細末三分 蔓荊子 三分 作一處浸
此三味并黃柏等,煎正藥作一大盞不去渣。 入此所浸之藥再上火同煎至一大盞去渣,熱服空。 心又能治嚙頰嚙唇舌舌根強硬等證如神,忌肉湯及食肉,不使助經絡中火邪也,大抵腎元與膀胱經中有寒氣不足者,并宜服之,于月生月滿時食,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時候。

麻黃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木香 青皮 紅花 濃樸(各二分) 蘇木(三分) 蓽澄茄(四分) 升麻 半夏(湯洗) 麥 面縮砂仁 黃 白術 陳皮(去白) 柴胡 炙甘草 吳茱萸 當歸身(各五分) 益智仁 (八分) 神曲末(二錢炒) 麻黃(不去節(jié)三錢) 草豆蔻仁(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 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或細嚼湯下亦可

酒客病論

論酒大熱有毒,瓦斯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則止當發(fā)散,汗出則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牽牛、大黃下之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重瀉之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謂元氣消亡,十神何依折,人長命雖不即死,而虛損之病成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當以葛花解酲湯主之。

酒客病論

木香(五分) 人參(去蘆) 豬苓(去黑皮) 白茯苓 橘皮(各一錢五分) 白術 干生姜 神曲(炒) 澤瀉(各二錢) 蓮花青皮(三錢) 縮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和勻,每服三錢七,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蓋不得已而用,豈可恃賴日日飲酒,此藥氣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何者敵酒病故也,若頻服之損人天命,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 白術(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不拘時候,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治因冷物內傷

半夏(湯洗七次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 白術(各二兩)
上三味為極細末,荷葉裹,燒炊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治元氣虛弱,飲食不消,或臟腑不調,心下痞悶

橘皮 枳實(麩炒黃色各一兩) 白術(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醫(yī).學全在線52667788.cn,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治傷濕面,心腹?jié)M悶,肢體沉重

紅花(三分) 蘿卜子(炒熟五錢) 枳實(麩炒黃色) 黃芩(生用) 神曲(炒黃色) 白術 (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治傷馬奶子,并牛羊水一切冷物

甘草(炙) 紅花(各二錢) 半夏(湯洗七次三錢) 茯苓(七錢) 干生姜(三錢) 車前子 澤瀉(各五錢) 神曲(炒黃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食前。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氣使左右不得近

白檀(二錢) 生甘草(三錢) 生姜(取自然汁) 升麻(五錢) 蓮花青皮(五錢) 黃連( 去須一兩)黃芩(去腐酒洗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白湯下食后。

治傷熱食痞悶兀兀欲吐煩亂不安

甘草(二錢) 升麻 柴胡(各三錢) 黃連(酒洗一兩) 黃芩(二兩) 一方加枳實(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食遠

治傷冷凍飲料者,以五苓散每服二錢三錢匕加生姜、煎服之

傷食兼?zhèn)鋬鲲嬃险撸逦遘呱⑺桶胂摹?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32415_80407.shtml" target="_blank">枳術丸

治傷冷凍飲料,不惡寒者,腹中亦不覺寒,惟覺悶,身重,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煎去桂五苓散,依前斟酌服之 。

酒客病論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何謂下部無脈?此謂木郁也,飲食過飽,填塞胸中,胸中者太陰之分野,經曰:氣口反大于人迎三倍,食傷太陰,故曰木郁則達之吐者是也。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上二味,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匕,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若不至兩手,尺脈絕無不宜,便用此藥恐損元氣,令人胃氣不復,若止是胸中窒塞,悶亂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則已,如食不去,用此藥吐之。

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為之窒塞,兩寸脈當主事,兩尺脈不見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胸中者肺也,為物所填,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也,與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發(fā)之氣,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郁結去矣。食塞于上,脈絕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由達此至理,水火者,陰陽之征兆,天地之別名也,故曰: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天之用在于地下,則萬物生長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則萬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陽火之根本,于地下陰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物者陰也,陰者水也,右三部脈主之,偏見于寸口,食塞其二,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竭絕,此其理也,何疑之有?假令所傷,前后不同,以分為率,傷熱物二分,傷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藥三黃丸,二停熱藥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熱物傷少,而寒物傷多,則寒藥少而熱藥多也,假令夏月大熱之時,傷生冷硬物,當用熱藥,巴豆三棱丸治之,須加三黃丸,謂天時不可伐,故加寒藥以順時,令若熱物,只用三黃丸,何謂此三黃丸,時藥也,假令冬天大寒之時,傷羊肉濕面等熱物,當用三黃丸治之,須加熱藥少許,草豆蔻丸之類是也,為引用又為時藥。經云∶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余皆仿此。


 

消渴門

陰陽別論云∶二陽結謂之消。脈要精微論云∶癉成為消中,夫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病消,則目黃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谷善饑,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此因數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其氣剽悍,能助燥熱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陽脈 大盛,則陰氣不得榮也,故皮膚肌肉消削是也,經云 凡治消癉仆系偏枯痿厥氣滿發(fā)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后分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逆調,論云∶心移熱于肺傳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干飲水,多食亦饑,虛癉成消中者是也,以調胃承氣、三黃丸治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葉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以六味地黃丸治之?備浰^末傳能食者,必發(fā)腦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傳中滿,鼓脹,皆謂不治之證,潔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方,白術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復傳下消矣。前人用藥,厥有旨哉,或曰未傳瘡疽者,何也?此火邪勝也,其瘡痛甚,而不潰,或赤水者是也,經云∶有形而不痛,陽之類也,急攻其陽,無攻其陰,治在下焦,元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未傳中滿者,何也?以寒治熱,雖方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然臟腑有遠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腎肝位遠宜制大其服,皆適其至所為,故知過與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過,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病,正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者也,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制也,處方之制宜加意焉。

治口干 舌干 小便數 舌上赤脈 此藥生津液 除干燥 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干舌干也) 麻黃根(各三分) 酒當歸梢(四分) 酒知母 酒漢防己 羌活(各五分) 酒生地黃(七分) 升麻(一錢) 杏仁 桃仁(各六個) 紅花(少許) 酒黃連(八分治舌上赤脈也)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黃柏(一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忌熱濕面酒醋等物

治消渴 大便閉澀 干燥結硬 兼喜溫飲 陰頭退縮 舌燥口干 眼澀難開 及于黑處見浮云

細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柴胡(七分) 熟地黃(三分) 黃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子) 當歸身 麻子仁 防風 荊芥穗(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三個)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遠,忌辛熱物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升麻(四分) 防風 生甘草 漢防己 生地黃(各五分) 當歸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草酒黃芩 酒知母 黃芩(各一錢) 石膏 酒龍膽草 黃柏(各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桃仁(五個) 杏仁(十個)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匙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

消渴論

前消渴證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努,此藥主之。

生地黃 細辛(各一分) 熟地黃(三分) 石膏(四分) 黃柏(酒制) 黃連(酒制) 生甘草 知母(各五分) 柴胡(七分) 當歸身 荊芥穗 桃仁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二個)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稍熱服之

消渴論

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腫,咽喉咽津覺痛嗌,腫時時有渴,喜冷凍飲料,口中白沫如膠

生地黃 細辛(各一分) 熟地黃 黃連(各三分) 甘草(五分) 石膏(六分) 柴胡(七 分) 黃柏 知母 當歸身 桃仁(炒去皮尖) 荊芥穗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小椒(二個)
上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

消渴飲水,極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半夏(二分湯洗) 熟甘草 白豆蔻仁 人參 蘭香 升麻 連翹 桔梗(各五分) 生甘草防風(各一錢) 酒知母(一錢五分) 石膏(三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薄片子,日中曬半干,擦碎如米大,每服二錢,淡生姜、湯送下 食后

治消渴,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食不能下,時有腹脹,或瀉黃如糜,名曰餐泄,渾身色黃目睛黃,甚四肢痿弱,前陰如冰,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脅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黃連 木香(各三分) 白葵花 麥門冬 當歸身 蘭香(各五分) 蓽澄 茄生甘草 山梔子 白豆蔻仁 白芷 連翹 姜黃(各一錢) 石膏(一錢二分) 全蝎(二 個去毒) 炙甘草 酒知母 升麻 人參(各二錢) 桔梗(三錢) 杏仁(去皮) 酒黃柏(各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片子,日中曬半干,擦碎如黃米大,每服二錢,津唾下或白湯送 下,食遠服。
點擊查看:<<蘭室秘藏>>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