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cardiac tumor |
拚音 | XINZANGZHONGLIU |
別名 |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心血管腫瘤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心臟腫瘤可分為原發(fā)性及轉移性兩大類。原發(fā)性心臟腫瘤極為少見,僅占尸檢的0.03%左右。轉移性心臟腫瘤較原發(fā)性約多16倍,但也不常見。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
病理 | 一、原發(fā)性心臟腫瘤:多數為良性,占80%,其余20%為惡性。按其性質,出現部位和病理組織變化分為: (1)心包腫瘤:良性者有畸胎瘤、纖維瘤、平滑肌纖維瘤、血管瘤和囊腫等;惡性者有心包間皮細胞瘤、心包肉瘤等。 (2)心內膜、心肌腫瘤:良性者有心臟粘液瘤、心肌橫紋肌瘤、脂肪瘤、乳頭狀彈力纖維瘤、纖維瘤、血管瘤、房室結間皮瘤、顆粒細胞瘤、淋巴管瘤、錯構瘤、畸胎瘤等;惡性者主要是肉瘤,包括“梭狀細胞”肉瘤,如橫紋肌肉瘤、纖維肉瘤、粘液肉瘤和血管肉瘤、圓細胞肉瘤如網狀細胞和淋巴細胞肉瘤等;更罕見的為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等。 3.粘液瘤: 病理學上粘液瘤須與心房內塊狀血栓相鑒別。粘液瘤多有蒂,而血栓則在其切面上可見分居結構,粘液瘤患者無瓣膜或心臟其他疾病,且不如心房內血栓易患心房顫動,可資鑒別。 二、轉移性心臟腫瘤:可來自任何器官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支氣管肺癌、黑素瘤、淋巴癌和白血病等。腫瘤累及心臟者表現為彌漫性浸潤而無結節(jié)樣改變。常有心包滲液,滲液偶為血性,從中可找到腫瘤細胞。心臟任何部位都可受侵,而以心包及心房較多。也可侵及心室壁,心內膜及心筋膜較少累及。右側略多于左側。播散途徑有通過血循環(huán)或淋巴,或直接蔓延。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 | 心臟腫瘤多發(fā)展到影響心臟功能時才出現癥狀,根據腫瘤類別和累及心臟部位的不同,可酷似各種心臟病或其他系統疾病。常見有心腔內梗阻、心臟壓塞、心包溶液、心包縮窄、心力衰竭和各種心律失常。對懷疑患心臟腫瘤的病人,除進行心電圖、心臟X線、血流動力學、超聲心動圖檢查外,心血管造影可獲得解剖診斷。血性心包滲液者進行細胞學檢查,常可得以確診。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1.心臟畸胎瘤:為原發(fā)性心包良性腫瘤之一,但可轉為惡性。多見于嬰幼兒。癥狀取決于腫瘤大小和它侵犯鄰近器官的程度。常見咳嗽、呼吸困難和輕度易消失的發(fā)紺。也可行發(fā)熱和心臟壓塞表現。 2.心包間皮細胞瘤:為原發(fā)性心包惡性腫瘤之一,男女分布相等。在心包腔內廣泛播散,閉塞心包腔和壓迫大靜脈,極少侵犯心臟;颊哂行毓呛蠡蛏细共刻弁、咳嗽、大量血件心包溶液(早期一般為漿液性)和頑固性心力衰竭。滲液抽吸后又迅速出現,滲液中不易找到腫瘤細胞,病人常于1年內死于心力衰竭或心臟壓塞。心包肉瘤為最多見的原發(fā)性心包惡性腫瘤,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以男性為多。癥狀與間皮細胞瘤極為相似,凡反覆出現心包血性滲液,無炎癥征象,抗結核治療無效,有不能解釋的心影增大,同時伴有心律失常,心影輪廓異常,有縱隔受壓現象從原因不明的頑固性心力衰竭時須考慮到有心包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3.粘液瘤: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生,但以中年以后居多,女性多于男性。90%以上位于心房,其中發(fā)生于左房者約為右房的3—4倍。一般起源于心房間隔近卵圓孔處,偶見于左心房后壁,其余位于右心房,偶見起源于左心室或右心室,常有蒂與瘤體連接。粘液瘤的突出癥狀常由于血流梗阻、栓寒和全身性征象所致。左房粘液瘤較小者無癥狀,較大者常堵塞左房室瓣口,右房粘液瘤則常堵塞右房室瓣門,有時起球瓣作用,時塞時通,造成相對性左房室瓣或右房室瓣狹窄,出現有關癥狀和體征。腫瘤影響瓣膜關閉時也可造成瓣膜關閉不全,但常同時伴有狹窄存在。腫瘤上所附血栓或腫瘤的碎片脫落都可引起栓塞,左、右心房粘液瘤都可產生肺動脈高壓癥,且分別引起體循環(huán)及肺動脈栓塞,有時對導致卒死。 4.心肌橫紋肌瘤:多見于嬰幼兒。常與結節(jié)性腦硬化癥、皮脂瘤及腎腫瘤伴發(fā),多見于心室,可無癥狀,但一般易發(fā)心律失常、心內血流梗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因腫瘤常是多發(fā),且深埋于心室壁內,手術不易切除干凈。 5.心肌肉瘤:為最多見的原發(fā)性心臟惡性腫瘤。各年齡均可發(fā)病,多見于成人,男女無別。發(fā)生部位以右心房最多,依次為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和室間隔。具浸潤性。纖維肉瘤和模紋肌肉瘤多見于嬰幼兒。臨床表現按腫瘤侵犯部位有所不同,心肌受侵常出現心律失常、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右心房肉瘤引起腔靜脈回流受阻,右心室肉瘤則引起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右心室肥大、右房室瓣關閉小全等癥狀,心包受累時發(fā)生血性心包和心包填塞。隨著病情發(fā)展常出現頑固性心力衰竭。易發(fā)生肺、胸腔淋巴等處轉移,也可轉移到骨骼。 二、轉移性心臟腫瘤: 臨床表現取決于腫瘤所在的部位,與腫瘤大小和累及范圍的關系不大。一般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心包積液為主。如傳導系統被浸潤或受壓迫,則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少見的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破裂等。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1.心臟畸胎瘤:X線檢查可見到心影增大或縱隔塊狀陰影。心包內發(fā)現鈣化,尤其有牙齒形成的發(fā)現,提示為畸胎瘤。 3.粘液瘤:超聲心動圖檢查在左房室瓣或右房室瓣后面,收縮和舒張期都可見到一簇云霧樣回聲波。二維實時顯象可直觀而形象地顯示腫瘤,予以定位,了解腫瘤活動情況及其大小。心血管造影也可顯示腫瘤,以助診斷。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3.粘液瘤:左房粘液瘤必須與風濕性左房室瓣相鑒別,鑒別要點為:①本病無急性風濕熱病史。②起病突然,進展迅速。③癥狀和體征隨體位而變動,且間斷出現。④臥位時癥狀可顯著減輕。⑤常有體位性暈厥。⑥體檢和X線檢查所見與癥狀程度不成比例。⑦常無開瓣音。⑧常為竇性心律,并有舒張期額外音,稱為“腫瘤撲落音”。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1.心臟畸胎瘤:手術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 3.粘液瘤:治療方法是一旦診斷明確即應在體外循環(huán)下進行腫瘤切除,手術療效良好。 5.心肌肉瘤:由于病情發(fā)展快,迅速惡化,手術切除機會少,放射及化學療法效果也不肯定。 |
中醫(yī)治療 |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