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兒童多動綜合征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兒童多動綜合征

  
疾病名稱(英文) child restless syndrome
拚音 ERTONGDUODONGZONGHEZHENG
別名 中醫(yī):煩躁,健忘,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神經精神系統(tǒng)疾。▋嚎)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兒童多動綜合征是兒童時期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異常問題。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為主要臨床特征,可伴有學習困難,動作不協(xié)調或性格異常等。
中醫(yī)釋名
西醫(yī)病因 本癥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明了,其發(fā)病與多種因素有關。本癥系由于多種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家庭、社會問題等多種原因綜合作用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不同原因引起的患兒,伴隨癥狀可能會有所不同,癥狀特征也會有所不同。
中醫(yī)病因 本病的發(fā)生與先天不足、后天失護、久病傷陰、思慮驚恐等有關。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男多于女,二者之比為2~9:1。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美國一般報道本癥占在校兒童的5~20%。國內報道患病率為1.5~10%。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主要病機為陰虛陽亢,虛火內動,或痰熱內盛,擾動心神,或心脾腎虛,腦神失養(yǎng)。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腎。病性可實可虛,亦可見虛實夾雜之證。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本病以神思渙散,多動易往,煩急多言為主要表現(xiàn)。以心神不寧,腦神不聰為病機要點。臨證時尚須辨明虛實寒熱。一般氣弱陽虛者,多伴見精神萎靡,動作遲緩,手足不溫等。陰虛陽亢或痰熱內擾者,則多見煩躁易怒,任性沖動,痰多口臭等癥。通常臨床分為以下幾種證候類型。
1.陰虛陽亢
主證:神志不寧,多動多語,煩躁易怒,少寐健忘,五心煩熱,發(fā)爪不榮,舌紅而干,少苔,脈弦細數(shù)。
分析:本癥由肝腎陰虛,虛火亢動所致。肝喜條達,體陰用陽,水不涵木,陰不制陽,肝陽偏亢,故見神志不寧,多動多語,煩躁易怒。肝腎陽虧,精氣不足,無以滋養(yǎng),故見發(fā)爪不榮。
2.痰熱內擾
主證:神思渙散,多動多語,胸脘滿悶,痰多口臭,納呆便秘,舌質紅,苔黃滑膩,脈浮滑。
分析:本證由痰熱內盛,擾動心神所致。熱擾心神,故見神思渙散,多動多語。痰濕內阻,氣機不利,故見胸脘滿悶。痰多口臭,舌紅,苔黃膩等皆為痰熱內盛之象。
3.心脾兩虛
主證:神思渙散,多語多動,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少寐多夢,納呆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分析:本證由心脾兩虛,腦神失養(yǎng)所致。心主血,為腦神之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脾俱虛,則氣血不足,腦神失養(yǎng),故見神思渙散,多語多動。脾虛不健,無以上榮,故見面色萎黃。心血不足,神失所主,故見少寐多夢。
4.心腎不足
主證:神呆思渙,多動多語,動作遲鈍,昏憒不敏,精神萎靡,面色晄白,手足不溫,舌淡,苔白滑,脈沉遲弱。
分析:本證由心腎不足,虛陽浮動所致。心主神明,腎主藏精,心腎陽虧,虛陽浮動,心神被擾,故見多語多動。腎精不足,腦神失養(yǎng),故見昏憒不敏,精神萎靡。陽虛無以溫煦,故見手足不溫。
西醫(yī)診斷標準 1.癥狀標準:與同齡人大多數(shù)相比,下列癥狀更為常見,診斷需具備其中八條。
(1)常常手或腳動個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動。
(2)要其靜坐時難以安靜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待輪換上場。
(5)常常別人間話未完即搶著回答。
(6)難于按別人的指示去做事,如不做完家務事。
(7)在作業(yè)或游戲中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作完又換另一件事。
(9)難以安靜地玩耍。
(10)經常話多。
(1l)常打斷或干擾別人的活動,如干擾其他兒童的游戲。
(12)別人和他說話時常常似聽非聽。
(13)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筆、書和作業(yè)本)。
(14)常常參與對軀體有危險的活動,而不考慮可以導致的后果。
2.病程標準: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xù)6個月以上。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主要依據(jù)是詳細而正確的病史,再結合體檢及精神狀態(tài)的檢查,綜合診斷。主要條件有:1、起病年齡在6歲以下,癥狀持續(xù)存在超過半年;2、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多必須同時存在,缺一不可;3、易于沖動、行為魯莽、不遵守規(guī)范等;4、易伴有心理行為異常。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1.注意障礙:為診斷本癥所必備的癥狀。表現(xiàn)為分心、注意力渙散、不分主次。一般不能專心聽課,做事虎頭蛇尾,難以完成作業(yè)。本癥的注意缺陷主要累及高級的注意形式即“主動注意”;純翰荒軐⒆⒁饬τ幸庾R地集中于某一目的及方向如聽課等,而對于無關刺激卻給予較多的關注。做事(包括游戲)不能堅持始終、粗心草率,難以按規(guī)則或要求去完成,常半途而廢或頻繁轉移注意力。
2.活動過多:是本癥另一主要癥狀。活動過多常在學齡前期或學齡早期得到注意。部分病例嬰幼兒時期即有明顯多動現(xiàn)象,但常難以判定。患兒在幼兒園或小學校里不能控制自已,坐立不穩(wěn),無目的活動明顯增多。不守紀律,不聽從命令,不合群。行為常顯得沖動、唐突、冒失、過分的惡作劇,富于破壞性及冒險性,事先缺乏縝密的考慮,不顧后果。對于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可以安靜片刻,但很快又開始多動或騷擾他人。上述多動表現(xiàn)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
3.沖動性:患兒情緒易于波動,易激惹沖動、過度興奮、易受外界影響。缺乏自制力,任性、冒失,不耐挫折。沖動性是本癥較常見的癥狀,但不具特異性,除見于本癥外,尚可發(fā)生于品行障礙、焦慮癥等精神障礙性疾病。
4.學習成績不良:持續(xù)或明顯的病例常伴有學習成績差,嚴重者表現(xiàn)為學習困難。患兒的智力大多正常。學習方面的異常主要與患兒注意力缺陷和缺少毅力有關。
5.行為異常及心理障礙:相當數(shù)量的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由于多動及學習差,易遭到老師、同學或家庭的反感或歧視,造成患兒退縮、回避、自卑;或反其道而行之,表現(xiàn)為暴躁易怒、攻擊行為及破壞性,社會適應問題更為突出。
6.其他:少數(shù)患兒可能同時有頭面部、軀干或四肢的不自主運動,表現(xiàn)為擠眉弄眼、歪頭斜頸、聳肩扭胯等。部分表現(xiàn)有咬或吸吮手指等不良習慣。
7.體征:本癥體檢 (包括神經系統(tǒng))無特異性所見。但可有精細運動協(xié)調障礙、動作笨拙及其他神經系統(tǒng)軟體征。例如,輪替運動及對指不靈,系鞋帶、鈕扣不靈便,手眼協(xié)調差,空間位置覺障礙,方向辨認不能,視聽協(xié)調困難等。
體檢
電診斷 1.腦電圖:本癥腦電圖異常率相當高。常見表現(xiàn)有慢波增多,不對稱、調節(jié)不佳等非特異性改變。腦電圖異常的程度與病因、病情、治療反應及預后之間無明顯關系。本癥患兒檢查腦電圖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其他伴隨疾病,如癲癇等。 2.視、聽誘發(fā)電位:本癥無明顯異常,檢查目的是排除聽力或視力異常。
影像診斷 腦CT:用以排除顱腦器質性異常。
實驗室診斷 (一)心理、行為測定 1.智力測驗:常用中國修訂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進行測試。本癥患兒大多智力正常,部分重癥患者可有智力偏低,但無特殊意義。 2.行為評定量表:目前有多種行為評定量表被用來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臨床診斷。常用的有Conners父母問卷及教師評定表,以及Acnenbach兒童行為評定量表及教師報告表等。這些量表已經被使用多年,有較好的常模和可信度,且可定量化地表示癥狀的程度。 3.學習成就及語言功能測定:國外使用廣泛成就測驗,發(fā)現(xiàn)部分患兒學習成績低下。但目前國內尚無標準化的測驗量表,一般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成就的主要參考。部分患兒可表現(xiàn)為語言功能延遲,但無特殊診斷意義。 4.注意測驗:由于本癥的最主要癥狀是注意力缺陷,故定量化地對注意能力進行測量是診斷本癥較理想的手段。早期使用較多的方法是持續(xù)性操作測驗,但此測驗在行為異常、學習困難、智力低下等也會出現(xiàn)異常,故對本癥診斷缺乏特異性。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1.生理性與年齡相應的多動: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活動較多,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書物吸引。剛入學兒童由于環(huán)境變化,開始階段常不適應,可有多動不安,但不久即能適應,讀正,F(xiàn)象。與兒童多動綜合征的顯著不同是正常兒童的多動程度較輕,多發(fā)生于對所注意的事物不感興趣、無所事事時,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則能立即集中注意力,不再多動,且能維持較長時間。此外,正常兒童的多動不伴有明顯的行為異常。
2.抽動穢語綜合征:有不自主的運動性抽動,動作較多,且常伴有心理、行為異常。但本癥常伴有發(fā)聲性抽動,注意力正常,氟哌啶醇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治療有效,哌醋甲酯可加重病情。
3.智力低下:亦常有多動、注意力缺陷、沖動、攻擊行為和學習困難。但詳細了解患兒生長發(fā)育情況,會發(fā)現(xiàn)有語言、運動等方面的發(fā)育遲滯,智商多明顯減低,社會適應能力普遍低下。
4.兒童精神分裂癥:早期可有注意力減退、多動不寧、情緒不穩(wěn)等表現(xiàn),與兒童多動綜合征相似。但起病年齡一般較晚,且詳細詢問病史和檢查患兒,可發(fā)現(xiàn)一些精神分裂癥的特殊癥狀,如情感淡漠、孤僻、脫離現(xiàn)實、行為怪異無法理解、刻板性動作,以及妄想、幻覺等,可與兒童多動綜合征鑒別。
中醫(y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注意力能集中,多動動作消失,能適應學習和正;顒,學習成績提高。
2.好轉:精神癥狀部分消失,仍需在督促下完成作業(yè)。
預后 預后如何與在童年期是否合并品行障礙和對抗性障礙有一定關系。也與智力水平與學習困難與否有關。與家庭結構完整性、經濟狀況均有關;如童年長期合理治療,則成年一般預后是好的,預后不好的占治療組的1/5以下。有合并癥者預后不好。所以加強干預和治療非常必要。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一、藥物治療
1.哌醋甲酯:又稱利他林?诜湛。作用維持2~4小時。起始量每日0.3mg/kg,無效可逐漸加量至每日0.6mg/kg,最大量不超過每日0.8mg/kg,或總量不超過每日30~40mg,分2次于晨起和中午口服。一般需服用半年至1年,必要時可延長至3~5年。
2.右旋苯丙胺:起始量為每日0.15mg/kg,一般常用劑量為哌醋甲酯的1/2,藥效可維持6~18小時,故每日晨起服藥1次即可。
3.匹莫林:又名苯異妥因。起始量為每日2.25mg/kg,每日晨起1次頓服,作用維持12小時。無效時可每5~7天適當增大劑量,總量以不超過每日100mg為宜。
4.丙咪嗪:起始劑量為每日25mg,分2次服用,必要時每5~7天增加12.5mg,每日最大量50mg。
二、心理治療
對單純的多動癥狀,如無明顯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療無顯效。但對患兒本人或家庭的社會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咨詢、行為矯正對本癥康復有重要意義。
三、教育
針對患兒注意力渙散、多動易激惹及其他心理行為方面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十分重要。要盡可能尋找及去除誘因,嚴禁打罵、歧視患兒。合理安排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訂立簡單的規(guī)矩,逐步培養(yǎng)其辦事認真、專心的性格。對于攻擊性及破壞性行為應講清道理、嚴加制止。
中醫(yī)治療 本病以安神益智為治療總則。屬熱者,輔以瀉熱化痰,滋陰潛陽。屬寒者,配以溫陽益腎,健脾養(yǎng)心。同時不論虛實,治療中均應注重健脾益氣,以壯后天之本,促進疾病康復。而對大辛大熱,大苦大寒,重鎮(zhèn)攻削之品,則須慎用,以免偏損臟腑。
一、辨證選方
1.陰虛陽亢
治法:滋陰潛陽,安神益智。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生熟地各12g,茯苓、山藥丹皮、鉤藤各10g,山萸肉、黃柏、遠志各6g。煩躁易怒加龍膽草、夏枯草;夜寐不安加生龍骨、生牡蠣;大便干結加玄參、麻仁。
2.痰熱內擾
治法:清熱化痰,安神定智。
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半夏、茯苓、山梔各12g,黃連、枳實、竹茹各10g,陳皮、連翹各6g。胸脘滿悶加蘇梗、瓜蔞;痰多口臭加天竺黃、生石膏
3.心脾兩虛
治法:養(yǎng)心健脾,安神益智。
方藥:歸脾湯加減。黃芪、生龍骨各15g,白術、黨參、茯神各12g,遠志、菖蒲當歸各10g。眠差多夢加百合、柏子仁;納呆便溏加薏苡仁、蓮子肉。
4.心腎陽虛
治法:溫養(yǎng)心腎,斂陽定智。
方藥:當歸飲加減。熟地、山藥、杜仲、枸杞子各10g,山萸肉、菖蒲、遠志各6g,制附子、肉桂各3g。精神萎靡,昏憒不敏加鹿角膠、黃芪;大便完谷不化加吳茱萸五味子。
二、專方驗方
1.益智糖漿:煅龍牡各30g,珍珠母30g,鉤藤15g,黃芪15g,小麥15g,夜交藤15g.當歸9g,黃柏9g,紅棗30g,白芍20g,五味子6g,炙甘草6g。以上為1日量,可取7日量制成糖漿,每瓶200ml,每服10ml,日服3次。用于本病屬肝陽偏亢者。
2.三七腦髓湯:鮮豬腦 (或羊腦)1具,三七粉3g。豬腦洗凈,加入三七粉,加少許食鹽及蔥等。隔水燉熟當菜服之。用于本病屬瘀血內阻者。
3.清腦益智合劑益智仁6g,熟地20g,砂仁4.5g,生龍骨30g,丹參15g,炙板15g,石菖蒲9g,枸杞子9g,炙遠志3g。水煎取汁,沖服鹿角粉6g。每日1劑,日服2次。適用于本病屬陰陽失調,腦神失養(yǎng)者。
4.菖蒲五味散:石菖蒲30g,五味子30g,益智仁20g,僵蠶30g,廣地龍20g,白芷10g。上藥共研細末,4~6歲每服0.6~0.8g;6~8歲每服0.8~1g;8~10歲每服1~1.2g。日服3次,飯后半小時服用。適用于本病屬腦神不聰者。
中藥 1.靜靈口服液:功能滋陰潛陽,寧神謐志。適用于本病屬腎陰不足,肝陽偏亢者。每次10ml,每日2次。
2.小兒智力糖漿:有滋陰潛陽之功效。適用于本病屬陰虛風動者。每次10~15ml,每日3次。
3.歸脾丸:功能補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本病屬心脾氣虛者。6~9歲者每服1/2丸,9歲以上者每服1丸,每日2~3次。
4.丹梔逍遙丸:功能疏肝柔肝,達郁泄熱。用于本病屬心肝失調,肝火偏亢者。6~9歲每服3~6g,9歲以上每服6~9g每日2~3次。
5.腦震寧沖劑:功能活血通絡,寧神益智。用于本病屬瘀血內阻者。3~6歲每服1/2~1袋,6~9歲每服1袋,9歲以上每服1 1/2~2袋,每日1~2次。
針灸 1.體針:取穴內關、太沖、神門、百會、四神聰、足三里。行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耳針:主穴可取心、枕、腦點、神門,并酌情配肝、腎、脾等穴位。每次取一側耳穴,用王不留行籽壓之,每日按壓刺激3~4次,每次1分鐘,3~4天后換另一側耳穴。7~10次為1療程。
3.梅花針:以梅花針叩刺背部夾脊、膀胱經、督脈,叩至皮膚潮紅為度。對心俞、腎俞穴做重點叩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1.因為兒童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與兒科、神經科、精神科、心理學等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問題,故治療時需采取綜合性措施,中西醫(yī)相結合,服藥與精神療法相結合,方能取得良效。
2.目前西醫(yī)一般以中樞興奮劑為常用藥,如利他林、苯丙胺、丙咪嗪等。因該病需長期服藥,少則半年,多則3~5年,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失眠、頭痛、惡心、肝功損傷、白細胞下降等副作用。若同時加用中藥治療,則可減輕西藥副作用,并協(xié)助西藥使治療效果更加穩(wěn)定、持久。中藥一般以寧神益智為基本治則,通常將有興奮作用的黃芪、熟地、鹿角膠等與有鎮(zhèn)靜作用的茯神、遠志、菖蒲等藥同用,以促進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并能減輕西藥興奮劑的副作用。
3.應用申樞神經興奮劑出現(xiàn)頭痛、惡心時,可加用中藥菊花、鉤藤、半夏、竹茹等;出現(xiàn)肝功損傷時,可加用龍膽草、五味子等;出現(xiàn)白細胞下降時,加用雞血藤、阿膠、當歸等。若對西藥不耐受或療效較差,可單獨予中藥治療,此時應參照西藥療程,用藥時間宜長。
護理
康復
預防 加強婦幼保健,提高青年父母的文化素質,改善教育和教學方法或許可以減少本癥的發(fā)生。
歷史考證 中醫(yī)古籍對該病無系統(tǒng)論述,但對類似癥狀則很早即有記載,如《靈樞·行針篇》曰:“……重陽之人,其神易動,其氣易往……,言語善疾,舉足善高,心肺之藏氣有余!庇纱丝芍,古代醫(yī)家已認識到神志不寧,多動易往等思維、情志方面的失調,屬于心肺藏氣有余,對后世頗有啟發(f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