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教授運用升陽
益胃湯經驗總結
作者:董亞川
虛弱土不生金,肺衛(wèi)失養(yǎng)則灑淅惡寒。然此惡寒并非表癥之惡寒,乃由脾胃內傷中氣不足,衛(wèi)陽不能顧護于外則灑淅惡寒。經曰:“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薄镀⑽刚摗访鞔_提出“唯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矣”。清陽不升陽氣不能充養(yǎng)于胸中,胸陽不振而慘慘不樂,經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故方中以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以培其本,黃芪甘溫,補脾肺氣,益氣固表升提陽氣,半夏
陳皮化濕理氣,少佐
黃連以瀉陰火,澤瀉利濕清熱以降濁陰,羌
獨活、
柴胡、
防風其性辛溫升散皆屬風藥。東垣為何貫用風藥?此本方之妙處所在:一則風藥可以化濕,風藥入通于肝能補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滯,此風能勝濕之理。二則風藥能助肝之升發(fā),實乃補肝之藥。《靈樞》曰:“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陽甲膽也!备沃訇栔畾馍齽t脾之清陽升,全身氣機調暢!读(jié)藏象論》曰:“十一藏取決于膽!敝挥猩訇柲憵獾纳l(fā)則五藏六腑之氣才能升發(fā),故取風藥以升發(fā)少陽之氣。方中用
白芍作用有二:1.補肝之體,益肝之用。2.以斂其逆氣防止風藥升散太過。甘草
大棗益胃氣。
此方升清降濁,補中有瀉,散中有收,使氣足而陽升,正旺而邪服矣。
余隨李老師臨證近兩年以來見其應用范圍較廣,療效卓著,F(xiàn)總結其應用要點如下:
柴胡
1.脈象:脾胃虛弱脈可見緩滑無力,肝郁不疏則見脈弦,清陽不升則寸脈沉。因此脈弦緩滑無力、寸脈弱即為主證。或見脈緩滑無力、弦濡無力。
2.舌象:?梢娚噘|淡齒痕苔白。
3.癥狀:脾胃虛弱常見
腹痛,
腹瀉,納呆,倦怠乏力,腹脹,
便秘等。清陽不升則九竅不利,九竅者五藏主之,五藏皆得胃氣乃能通利,故可常見清竅失養(yǎng)的病癥如頭昏,頭痛,
耳鳴,鼻塞等。
只要主證見,兼證或見一二即可以
升陽益胃湯治之,不拘限于治療脾胃病癥,符合上述指征不論內外婦兒皆可用之。
服用方法:方后注早飯午飯之間溫服。早上7—9時之間乃辰巳之時正是肝當令,陽升之時,肝得時助則更能發(fā)揮升發(fā)疏泄之功。
病例分析:
1.脾虛不升胃脘脹滿案
劉成虎: 男22歲
初診時間 2007年7月10日
納谷不馨 胃脹 便稀不爽 頭昏不清 上午重 脈弦濡寸沉 舌質淡紅齒痕苔白
陳皮9克, 黃連9克 ,茯苓12克 ,
羌活7克,
白術10克, 半夏10 克, 澤瀉12克 ,柴胡7克 ,生黃芪12克,
黨參12克, 防風7克 ,白芍10克 ,
甘松8克 . 14劑愈。
[臨證體會]:“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虛則納谷不馨。脾胃虛弱清陽不升而下利,濁陰不降則胃脘脹滿!蛾庩枒蟠笳摗吩唬骸扒鍤庠谙拢瑒t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鄙衔缒岁枤馍l(fā)之時,今脾虛清陽不升故見頭昏不清,上午重,后又因頸項酸楚找我(因此人乃我同學)又予原方加
葛根愈。
2.脾虛不升胸陽不振案
張貴軍:男 37歲
初診時間 2007年5月28日
胸悶 頭疼 大便不爽 小便不暢 肩臂痛 脈弦緩滑 舌偏紅苔膩灰
方予
升陽益胃湯加減:陳皮10克 ,半夏10克, 防風8克 ,白術10克, 黨參12克, 羌活8克, 生黃芪12克, 茯苓12克, 柴胡8克, 黃連9克, 澤瀉12克, 白芍10克, 焦三仙各15克 ,
雞內金15克.
[臨證體會]:胸悶胸疼之病多從心治之。然脾胃有疾亦可引起!稘駸岵∑吩唬骸瓣柮髦砑∪庖残刂幸!毙刂心舜髿馑,大氣者虛弱土不生金,肺衛(wèi)失養(yǎng)則灑淅惡寒。然此惡寒并非表癥之惡寒,乃由脾胃內傷中氣不足,衛(wèi)陽不能顧護于外則灑淅惡寒。經曰:“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薄镀⑽刚摗访鞔_提出 “唯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矣”。清陽不升陽氣不能充養(yǎng)于胸中,胸陽不振而慘慘不樂,經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故方中以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以培其本,黃芪甘溫,補脾肺氣,益氣固表升提陽氣,半夏陳皮化濕理氣,少佐黃連以瀉陰火,澤瀉利濕清熱以降濁陰,羌獨活、柴胡、防風其性辛溫升散皆屬風藥。東垣為何貫用風藥?此本方之妙處所在:一則風藥可以化濕,風藥入通于肝能補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滯,此風能勝濕之理。二則風藥能助肝之升發(fā),實乃補肝之藥。《靈樞》曰:“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陽甲膽也。”肝之少陽之氣升則脾之清陽升,全身氣機調暢!读(jié)藏象論》曰:“十一藏取決于膽!敝挥猩訇柲憵獾纳l(fā)則五藏六腑之氣才能升發(fā),故取風藥以升發(fā)少陽之氣。方中用白芍作用有二:1.補肝之體,益肝之用。2.以斂其逆氣防止風藥升散太過。甘草大棗益胃氣。
此方升清降濁,補中有瀉,散中有收,使氣足而陽升,正旺而邪服矣。
余隨李老師臨證近兩年以來見其應用范圍較廣,療效卓著,F(xiàn)總結其應用要點如下:
柴胡
1.脈象:脾胃虛弱脈可見緩滑無力,肝郁不疏則見脈弦,清陽不升則寸脈沉。因此脈弦緩滑無力、寸脈弱即為主證;蛞娒}緩滑無力、弦濡無力。
2.舌象:?梢娚噘|淡齒痕苔白。
3.癥狀:脾胃虛弱常見腹痛,腹瀉,納呆,倦怠乏力,腹脹,便秘等。清陽不升則九竅不利,九竅者五藏主之,五藏皆得胃氣乃能通利,故可常見清竅失養(yǎng)的病癥如頭昏,頭痛,耳鳴,鼻塞等。
只要主證見,兼證或見一二即可以升陽益胃湯治之,不拘限于治療脾胃病癥,符合上述指征不論內外婦兒皆可用之。
服用方法:方后注早飯午飯之間溫服。早上7—9時之間乃辰巳之時正是肝當令,陽升之時,肝得時助則更能發(fā)揮升發(fā)疏泄之功。
病例分析:
1.脾虛不升胃脘脹滿案
劉成虎:男 22歲
初診時間 2007年7月10日
納谷不馨 胃脹 便稀不爽 頭昏不清 上午重 脈弦濡寸沉 舌質淡紅齒痕苔白
陳皮9克, 黃連9克, 茯苓12克, 羌活7克 ,白術10克, 半夏10 克, 澤瀉12克 ,柴胡7克, 生黃芪12克, 黨參12克 ,防風7克, 白芍10克 ,甘松8克。 14劑愈。
[臨證體會]:“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虛則納谷不馨。脾胃虛弱清陽不升而下利,濁陰不降則胃脘脹滿。《陰陽應象大論》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上午乃陽氣生發(fā)之時,今脾虛清陽不升故見頭昏不清,上午重,后又因頸項酸楚找我(因此人乃我同學)又予原方加葛根愈。
2.脾虛不升胸陽不振案
張貴軍:男 37歲
初診時間 2007年5月28日
胸悶 頭疼 大便不爽 小便不暢 肩臂痛 脈弦緩滑 舌偏紅苔膩灰
方予升陽益胃湯加減:陳皮10克 ,半夏10克, 防風8克 ,白術10克 ,黨參12克, 羌活8克 ,生黃芪12克, 茯苓12克, 柴胡8克 ,黃連9克 ,澤瀉12克 ,白芍10克, 焦三仙各15克, 雞內金15克 。
[臨證體會]:胸悶胸疼之病多從心治之。然脾胃有疾亦可引起。《濕熱病篇》曰:“陽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胸中乃大氣所在,大氣者貫心脈行氣血,胸為清曠之野為陽氣所居,今脾胃虛弱,清陽不能充養(yǎng)于胸中,故而胸悶。二便不暢者乃由中氣不足所致!饵S帝真經》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肩臂痛者手太陽氣郁而不行,故取風藥散之。
3.脾虛不升痰阻
失眠案
梁聯(lián)書:男 50歲
初診時間 2007年7月10日
寐差可睡四五個小時 夢多 胸脘滿 不欲食 惡心便秘 脈弦濡 舌淡紅苔薄膩
脾虛肝郁濕困升降失司,擬健脾化濕升清。方宗升陽益胃湯:陳皮9克, 黃連9克, 茯苓15克, 羌活7克,白術12克 ,半夏18克, 澤瀉15克 ,柴胡7克, 生黃芪12克, 黨參12克 ,干姜5克 ,
郁李仁30克 ,
夜交藤30克, 白芍10克, 防風7克 。 14劑。
藥后惡心止,胸不悶食寐可,便已不干,尚
脘痞,脈弦濡寸弱。
上方加生
麥芽15克 雞內金15克 升麻6克14劑愈
[臨證體會]:“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乃陰陽升降之樞紐,正常情況下心火下降,腎水上承,陰陽相交,則可成寐!稜I衛(wèi)生會篇》曰:“陽入于陰則寐!苯衿⑻摑窭,陰陽交通之道路不暢,故而不寐。故方中取重用半夏化其痰濁交通陰陽,重者半夏還可用至30—50克。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則胃脘脹滿、惡心、便秘,故以升陽除濕,舉其陽則濁氣自降矣。
4.脾虛不升清竅失養(yǎng)案
馬鳳秀:女 53歲
初診時間 2007年5月25日
頭痛三四年右著 醒后出汗 稍累則出
汗三四年 口干 食差 左下腹痛 便稀一日三四次 寐則腿煩無力 西診為結腸炎脈濡滑 舌質暗苔白
方宗升陽益胃湯加減:陳皮9克, 黃連9克 ,茯苓15克 ,羌獨活各8克, 白術10克, 半夏10克, 澤瀉12克, 柴胡8克, 生黃芪12克 ,黨參12克 ,干姜5克 ,
木香6克 ,白芍10克, 防風8克。7劑。
藥后頭痛飲食睡眠好轉,累后汗出減少,又于上方加
浮小麥30克 生龍牡20克
蒲黃10克
五靈脂12克
連服十四劑諸癥減。
[臨證體會]:頭乃清竅必賴于清陽充養(yǎng),今脾虛夾濕清陽不能上達,清竅失養(yǎng),故可見頭痛!锻ㄔu虛實論》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脾虛肝郁不疏而左下腹痛,脾虛清陽不升則下利,《陰陽應象大論》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評語:
靳紅微:該生在從師臨床學習中,注重觀察、積累、總結經驗。尤其對李老師升陽益胃湯的臨床應用要點,從脈象、舌象、癥狀進行歸納,切合臨床實際,又易于掌握,使學者有規(guī)可循。同時通過病案舉例,以學學者在其規(guī)矩之外。體會靈活應用的秒趣。
本文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說理分析恰當,是一篇實用性很強的文章。
田淑宵:升陽益脾湯,出自《脾胃論》一書,雖為常用方,但能靈活運用也不易。文中用于脾虛不升痰阻失眠,及脾虛之頭痛,實為罕見。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確實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