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
搜索更多精品課程:
熱 門:外科內(nèi)科學婦產(chǎn)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膚性病學骨科學全科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急診醫(yī)學傳染病學醫(yī)學影像藥 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毒理學生物技術(shù)制藥生藥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衛(wèi)生毒理學檢 驗:理化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chǔ)護 理:外科護理婦產(chǎn)科護理兒科護理 社區(qū)護理五官護理護理學內(nèi)科護理護理管理學中 醫(yī):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中醫(yī)學針灸學刺法灸法學口 腔:口腔內(nèi)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組織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yī)學生物學分析化學醫(yī)用化學其 它:人體解剖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儀器分析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臨床麻醉學社會心理學康復醫(yī)學法醫(yī)學核醫(yī)學危重病學中國醫(yī)史學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精品課程 > 病理生理學 > 河北醫(yī)科大學 > 正文:病理生理學作業(yè)習題
    

病理生理學-作業(yè)習題

病理生理學:作業(yè)習題:病理生理學考試指南第一章病理生理學緒論與疾病概論一.名詞解釋:1.疾病2.基本病理過程3.疾病的因果交替4.疾病發(fā)生的原因5.疾病發(fā)生的條件6.誘發(fā)因素7.死亡8.病理生理學9.腦死亡10.神經(jīng)體液機制11.細胞機制12.分子機制13.分子病理學14.分子病15.白化病16.重癥肌無力二.問答題:1.病理生理學的主要研究任務是什么?2.病理生理學的內(nèi)容包括哪些?3.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哪些方面

病理生理學考試指南

第一章病理生理學緒論與疾病概論

一.名詞解釋:

1.疾病

2.基本病理過程

3.疾病的因果交替

4.疾病發(fā)生的原因

5.疾病發(fā)生的條件

6.誘發(fā)因素

7.死亡

8.病理生理學

9.腦死亡

10.  神經(jīng)體液機制

11.  細胞機制

12.  分子機制

13.  分子病理學

14.  分子病

15.  白化病

16.  重癥肌無力

二.問答題:

1.病理生理學的主要研究任務是什么?

2.病理生理學的內(nèi)容包括哪些?

3.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哪些方面?

4.試述病理生理學的學科性質(zhì)。

5.病理生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6.試述健康的概念。

7.疾病的概念是什么?

8.試述病因(致病因素)的概念。

9.何謂疾病發(fā)生的條件?

10.  誘發(fā)因素的概念是什么?

11.  何謂病理過程?

12.  病因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幾大類?

13.  試述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內(nèi)容及特點?

14.  簡述遺傳性因素與先天性因素的不同?

15.  試述免役性因素的概念及其引發(fā)的疾病。

16.  以大出血為例,敘述起發(fā)展過程中的因果交替與惡性循環(huán)。

17.  試述疾病過程中的損傷與抗損傷反應(舉例說明)。

18.  簡述疾病過程中局部與整體的辨證關(guān)系。

19.  試述疾病發(fā)生的基本機制。

20.  腦死亡的概念、判斷腦死亡的標準及其意義。

三.選擇題:

1.下列對疾病條件的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疾病的發(fā)生中條件是必不可少的B有的條件可以促進疾病的發(fā)生,有的則延緩疾病的發(fā)生C條件是指在疾病原因作用下,對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影響的因素D條件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E對某一疾病是條件的因素,可能是對另一疾病的原因

2.從機能和代謝角度揭示疾病本質(zhì)的學科是A病理解剖學B臨床病理學C病理生理學D醫(yī)學遺傳學E臨床免役學

3.病理生理的主要任務是A鑒定疾病的類型B描述疾病的表現(xiàn)C揭示疾病的機制和規(guī)律D研究疾病時的代償功能E診斷與治療疾病

4.病理生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來自A流行病學調(diào)查B臨床觀察C臨床研究D邏輯思維E動物實驗研究

5.死亡的概念是指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B、有機體解體,所有細胞死亡C、全腦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D、意識永久小時而呈植物人狀態(tài)E、腦電波消失

6.分子病學是研究A、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病理變化B、核酸、蛋白質(zhì)受損所致的疾病C、酶蛋白受損所致的疾病D、由放射線和致癌物引起大分子受損所致的疾病E、由DNA遺傳變異所致的疾病

7.分子病的起因是A、電離輻射B、化學因子C、宇宙線D、各種致突變因子E、生物因子

8.分子病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A、數(shù)種B、數(shù)十種C、數(shù)百種D、數(shù)千種E數(shù)萬種

9.分子病有一個共同基本特點為A、DNA異常B、染色體異常C、蛋白質(zhì)異常D、脂肪異常E、糖異常

第二章 水、電解質(zhì)代謝障礙

一.名詞解釋

1.低鈉血癥

2.高鈉血癥

3.高滲性脫水

4.低滲性脫水

5.等滲性脫水

6.脫水熱

7.高滲性昏迷

8.水中毒

9.心房肽

10.  自由水

11.  低鉀血癥

12.  高鉀血癥

二.問答題

1.試述低滲性脫水(即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低鈉血癥)的病因與機制。

2.試述低滲性脫水患病機體機能代謝的變化。

3.簡述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低鈉血癥的防治原則。

4.試述高滲性脫水(即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高鈉血癥)的原因和機制。

5.試述高滲性脫水患病機體機能、代謝的變化。

6.簡述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高鈉血癥的防治原則。

7.試述低鈉血癥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8.試述低鉀血癥對病患肌肉的影響及發(fā)病機制。

9.試述低鉀血癥引起心律失常的機制。

10.  低鉀血癥除使肌肉松弛無力或弛緩性麻痹、橫紋肌溶解和引起心律失常外,對機體其他方面有何影響?

11.  試述低鉀血癥的防、治原則。

12.  試述高鉀血癥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13.  試述高鉀血癥機體機能、代謝的改變及其發(fā)生的可能機制。

14.  高鉀血癥防、治原則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三.選擇題

1.內(nèi)環(huán)境是指A、細胞外液B、細胞內(nèi)液C、透細胞液D、體液E、血漿

2.細胞內(nèi)液中最主要的陽離子是A、Na+B、K +C、Ca2+D、Mg2+、E、Fe2+

3.血漿中含量最多的陽離子是A、Na+B、K +C、Ca2+D、Mg2+、E、Fe2+

4.血漿中含量最多的陰離子是A、HCO3-B、HPO42-C、SO42-D、Cl-E、蛋白質(zhì)

5.正常成人血漿約占體重的A、4%B、5%C、6%D、7%E、8%

6.新生兒的體液占體重的A、50%B、60%C、70%D、80%E、90

7.一般情況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約為A、3000mlB、2500mlC、2000mlD、1500mlE、1000ml

8.正常成人每天最低尿量為A、1000mlB、800mlC、500mlD、300mlE、100ml

9.正常成人血清鉀濃度為A、1.5 mmol/L B、2.5 mmol/L C、3.0 mmol/L D、4.5 mmol/L E、6.0mmol/L

10.  正常成人血清鈉濃度為A、100 mmol/L B、120mmol/L C、140 mmol/L D、160 mmol/L E、180mmol/L

11.  正常機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的動態(tài)平衡主要是通過什么作用來調(diào)節(jié)?A、神經(jīng)系統(tǒng)B、內(nèi)分泌系統(tǒng)C、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D、腎、肺E、腸胃道

12.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A、近曲小管和遠曲小管B、髓袢降支和遠曲小管C、髓袢升支和遠曲小管D、近曲小管和集合管E、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13.  ANP主要存在于A、心房肌細胞胞漿B、心房肌細胞胞核C、心房肌細胞線粒體D、心室肌細胞胞漿E、心室肌細胞胞核

14.  細胞內(nèi)外滲透壓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種物質(zhì)的移動來維持?A、Na+B、K +C、葡萄糖D、蛋白質(zhì)E、水

15.  體內(nèi)體液中各部分間滲透壓關(guān)系是A、細胞內(nèi)高與細胞外B、細胞內(nèi)低與細胞外C、血漿低于組織間液D、組織間液低于細胞內(nèi)液E、細胞內(nèi)外液基本相等

16.  決定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因素是A、白蛋白B、球蛋白C、Na+D、 K +E、 Ca2+

17.  Na+成為細胞外液主要陽離子是通過A、擴散B、吞飲C、鈉通道開放D、膜上ATP酶E、膜上鈉—鉀泵

18.  組織間液和血漿所含的含量有主要差別的溶質(zhì)是A、Na+B、K +C、有機酸D、蛋白質(zhì)E、尿素

19.  在毛細血管靜脈端的組織間液向血管返流的主要因素是A、局部肌肉收縮的擠壓作用B、血漿膠滲壓大于組織膠滲壓C、血漿膠滲壓大于毛細血管壓D、組織液靜水壓大于毛細血管血壓E、組織液靜水壓大于組織膠滲壓

20.  水和無機鹽能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濾出的主要原因是A、動脈端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B、動脈端血壓大于血漿膠滲壓C、血漿膠滲壓大于血壓D、組織膠滲壓大于血漿膠滲壓E、組織間液負壓

21.  腎內(nèi)“自由水”形成減少見于A、低血鈣癥B、低血容量C、低鈉血癥D、低鉀血癥E、低鎂血癥

22.  所謂腎內(nèi)“自由水”是指A、腎小管管腔中產(chǎn)生的“無溶質(zhì)水”B、腎間質(zhì)中產(chǎn)生的“無溶質(zhì)水”C、腎間質(zhì)中能“自由流動”的水 D、腎小管主動重吸收的水E、腎小管管壁向管腔分泌的水

23.  高滲性脫水患者血漿滲透壓是A、〉250Qsm/LB、〉270Qsm/LC、〉290Qsm/L D、〉310Qsm/L E、〉330Qsm/L

24.  高滲性脫水患者血清鈉濃度是A、>150mmol/L(>150Eq/L)B、>160mmol/L(>160Eq/L)C >170mmol/L(>170Eq/L)D、>180mmol/L(>180Eq/L)E、>190mmol/L(>190Eq/L)

25.  極度衰弱的病人易產(chǎn)生A、高滲性脫水 B、低滲性脫水C、等滲性脫水D、水中毒E、低血鈉癥

26.  代謝性酸中毒時過度通氣可產(chǎn)生A、水腫B、水中毒C、低滲性脫水D、等滲性脫水E、高滲性脫水

27.  尿崩癥患者易出現(xiàn)A、高滲性脫水B、低滲性脫水C等滲性脫水D、水中毒E、低鈉血癥

28.  高滲性脫水時體內(nèi)出現(xiàn)A、細胞內(nèi)液上升,細胞外液明顯上升B、細胞內(nèi)液明顯下降,細胞外液下降C、細胞內(nèi)液下降,細胞外液正常D、細胞內(nèi)液明顯上升,細胞外液明顯下降E、細胞內(nèi)液正常,細胞外液下降

29.  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高鈉血癥見于A、原發(fā)性高鈉血癥B、高滲性脫水C、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D、庫興綜合癥E、addison病

30.  哪一類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可導致腦內(nèi)出血A、等滲性脫水B、高滲性脫水C、低滲性脫水D、低血鈉癥E 、低血鉀癥

31.  高鈉血癥是指血清鈉濃度大于A、120mmol/L(120mEq/L)B\130mmol/L(130mEq/L)C、140mmol/L(140mEq/L)D、150mmol/L(150mEq/L)E、160mmol/L(160mEq/L)

32.  高滲性脫水患者的處理原則是補充A、5%葡萄糖液B、0.9%NaCL液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D、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33.  盛暑行軍時只大量飲水可發(fā)生A、等滲性脫水B、低滲性脫水C、高滲性脫水D、水中毒E、水腫

34.  低滲性脫水時血漿滲透壓應低于A、320mOsm/LB、310mOsm/L C、300mOsm/L D、290mOsm/L E、280mOsm/L

35.  低鈉血癥是指血清鈉低于A、120mmol/LB、125mmol/L C、130mmol/L D、135mmol/L E、140mmol/L

36.  全身性水腫患者出現(xiàn)A、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低鈉血癥B、細胞外液減少的低鈉血癥C、伴有細胞外液增多的低鈉血癥D、伴有細胞外液增多的高鈉血癥E、血鈉濃度正常的細胞外液增多

37.  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低鈉血癥也可稱為A、原發(fā)性脫水B、高滲性脫水C、等滲性脫水D、低滲性脫水E、慢性水中毒

38.  引起細胞外液量正常的低鈉血癥的原因是A、腎素減少B、鈉攝入減少C、ADH減少D、ANP增多E、ADH增多

39.  低滲性脫水患者體液丟失的特點是A、細胞內(nèi)液無丟失,僅丟失細胞外液B、細胞內(nèi)液無丟失,僅丟失血漿C、細胞內(nèi)液無丟失,僅丟失組織間液D、細胞外液無丟失,僅丟失細胞內(nèi)液E、細胞內(nèi)液和外液均明顯丟失

40.  哪一類水、電解質(zhì)失衡最容易發(fā)生休克?A、低滲性脫水B、高滲性脫水C、等滲性脫水D、水中毒E、低血鉀癥

41.  臨床上對伴有細胞外液減少的低鈉血癥一般首先應用A、高滲氯化鈉B、低滲氯化鈉C、等滲氯化鈉D、10%葡萄糖液E、50%葡萄糖液

42.  大量體液丟失只滴注葡萄糖液會導致A高滲性脫水B、低滲性脫水C、等滲性脫水D、慢性水中毒E、血清鉀升高

43.  等滲性脫水如未經(jīng)處理可轉(zhuǎn)變成A、低滲性脫水B、高滲性脫水C、低鈉血癥D、低血鉀癥E、水中毒

44.  下列哪一種情況的早期就出現(xiàn)神經(jīng)精神癥狀A、高滲性脫水B、低滲性脫水C、等滲性脫水、急性水中毒、慢性水中毒

45.  低鉀血癥是指血清鉀濃度低于A、1.5mmol/LB、2.5mmol/LC、3.5mmol/LD、4.5mmol/LE、5.5mmol/L

46.  成人失鉀最主要的途徑是A、經(jīng)胃失鉀B、經(jīng)小腸失鉀C、經(jīng)結(jié)腸失鉀D、經(jīng)腎失鉀E、經(jīng)皮膚失鉀

47.  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是A、嚴重腹瀉嘔吐B、利尿藥用量過多C、腎上腺皮脂激素過多D、某些腎臟疾病E、經(jīng)皮膚失鉀

48.  某患者作消化道手術(shù)后禁食3天,僅靜脈輸入大量5%的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發(fā)生的電解質(zhì)紊亂是A、低血鈉B、低血鈣C、低血鎂D、低血磷E、低血鉀

49.  高鉀血癥是指血清鉀高于A、4.5mmol/L B、5.5mmol/LC、6.5mmol/LD、7.5mmol/LE、8.5mmol/L

50.  引起高鉀血癥的主要原因是A、急性酸中毒引起細胞內(nèi)K+釋放至細胞外液B、血管內(nèi)溶血使K+從紅細胞內(nèi)釋放入血漿C、缺氧時細胞內(nèi)K+釋放至細胞外液D、腎臟排鉀減少E、大量使用保鉀性利尿藥

51.  輸入大量庫存過久的血液易導致A、高鈉血癥B、低鈉血癥C、低鉀血癥D、高鉀血癥E低鎂血癥

52.  高鉀血癥時心電圖的特點是A、T波高尖,Q—T間期縮短B、T波低平,Q—T間期縮短C、T波高尖,Q—T間期延長D、T波低平,Q—T間斯延長E、T波低平,出現(xiàn)U波

53.  低鉀血癥時對酸堿平衡的影響是A、細胞內(nèi)堿中毒,細胞外酸中毒B、細胞內(nèi)堿中毒,細胞外正常C、細胞內(nèi)外均堿中毒D、細胞內(nèi)外均酸中毒E、細胞內(nèi)酸中毒,細胞外堿中毒

54.  低鉀血癥患者可出現(xiàn)A、反常性酸性尿B、反常性堿性尿C、中性尿D正常性酸性尿E正常性堿性尿

55.  鋇中毒引起低鉀血癥的機制是A、小腸對鉀的吸收減少B、劇烈嘔吐失鉀C、結(jié)腸分泌鉀的作用加強D、鉀從細胞內(nèi)流出的孔道被阻斷E、細胞外鉀大量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

56.  “軟病”的病因與下述哪一種物質(zhì)攝入有關(guān)A、粗制糠油B、粗制綿油C粗制菜油D有機磷農(nóng)藥E重金屬鹽

57.  過量胰島素產(chǎn)生低鉀血癥的原因是A、大量出汗導致鉀喪失B、醛固酮分泌過多C、腎小管重吸收鉀障礙D、結(jié)腸分泌鉀加強E、細胞外鉀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

58.  細胞內(nèi)液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陽離子是A、K+B、Na+C、Ca+D、Mg+E、Zn+

59.  低鎂血癥是指血清鎂低于A、0.25mmol/LB、0.50mmol/LC、0.75mmol/LD、1.0mmol/LE、1.25mmol/L

60.  高鈣血癥患者出低鎂血癥的機制是A、影響食欲而鎂攝入減少B、鎂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C、鎂的吸收障礙D、鎂隨尿排出增多E、鎂從糞便排出增多

61.  低鎂血癥時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增高的產(chǎn)生機理主要是A、膜電位升高B、閾電降低C、r-氨基丁酸釋放增多D、乙酰膽堿釋放增多E、ATP生成增多

62.  產(chǎn)生高鎂血癥最重要的原因是A、腎臟排減少B、嚴重擠壓傷C、嚴重糖尿病D、嚴重酸中毒E、攝入鎂過多

第三章 酸堿平衡和酸堿平衡紊亂

一.   名詞解釋

1.酸堿平衡

2.酸堿平衡紊亂

3.揮發(fā)酸

4.固定酸

5.PH

6.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7.標準碳酸氫鹽

8.實際碳酸氫鹽

9.緩沖堿

10.  堿剩余

11.  陰離子間隙

12.  代謝性酸中毒

13.  呼吸性酸中毒

14.  AG增高型正常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

15.  AG正常型高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

16.  代謝性堿中毒

17.  呼吸性堿中毒

18.  二氧化碳麻醉

二問答題

1.試述代謝性酸中毒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2.畫圖并說明“代酸”時機體的代償調(diào)節(jié)。

3.試述代謝性酸中毒時,機體機能、代謝的變化。

4.簡述代謝性酸中毒的防治原則。

5.簡述“呼酸”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6.試述“呼酸”的機體代償調(diào)節(jié)與患病機體機能、代謝的變化。

7.簡述“呼酸”的防治原則。

8.試述“代堿”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維持因素。

9.簡述“代堿”時,機體的代償調(diào)節(jié)。

10.  試述代謝性酸中毒時,患病機體機能、代謝的變化。

11.  試述“代堿”的防治原則。

12.  簡述呼吸性堿中毒的原因和機制

13.  試述“呼堿”時,機體的代償調(diào)節(jié)。

14.  簡述“呼堿”對機體的影響及其防治原則。

三、選擇題。

1、  正常人動脈血壓的pH維持在A、7.30~7.40B、7.35~7.45C、7.40~7.50D、7.30~7.50E、7.45~7.55

2、  正常體液中氫離子主要來自A、食物攝入的氫離子B、碳酸釋出的氫離子C、含硫氨基酸氧化產(chǎn)生的氫離子D、磷酸分解代謝產(chǎn)生的氫離子E、酮體和乳酸

3、  對代謝性氫離子的緩沖主要依靠A、HCO3-緩沖系統(tǒng)B、血漿蛋白緩沖系統(tǒng)C、Hb緩沖系統(tǒng)D、磷酸鹽緩沖系統(tǒng)E、HbO2緩沖系統(tǒng)

4、  對呼吸性氫離子的緩沖主要依靠A、HCO3-緩沖系統(tǒng)B、血漿蛋白緩沖系統(tǒng)C、Hb緩沖系統(tǒng)D、磷酸鹽緩沖系統(tǒng)E、HbO2緩沖系統(tǒng)

5、  血液緩沖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是A、磷酸氫鹽緩沖系統(tǒng)B、磷酸鹽緩沖系統(tǒng)C、血紅蛋白緩沖系統(tǒng)D、氧合血紅蛋白緩沖系統(tǒng)E、血漿蛋白緩沖系統(tǒng)

6、  血氣分析儀的離子選擇電極直接測定酸堿指標中的兩個變量是A、Ph和HCO3-B、HCO3-和PaCO2C、pH和PaCO2D、pH和PaO2E、PaO2和HCO3-

7、  血液中Ph支主要取決于血漿中A、CO2CPB、PaCO2C、HCO3-D、HCO3-與H2CO3的比值E、H2CO3濃度

8、  下列指標中哪一項是反映酸堿平衡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標?A、pHB、PaCO2C、CO2CPD、SB  E、AB

9、  反映血漿中實際量HCO3-的指標是A、CO2CPB、SBC、ABD、BBE、BE

10、  從動脈血抽取血樣后,如不與大氣隔絕,下列哪一項指標將受影響?A、SBB、ABC、BED、BBE、BD

11、  AB>SB表明可能有A、代謝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堿中毒D、高AG型代謝性酸中毒E、混合性堿中毒

12、  能反映血液中全部緩沖堿的指標是A、AB B、PaCO2C、SB D、BB E、BE

13、  下列哪一項指標能直接反映血漿堿儲備過多或不足A、AB B、SB   C、BB  D、BE   E、 PaCO2

14、  AG增高反映體內(nèi)發(fā)生A、高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B、正常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C、代謝性堿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

15、  陰離子間隙增高型代謝性酸中毒常見于A、腹瀉B、使用乙酰唑胺利尿C、糖尿病D、腎小管性酸中毒E、大量輸入生理鹽水

16、  AG正常型代謝性酸中毒常見于A心衰、缺氧B、饑餓C、攝入大量NH4ClD、嚴重腎功能衰竭E、攝入大量水楊酸制劑

17、  急性代謝性酸中毒時,機體最主要的代償方式是:A、細胞外液緩沖B、呼吸代償C、細胞內(nèi)緩沖D、腎臟代償E、骨骼代償

18、  治療代謝性酸中毒的首選藥物是A、乳酸鈉B、三羥甲基氨基甲烷C、碳酸氫二鈉D、碳酸氫鈉E、枸櫞酸鈉

19、  在代謝性酸中毒原因中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高熱B、休克C、長期不進食D、持續(xù)大量嘔吐E、急性腎功能衰竭

20、  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縮力A、先增強后減弱B、先減弱后增強C、減弱D、增強E、不變

21、  代謝性酸中毒時,肌體發(fā)生緩沖和代償調(diào)節(jié)作用最快的是A細胞外液緩沖B、呼吸代償C、細胞內(nèi)緩沖D、腎臟代償E、骨骼緩沖

22、  酸中毒時血鉀變化的規(guī)律是A、升高B、不變C、降低D、先升后降E、先降后升

23、  下列哪一項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病因?A呼吸中樞及呼吸肌麻痹B、氣道阻塞C、肺部疾患通氣障礙D、肺泡彌散障礙E、通風不良

24、  呼吸衰竭時,合并下列哪一項酸堿矢衡容易發(fā)生肺性腦病?A、代謝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呼吸性堿中毒E、代謝性堿中毒

25、  嚴重矢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出現(xiàn)精神錯亂和譫妄時,下列治療措施哪一項時錯誤的?A、防治原發(fā)病B、改善肺的通氣功能C、使用中樞鎮(zhèn)定藥D、應用呼吸中樞興奮劑E、用THAM治療

26、  下列體液中哪一種pH值最高?A、細胞內(nèi)液B、組織間液C、靜脈血漿D、動脈血漿E、腦脊液

27、  腎臟調(diào)節(jié)酸堿平平衡重吸收重碳酸鹽的主要部位是A、進曲小管B、髓袢升支C、髓袢降支D、遠曲小管E、集合管

28、  呼吸中樞興奮性維持正常時主要依靠A、PaCO2升高對中樞的刺激B、PaCO2升高對外周感受器的刺激C、PaCO2降低對中樞的刺激D、PaCO2降低對外周感受器的刺激E、pH降低對外周感受器的刺激

29、  堿中毒時出現(xiàn)神經(jīng)肌肉應激性亢進、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A、血K+清減少B、血清Cl-減少C、血清Ca2+減少D、血清Na+減少E、血清Mg2+減少

30、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時,機體代償?shù)闹饕绞绞茿、細胞外液緩沖B、呼吸代償C、細胞內(nèi)緩沖D、腎臟代償E骨骼代償

第四章 水腫

一. 名詞解釋

1.水腫與積水的概念

2.何謂球—管平衡?其生理意義如何?

3.何謂利鈉激素?

4.何謂醛固酮?其對腎臟的作用是什么?

5.抗利尿激素及其作用?

6.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

7.凹陷性水腫和隱性水腫

8.腎病性水腫和腎炎性水腫

9.肺水腫

10.  腦水腫

11.  怎樣理解心性水腫?

12.  腎血流重分布

二. 問答題

1. 試述水腫時鈉水潴留的基本機制。

2. 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3. 腎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4. 什么原因會引起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的升高?為什么?

5. 微血管壁收損引起水腫的主要機制是什么?

6. 引起血漿白蛋白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 利鈉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8. 漏出液和滲出液各有何特點?

9. 試述水腫時血管內(nèi)外液體交換失平衡的機制?

10.  水腫對機體的主要影響有哪些?

11.  心力衰竭時引起鈉水潴留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其機制如何?

12.  腎病性水腫的發(fā)生機制?

13.  腎炎性水腫的發(fā)生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4.  為什么肺組織的抗水腫能力比較強?

15.  試述肺水腫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6.  血管源性腦水腫的發(fā)生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17.  血管源性腦水腫的病理特點是什么?

18.  細胞中毒性腦水腫的常見原因和發(fā)病機制是什么?

19.  細胞中毒性腦水腫的病理特點是什么?

20.  全身性水腫的分布特點與那些因素有關(guān)?

三. 選擇題

1.正常機體調(diào)節(jié)鈉水動態(tài)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臟器和組織是A、皮膚B、肺C、肝D、腎E、胃腸道

2.在機體各器官組織中,抗水腫能力較強的是A、腦組織B、心組織C、肺組織D、肝組織E、腎組織

3.影響血漿膠體滲透壓最重要的蛋白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纖維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

4.在以下各類的毛細血管中,通透性最高的是A、脈絡膜毛細血管B、心肌毛細血管C、肝血竇D、肺毛細血管E、皮下毛細血管

5.腎內(nèi)合成前列腺素的部位是A、腎小管上皮細胞B、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C、腎皮質(zhì)間質(zhì)細胞D、腎髓質(zhì)間質(zhì)細胞E、腎球囊上皮細胞

6.所謂毛細血管有效濾過壓是指A、動脈端毛細血管血壓減去組織間液流體壓B、靜脈端毛細血管血壓減去組織間液流體壓C、動脈端毛細血管血壓減去血漿膠體滲透壓D、靜脈端毛細血管血壓減去血漿膠體滲透壓E、有效流體靜壓減去有效膠體滲透壓

7.水腫是指A、細胞內(nèi)液過多B、淋巴管內(nèi)液過多C、組織間隙或體腔中液體過多D、血管內(nèi)液過多E、水在體內(nèi)潴留

8.水腫時鈉水潴留的基本機制是A、毛細血管有效流體靜壓增高B、有效膠體滲透壓下降C、淋巴回流障礙D、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E、腎小球-腎小管失平衡

9.引起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升高常見于A、腎髓質(zhì)產(chǎn)生前列腺素A2增加B、腎皮質(zhì)形成緩激肽增加C、充血性心力衰竭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E、利鈉激素生成增加

10.  腎內(nèi)分泌腎素的部位是A、近曲小管上皮細胞B、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C、腎髓質(zhì)間質(zhì)細胞D、集合管上皮細胞E、近球細胞

11.  醛固酮主要作用于A、近曲小管上皮細胞B、髓袢降支上皮細胞C、髓袢升支上皮細胞D、遠曲小管上皮細胞E、集合管上皮細胞

12.  抗利尿激素在下列哪個部位形成?A、垂體后葉B、垂體神經(jīng)突觸C、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D、大腦皮層滲透壓感受器E、延髓

13.  抗利尿激素對水重吸收增強的作用部位是在A、近曲小管上皮細胞B、髓袢降支上皮細胞C、髓袢升支上皮細胞D、遠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E、輸尿管上皮細胞

14.  下列哪種情況會出現(xiàn)近曲小管對鈉水重吸收增多?A、醛固酮分泌增多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利鈉激素分泌增多D、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內(nèi)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E、前列腺素F對鈉水重吸收增多

15.  微血管壁受損引起水腫的主要機制是A、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升高B、淋巴回流不足以清除過多的組織液C、靜脈端的流體靜壓下降D、組織間隙的膠體滲透壓增高E、血管口徑增大

16.  全身體循環(huán)靜脈壓增高的常見原因是A、血栓阻塞靜脈腔B、腫瘤轉(zhuǎn)移到靜脈C、瘢痕壓迫靜脈壁D、右心衰竭E、左心衰竭

17.  心力衰竭時引起鈉水潴留的最重要原因是A、腎小濾過率下降B、腎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C、攝鈉過多D、攝水過多E、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少

18.  引起急性腎炎性水腫最重要的因素是A、腎小球濾過率明顯減少B、醛固酮增加C、抗利尿激素增加D、腎小球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血漿膠體滲透壓減低

19.  引起腎病性水腫的直接原因是A、腎小球濾過率明顯減少B、醛固酮增加C、血漿膠體滲透壓減低D、肺淋巴回流障礙E、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減少

20.  氯氣中毒時發(fā)生肺水腫的主要發(fā)病因素是A、肺間質(zhì)的負壓突然增大B、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C、肺淋巴回流障礙D、肺泡毛細血管血壓增高E、醛固酮增多

21.  腦水腫的完整概念是A、腦組織含水量增多B、腦動脈擴張而致血量增多C、腦細胞外液增多D、腦細胞內(nèi)液增多E、腦容量增大

22.  最常見的腦水腫是A、血管性腦水腫B、細胞毒性腦水腫C、腦積水D、間質(zhì)性腦水腫E、腦擴大

23.  有關(guān)淋巴水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蛋白含量低B、與滲出液相同C、丹毒反復發(fā)作不會引起淋巴水腫D、引起淋巴水腫最常見的原因是淋巴結(jié)的慢性炎癥E、以上各項均不是

24.  炎性水腫的滲出液的特性是A、比重等于1.018B、比重小于1.018,蛋白含量低C、比重大于1.018,蛋白含量高D、比重在1.015~1.018之間E、以上均不是

25.  “隱性水腫”是指組織間液增多可達原體重的A、6%B、8%C、10%D、12%E、14%

26.  腦疝的形成主要與下列哪項因素有關(guān)A、年齡較大B、腦內(nèi)缺氧C、病變發(fā)展速度D、彌散性間質(zhì)水腫程度E、顱內(nèi)各部分之間的壓力差

第五章 缺氧

一.名詞解釋

1.缺氧

2.氧分壓

3.氧容量

4.氧含量

5.氧飽和度

6.P50

7.低張性缺氧

8.發(fā)紺

9.血液性缺氧

10.  碳氧血紅蛋白

11.  高鐵血紅蛋白

12.  腸源性紫紺

13.  循環(huán)性缺氧

14.  組織性缺氧

二.問答題

1.試述低張性缺氧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2.低張性缺氧血氧變化特點及組織缺氧的機制如何?

3.試述血液性缺氧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4.試述血液性缺氧其血氧變化的特點與組織缺氧的機制。

5.試述循環(huán)性缺氧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血氧變化的特點及組織缺氧的機制。

6.試述組織性缺氧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血氧變化的特點。

7.感染性休克為例,簡述混合性缺氧。

8.試比較各種類型缺氧對吸氧療法的效果。

三. 選擇題

1.缺氧的概念是A、血液的氧容量降低B、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礙C、血液中的氧分壓降低D、吸入氣中的氧含量減少E、血液中的氧含量過低

2.呼吸功能不全而發(fā)生的缺氧,其動脈血中最具特征性的變化是A、氧容量降低B、氧分壓降低C、氧含量降低D、氧飽和度降低E、氧離曲線右移

3.肺動脈分支栓塞引起低氧血癥的始發(fā)環(huán)節(jié)是A、肺動脈和肺靜脈血氧分壓差增大B、肺泡氣和吸入氣的氧分壓差增大C、肺泡氣和肺靜脈血氧分壓差增大D、體動、靜脈血氧分壓差增大E、以上都不是

4.低氧血癥是指A、血液氧分壓低于正常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D、動脈血氧含量低于正常E、動脈血氧分壓低于正常

5.血氧飽和度一般是指A、血液中溶解的O2和總O2的比值B、Hb結(jié)合的O2量和所能結(jié)合的量大氧氣量的比值C、HbO2和未結(jié)合O2的Hb的比值D、HbO2和未結(jié)合的O2的Hb總量的比值E、未結(jié)合O2的Hb量和Hb總量的比值

6.決定血氧飽合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pH值B、血液溫度C、血液氧分壓D、血液CO2分壓E、紅細胞內(nèi)2,3-DPG的含量

7.下列哪一種疾病發(fā)生的缺氧,其動脈血氧含量可明顯下降?A腦血栓形成B、冠狀動脈痙攣C、腎小動脈硬化D肺栓塞E、食道靜脈曲張

8.缺氧時氧離曲線友移的原因是A紅細胞內(nèi)2,3-DPG濃度升高B、血液的H+濃度升高C、血液CO2分壓升高D、血液溫度升高E、以上都不是

9.以下哪一種疾病引起的缺氧往往無發(fā)紺A、呼吸功能不全B、組織用氧障礙C、心力衰竭D、靜脈血液滲雜E、窒息

10.  關(guān)于紫紺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缺氧不一定有紫紺B、血液中脫氧血紅蛋白超出5g%便可發(fā)生紫紺C、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7Kp(50mmHg)、血氧飽和度低于80%易出現(xiàn)紫紺D、嚴重貧血引起的缺氧,其紫紺一般較明顯E、紫紺是否明顯,還和皮膚、粘膜管中的血量有關(guān)

11.  以下哪一種病變導致缺氧時,紅細胞內(nèi)2,3-DPG不增加A、阻塞性肺氣腫B、肺水腫C、肺纖維化D、心力衰竭E、嚴重維生素B2缺乏

12.  大葉性肺炎患者引低張性缺氧時A、血氧容量下降B、動脈血氧含量下降C、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D、動-靜脈氧差增大E、靜脈血氧含量升高下列關(guān)于低張性低氧血癥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血氧容量可正常B、動脈血氧分壓和氧含量可降低C、動-靜脈血氧含量差可大于正常D、靜脈血分流入動脈是病因之一E、可出現(xiàn)呼吸性堿中毒

13.  健康者進入高原地區(qū)或通風不良的礦井可發(fā)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吸入氣的氧分壓低B、肺部氣體交換差C、肺循環(huán)血流量少D、血液攜氧能力差E、組織血流量少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發(fā)生缺氧的始動因素是A、吸入氣的氧分壓過低B、肺泡氣的氧分壓降低C、動脈血氧分壓降低D、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E、動脈血氧容量降低

15.  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標特殊變化是A、動脈血氧分壓正常B、動脈血氧含量下降C、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D、血氧容量降低E、動-靜脈氧差下降

16.  引起“腸源性發(fā)紺”的原因A、一氧化碳中毒B、亞硝酸鹽中毒C、氰化物中毒D、腸系膜血管痙攣收縮E、腸道淤血中腫

17.  下列中哪一種情況不發(fā)生低張性缺氧A、支氣管異物B、服用過量催眠藥C、胸腔大量積液D、吸入大量氯氣E、吸入大量CO

18.  動靜脈血氧含量差在于正常見于A、低輸出性心力衰竭B、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一氧化碳中毒D、氰化物中毒E、亞硝酸鹽中毒

19.  下列哪一項血氧指標的變化不符合嚴重貧血所致的缺氧A、血氧含量減少B、動脈血氧分壓下降C、動脈血氧含量減少D、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E、靜脈血氧含量減少

20.  急性低張性缺氧時機體最重要的代償反應是A、心率加快B、心肌收縮性加強C、肺通氣量增加D、腦血流量增加E、腹腔內(nèi)臟血流減少

第六章  發(fā)熱

一、填空題

1、  發(fā)熱

2、  過熱

3、  發(fā)熱激活物

4、  感染性發(fā)熱

5、  致熱源

6、  內(nèi)生致熱源

7、  高熱稽留期

二.問答題

1.體溫升高包括哪幾種情況?

2.發(fā)熱激活物包括哪些?

3.革蘭氏陰性菌細菌內(nèi)毒素在發(fā)熱中的作用如何?

4.內(nèi)生致熱源的細胞來源及種類?

5.試述內(nèi)生致熱源引起發(fā)熱的基本機制。

6.在發(fā)熱的體溫上升期的體溫變化及其機制是怎樣的?

7.高熱稽留期的體溫變化及其機制是怎樣的?

8.體溫下降期的體溫變化及其機制是怎樣的?

9.發(fā)熱時機體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有哪些?

10.  發(fā)熱時機體的物質(zhì)代謝有哪些變化?

11.  發(fā)熱反應有何生物學意義?

三、選擇題

(一)   A型題

1.  有發(fā)熱概念的敘述下列一項是真確的?A體溫超過正常值0.5OCB、產(chǎn)熱過程超過散熱過程C、是臨床上常見病D、由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調(diào)定點上移所致E、由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調(diào)節(jié)功能障礙所致

2.  .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的高級部分是A、視前區(qū)前下丘腦B、延腦C、橋腦D、中腦E、脊髓

3.  人體最重要的散熱途徑是A、肺B、皮膚C、尿D、糞E、肌肉

4.  炎熱環(huán)境中皮膚散熱的主要形式是通過A、出汗B、對流C、血流D、傳導E、輻射

5.  下述哪一種情況下婦女體溫升高屬過熱A、婦女月經(jīng)前期B、婦女妊娠期C、劇烈運動后D、先天性汗腺缺乏E、流行性腦膜炎

6.  發(fā)熱的發(fā)生機制中共同的中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A、外致熱源B、內(nèi)生致熱源C、前列腺素D、5-羥色胺E、環(huán)磷酸腺苷

7.  不產(chǎn)生內(nèi)生致熱源的細胞是A、中性粒細胞B、肺胞巨噬細胞C、單核細胞D、淋巴細胞E、肝臟星形細胞

8.  下列哪一種物質(zhì)屬發(fā)熱激活物A、白細胞致熱源B、干擾素C、腫瘤壞死因子D、巨噬細胞炎癥蛋白E、淋巴因子

9.  多數(shù)發(fā)熱的發(fā)病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A、產(chǎn)熱增多,散熱減少B、發(fā)熱激活物的作用C、內(nèi)生致熱源的作用D、中樞發(fā)熱介質(zhì)參與作用E、體溫調(diào)定點上移

10. 決定內(nèi)毒素致熱淚盈眶性的主要成分是A、多糖體B、蛋白質(zhì)C、脂質(zhì)AD、脂質(zhì)DE、脂質(zhì)C

11. 腫瘤壞死因子是A、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脂多糖,能引起發(fā)熱B、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脂多糖,能殺傷腫瘤C、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zhì),能引起發(fā)熱D、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zhì),能特異殺傷腫瘤細胞E、T淋巴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zhì),能殺傷腫瘤細胞

12. 體溫上升的熱代謝特點是A、產(chǎn)熱和散熱平衡B、散熱多于產(chǎn)熱C、產(chǎn)熱多于散熱D、產(chǎn)熱障礙E、散熱障礙

13. 退熱期可導致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脫水E、出汗減少

14. 熱型是根據(jù)是下列哪項來決定的A、體溫曲線的形狀B、熱度高低C、升降曲線D、持續(xù)時間E、波動幅度

15. 在發(fā)熱寒戰(zhàn)期動脈血壓可A、無變化B、明顯下降C、輕度下降D、明顯上升E、輕度上升

16. 發(fā)熱病人最常出現(xiàn)A、代謝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和性酸中毒D、代謝性堿中毒E、混和性堿中毒

17. 熱驚厥產(chǎn)生的機制是A、大腦發(fā)育不全B、先天性體溫中樞疾病C、大腦皮質(zhì)處于興奮,皮質(zhì)下中樞興奮性降低D、大腦皮質(zhì)處于抑制,皮質(zhì)下中樞興奮性增強E、大腦皮質(zhì)處于抑制,皮質(zhì)下中樞亦受抑制

第七章   應激

一、名詞解釋

1.應激

2.全身適應綜合征

3.血液應激綜合征

4.急性期反應蛋白

5.熱休克蛋白

6.應激性潰瘍

7.結(jié)腸激惹綜全癥

8.C-反應蛋白

二、問答題

1.常見的應激原有哪些?

2.應激反應有哪些生理和病理意義?

3.全身適應綜全征的警覺期主要有些變化?

4.應激時交感-腎上腺髓質(zhì)系統(tǒng)有哪些反應?

5.應激時糖皮質(zhì)激素分泌增加的機制?

6.應激時內(nèi)分泌激素總的變化是怎樣的?

7.簡述急性期反應蛋白的種類及來源?

8.AP有何生物學功能?

9.應激反應時熱休克蛋白生成增加的作用?

10.  應激時體內(nèi)三大物質(zhì)代謝有何變化?

11.  應激時心血管系統(tǒng)有哪些變化?

12.  應激引起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機制是什么?

三、選擇題

1.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內(nèi)外環(huán)境因素的刺激時所產(chǎn)生的A、特異性反應B、非特異性全身反應C、生理性反應D、損害性反應E、代償性反應

2.應激過程最突出的表現(xiàn)為A、胸腺細胞肥大B、淋巴細胞增生C、腎上腺皮質(zhì)肥大D、淋巴細胞增多E、中性粒細胞減少

3.一般在應激時體內(nèi)分泌減少的內(nèi)分泌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胰高血糖素C、胰島素D、糖皮質(zhì)激素E、醛固酮

4.應激時交感-腎上腺髓質(zhì)反應中下列哪一項既具有防御意義又具有不利的影響A、心率加快,心收縮力加強B、血液重新分布C、支氣管擴張D、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E、兒茶酚胺增多

5.全身適應綜合征的抵抗期體內(nèi)主要起作用的激素是A、胰島素B、胰高血糖素C、垂體加壓素D、醛固酮E、糖皮質(zhì)激素

6.應激時糖皮質(zhì)激素不具有哪些作用?A、鎮(zhèn)痛B、心率增加C、低血壓D、心輸出量減少E、血中ACTH減少

7.應激時心血管變化中下列哪項不存在A、心收縮力減弱B、心率加快C、心律失常D、血管收縮E、心肌耗氧增多

8.應激時心律失常的產(chǎn)生與下列哪一因素無關(guān)A、心肌細胞的鈣內(nèi)流增加B、心肌細胞膜電位負值變小C、心肌鈣離子慢通道激活D、心肌不應期延長E、心肌傳導加速

9.應激時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類蛋白A、參與血凝和纖溶的蛋白B、參與激肽生成的蛋白C、屬于補體成分的蛋白D、參與轉(zhuǎn)運的蛋白E、纖維連接蛋白

10.  應激時急性期蛋白不來自哪一種細胞A、肥大細胞B、肝細胞C、巨噬細胞D、內(nèi)皮細胞E、成纖維細胞

11.  現(xiàn)認為熱休克蛋白不具有下列哪項功能A、抑制糖原異生B、提高耐熱能力C、提高細胞的應激能力D、加強鈉-鉀ATP酶的活性E、增強對損害的抵抗力

12.  應激時急性期反應蛋白濃度升高最顯著的是下列哪種蛋白A、纖維蛋白原B、銅藍蛋白C、血清淀粉樣A蛋白D、C-反應蛋白E、α1酸性糖蛋白

13.  應激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與下列哪一項因素無關(guān)A、交感-腎上腺髓質(zhì)系統(tǒng)興奮B、兒茶酚胺分泌增加C、胰島素分泌增加D、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E、遺傳易感性的激活

第八章 休克

一.名詞解釋

1.休克

2.失血性休克

3.燒傷性休克

4.低血容量性休克

5.微循環(huán)

6.“自身輸血”

7.休克淤血性缺氧期

8.微循環(huán)衰竭期

9.氧自由基

10.  高動力性休克

11.  休克肺

12.  細胞粘附分子

13.  內(nèi)皮源性舒張因子

二.問答題

1.試述休克的原因與分類

2.試述休克的發(fā)病機制及起始環(huán)節(jié)

3.試述休克發(fā)生的神經(jīng)與體液機制

4.試述休克發(fā)生的細胞機制

5.試述感染性休克的特點

6.試述心源性休克的特點

7.試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特點

三.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不屬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損傷C、擠壓傷D、感染E、脫水

2.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見于下列哪一種休克A、失血性休克B、燒傷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創(chuàng)傷性休克

3.正常微循環(huán)的血流調(diào)節(jié)主要與A、交感神經(jīng)的支配的關(guān)B、毛細血管的前括約肌自身節(jié)律性舒縮有關(guān)C、局部體液因素有關(guān)D、全身體液因素有關(guān)E、毛細血管內(nèi)皮收縮有關(guān)

4.正常微循環(huán)中經(jīng)常開放的通路是A、直捷通路B、迂回通路C、營養(yǎng)通路D、動靜脈短路

5.休克時血壓下降的發(fā)病機制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動脈緊張度不足C、交感神經(jīng)過度興奮后衰竭D、血液中兒茶酚胺過低E、微循環(huán)障礙,組織灌流不足

6.休克Ⅰ期組織微循環(huán)灌流的特點是A、微動脈收縮B、后微動脈收縮C、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收縮D、動靜脈吻合支收縮E、微靜脈收縮

7.休克的臨床表現(xiàn)哪一個是錯誤的A、煩燥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脈搏細數(shù)C、血壓均下降D、面色蒼白或潮紅、紫紺E、尿少或無

8.微循環(huán)學說認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A、微循環(huán)缺血B、交感興奮C、組織缺氧D、微循環(huán)淤血E、血壓下降

9.下列哪種縮血管物質(zhì)能引起冠脈擴張A、血管緊張素ⅡB、抗利尿激素C、去甲腎上腺素D、腎上腺素E、血栓素A2

10.  心肌抑制因子的實質(zhì)是A、H+B、K+C、內(nèi)毒素D、活性的小分子多肽E、脂多糖

11.  下列哪一種物質(zhì)不引起血管擴張A、內(nèi)啡肽B、組胺C、腺苷D、緩激肽E、心肌抑制因子

12.  休克時最常出現(xiàn)的酸堿操作失衡是A、代謝性堿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AG正常型代謝性酸中毒D、AG升高型代謝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

13.  失血性休克早期時,最易受損的器官是A、心B、腦C、腎D、肺E、肝

14.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共同發(fā)病環(huán)節(jié)是A、肺內(nèi)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腫C、急性肺不張D、急性彌漫性肺泡-毛細血管膜損傷E、肺泡內(nèi)透明膜形成

15.  休克患者監(jiān)測補液的最佳指標是A、血壓B、脈壓C、尿量D、中心靜脈壓E、肺動脈楔壓

第九章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

一.名詞解釋

1.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

2. 組織凝血活酶

3. 凝血因子

4. 血栓素A2

5. 蛋白C

6.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

7.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8. 華—fo氏綜合征

9. 血小扳活化因子

二.問答題

1. 容易引起DIC的原發(fā)疾病有那些?

2. 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是如何引起DIC的?

3. 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為何容易發(fā)生DIC?

4. 哪些病因可引起組織嚴重破壞而導致DIC的發(fā)生?其機理如何?

5. 試述血小板在DIC發(fā)生機理中的作用。

6. 試分析血細胞(RBC、WBC)大量破壞在DIC發(fā)病中的作用。

7. 補體系統(tǒng)在DIC發(fā)生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

8. 蛋白C的缺乏或活性下降在DIC的發(fā)生中起什么作用?

9. 影響DIC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

10.  DIC的發(fā)展過程及各期的特點是怎樣的?

11.  試述DIC引起出血的機理及臨床特點。

12.  簡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發(fā)生的機制。

13.  DIC發(fā)展過程中為何易導致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14.  簡述DIC的防治原則。

三.選擇題

1.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纖溶過程亢進D、凝血物質(zhì)大量消耗E、溶血性貧血

2. DIC時血液凝固障礙表現(xiàn)為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纖溶活性增高C、先低凝后轉(zhuǎn)為高凝D、先高凝后轉(zhuǎn)為低凝E、高凝和低凝同時發(fā)生

3. 在DIC原發(fā)病中,下列哪種疾病最為常見?A、胎盤早期剝離B、外傷C、過敏性疾病D、組織損傷E、感染性疾病

4. 妊娠末期的產(chǎn)科意外容易誘發(fā)DIC ,主要是由于A、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低下B、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C、微循環(huán)血流淤滯D、纖溶系統(tǒng)活性增高E血中促凝物質(zhì)含量增加

5. 下列哪項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A、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B、組織因子入血C、血液高凝狀態(tài)D、紅細胞大量破壞E、異物顆粒大量入血

6. 急性胰腺炎時誘發(fā)DIC的機制與下列哪項有關(guān)?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B、大量組織凝血活酶入血C、引起血管內(nèi)皮廣泛損傷D、發(fā)熱和粒細胞破壞增多E、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障礙

7.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障礙時容易誘發(fā)DIC的原因是A、循環(huán)血液中促凝物質(zhì)的清除減少B、循環(huán)血液中促凝物質(zhì)的生成增加C、循環(huán)血液中凝血抑制物減少D、體內(nèi)大量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E、以上都不是

8. 紅細胞大量破壞時釋放出的紅細胞素在DIC發(fā)病中的作用類似A、血小板第3因子B、凝血因子ⅩC、凝血酶D、纖溶酶原激活物E、凝血因子Ⅴ

9. 嚴重組織損傷引起DIC的主要機制是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大量紅細胞喝血小板受損D、繼發(fā)于創(chuàng)傷性休克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損

10.  在DIC病理過程的晚期發(fā)生明顯出血時,體內(nèi)A、凝血系統(tǒng)被激活B、纖溶系統(tǒng)被激活C、凝血和纖溶兩個系統(tǒng)都被激活D、凝血系統(tǒng)的活性遠大于纖溶系統(tǒng)的活性E、纖溶系統(tǒng)的活性遠大于凝血系統(tǒng)的活性

11.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生成超過消耗的情況可見于A、代償型DICB、失代償型DICC、急性DIC早期D、慢性DICE、以上都不是

12.  下列哪項是導致DIC發(fā)病的主要環(huán)節(jié)?A、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組織凝血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酶生成增加D、纖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13.  急性DIC過程中各種凝血因子顯著減少,其中減少最為突出的是A、纖維蛋白原B、凝血酶原C、Ca2+D、凝血因子ⅩE、凝血因子Ⅻ

14.  血小板具有下列那種作用?A、含有凝血酶B、提供Ca2+C、為外源性凝血反應提供活動表面D、使血凝塊收縮E、激活激肽系統(tǒng)

15.  DIC發(fā)展過程中,激活纖溶系統(tǒng)的主要因素是A、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ⅫfC、凝血酶D、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E、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

16.  下列哪種物質(zhì)不屬于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A、纖溶酶原B、血漿纖溶酶原激活劑C、尿激酶D、α2-巨球蛋白E肝素

17.  DIC患者出血與下列哪項因素關(guān)系最為密切?A、肝臟合成凝血因子障礙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抗凝血酶物質(zhì)增加E、血管通透性增高

18.  下列哪項不是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下降C、血小板大量消耗D、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的作用E、繼發(fā)性纖溶亢進

19.   下述哪項功能障礙不可能是DIC引起的?A、急性腎功能衰竭B、急性呼吸功能衰竭C、黃疸及肝功能衰竭D、席漢綜合征E、再生障礙性貧血

20.  DIC產(chǎn)生的貧血屬于A、溶血性貧血B、失血性貧血C、中毒性貧血D、再生障礙性貧血E、缺鐵性貧血

2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的發(fā)病機制主要與下列哪項因素有關(guān)?A、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大量受損B、小血管內(nèi)血流淤滯C、纖維蛋白絲在微血管腔內(nèi)形成細網(wǎng)D、微血管內(nèi)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強烈收縮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損傷

一.名詞解釋

1. 再灌注損傷

2. 心臟再灌注損傷

3. 氧反常

4. 自由基

5. 氧自由基

6. 脂性自由基

7. 活性氧

8. 鈣反常

9. pH反常

10.  鈣超負荷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  呼吸暴發(fā)

13.  靜止張力

14.  發(fā)展張力

二.問答題

1. 缺血—再關(guān)注損傷常見的原因有那些?

2. 哪些因素影響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

3. 氧自由基有哪些生成途徑?

4. 試述自由基再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

5. 細胞內(nèi)鈣超負荷怎樣引起再灌注損傷?

6. 缺血—再灌注損傷時白細胞增多的機制如何?

7. 白細胞如何介導缺血—再灌注?

8. 如何解釋無復流現(xiàn)象?

9. 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心功能有何改變?

10.  為什么腦再灌注損傷會發(fā)生明顯的腦水腫和腦細胞壞死?

11.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原則主要有哪幾條?

三.選擇題

1. 再灌注損傷是指A、缺血后恢復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B、缺血后恢復血流灌注引起的組織損傷C、無鈣后再用含鈣溶液灌注引起的鈣超載D、缺氧后再用富含氧溶液灌流引起的組織損失E、以上都不是

2. 缺血—再灌注損傷最常見于A心B、腦C、肺D、腎E、腸

3. 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時血漿內(nèi)乳酸脫氫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變化為A、增加B、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先降低后增加E、不變

4. 體內(nèi)對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A、心B、腦C、肝D、腎E、肺

5. 再灌注損傷不會在下列那種情況發(fā)生?A、冠脈搭橋術(shù)后B、體外循環(huán)后C、器官移植后D、心肺復蘇后E、心肌梗死

52667788.cn6. 鈣反常損傷程度主要與A、無鈣灌流的時限有關(guān)B、灌注液的溫度有關(guān)C、灌注液的pH有關(guān)D、再灌注時鈣濃度有關(guān)E、再灌注時氧分壓有關(guān)

7.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機制主要與A、無復流現(xiàn)象有關(guān)B、鈣超載有關(guān)C、白細胞浸潤有關(guān)D、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有關(guān)E、氧自由基損傷有關(guān)

8. 再灌注時氧自由基的原發(fā)來源一般認為是A、線粒體B、兒茶酚胺C、脂質(zhì)過氧化D、中性粒細胞E、內(nèi)皮細胞

第十一章   心臟病理生理學

一.名詞解釋:

1.  心律失常

2.  冠狀動脈循環(huán)功能不全

3.  心力衰竭

4.  充血性心力衰竭

5.  壓力負荷(后負荷)

6.  容量負荷

7.  心力貯備

8.  心輸出量

9.  心臟指數(shù)

10.射血分數(shù)

11.心肌最大收縮速度

12.心室壓力上升的最大變化速度

13.T-值

14.心室充盈量

15.  左室舒張末期壓力

16.  右室舒張末期壓力

17.  呼吸困難

18.  勞力性呼吸困難

19.  端坐呼吸

20. 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

二.問答題

1. 試述心律失常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2. 試述心律失常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3. 試述冠試述心律失常狀動脈循環(huán)功能不全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4. 試述冠狀循環(huán)功能不全時,患者機體機能、代謝的變化。

5. 試述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誘發(fā)因素。

6. 試述心力衰竭的分類。

7. 試述心力衰竭時心臟的代償。

8. 簡述心力衰竭時心臟以外的代償。

9. 試述心力衰竭時,心肌收縮性的減弱及其引起心力衰竭的機制。

10.試述心力衰竭時,心室舒張功能和順應性的異常,及其引起心力衰竭的機制

11.試述心力衰竭時,心血管系統(tǒng)發(fā)生的變化。

12.試述心力衰竭時,患者機體呼吸功能的改變。

13.試述心力衰竭時,消化、泌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變化以及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紊亂。

14.試述心力衰竭時的防治原則。

三、選擇題

1、心律失常是指

A、  心動過速

B、 心動過緩

C、 過早搏動

D、 心房撲動或顫動

E、 心臟內(nèi)激動發(fā)生異常和/或傳導障礙引起的心臟活動節(jié)律異常

2.  發(fā)生新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礎(chǔ)是

A、 心肌電生理活動異常

B、 心肌收縮功能障礙

C、 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

D、 藥物及毒素作用

E、 神經(jīng)體液因素失調(diào)

   3、下列先天性心臟病中出現(xiàn)明顯紫紺的是

A、 心房間隔缺損

B、 心室間隔缺損

C、 法樂四聯(lián)癥

D、 主動脈狹窄

E、 肺動脈狹窄

4、下列哪項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

15.  心臟每搏輸出量的降低

16.  靜脈回心血量超過心輸出量

A、  心輸出量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B、 心功能障礙引起大小循環(huán)充血

C、  伴有肺水腫或肝脾腫大、下肢水腫綜合癥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

A、 心泵功能衰竭

B、 急性心力衰竭

C、 慢性左心衰竭

D、 以心臟擴大為特征的心力衰竭

E、 以血容量、組織間液增多為特征的心力衰竭

6、 下列哪一種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負荷加重?

A、 甲狀腺功能亢進

B、 高血壓病

C、 肺動脈高壓

D、 心室間隔缺損

E、 心肌炎

7、 下列哪一種疾病伴有左心室前負荷明顯加重?

A、  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

B、  心肌梗塞

C、  高血壓病

D、  心肌炎

E、  肥厚性心臟病

8、 下列哪一種疾病伴有右心室后負荷明顯加重?

A、  高血壓病

B、  心肌梗塞

C、  嚴重貧血

D、  肺梗塞

E、  心臟瓣膜關(guān)閉不全

9、 阻力負荷過重損傷心臟功能的機制中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心臟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減少

B、 心室壁活動張力增加

C、 心肌氧耗量增加

D、 心室壁收縮不協(xié)調(diào)

E、 冠脈血流量減少

10、下列疾病中哪一種伴有右心室前負荷明顯加重?

A、高血壓病

B、心肌病

C、室間隔缺損

D、肺源性心臟病

E、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

11、容量負荷過重損害心功能的機制中下列哪項是不可能的?

A、容易發(fā)生心室過度擴張

B、心室壁靜息張力增加

C、心肌耗氧量增加

D、心輸出量增加

E、呼吸困難

12、高輸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液動力學特點是:

A、 心衰時心輸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

B、 心衰時心輸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高于正常水平

C、 心衰時心輸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但低于正常水平

D、 心衰時心輸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低于正常水平

E、 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13、下列疾病中哪一種會出現(xiàn)低輸出量性心力衰竭?

A、貧血

B、維生素B1缺乏癥

C、甲狀腺共能亢進癥

D、高血壓性心臟病

E、動-靜脈瘺

14、關(guān)于高輸出量性心力衰竭下列哪一種概念是錯誤的?

12. 心輸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降低

A、 心輸出量可稍高于正常水平

B、 外周血管擴張

C、 回心血量增多

D、  動靜脈血氧含量差增大

15、按照心力衰竭發(fā)病過程,應根據(jù)下列哪種標準來判斷心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

A、病程是急性還是慢性

B、 休息和負荷情況下的癥狀和體  征

C、 存在左心衰竭或右心衰竭

D、 病因是壓力負荷或容量負荷

E、 以上各項都不正確

16、急性心力衰竭時下列哪項代償方式不可能發(fā)生?

A. 心率加快

B. 心臟緊張源性擴張

C、交感神經(jīng)興奮

D、心肌肥大

D、  血液重新分配

17、 下列疾病中最易發(fā)生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是

A、 甲亢

B、 嚴重貧血

C、 維生素B1缺乏癥

D、 高血壓

E、 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

18、 心臟向心性肥大的本質(zhì)是

A、 心肌細胞增生

B、 肌節(jié)的并聯(lián)性增生

C、 肌節(jié)的串聯(lián)性增生

D、 心肌纖維長度加大

E、 以上都不是

  19、 向心性心肌肥大的主要發(fā)生機制是

A、 心肌收縮力增強

B、 冠脈血流量增加

C、 心率加快

D、 心輸出量增加

E、 收縮期室壁張力增高

20、 下列疾病中最易發(fā)生離心性肥大的疾病是

A、 高血壓病

B、 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

C、 主動脈瓣狹窄

D、 肺動脈高壓

E、 以上都不是

21、心肌串聯(lián)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心肌能量代謝障礙

B、 心肌興奮收縮偶聯(lián)障礙

C、 心肌前負荷長期過重

D、 心肌后負荷長期過重

E、 心肌結(jié)構(gòu)破壞

22、心肌離心性肥大的本質(zhì)是

A、 心肌細胞增生

B、   心肌纖維變粗

C、  肌節(jié)串聯(lián)性增生

D、  肌節(jié)并聯(lián)性增生

E、  以上都不是

23、離心性心肌肥大的主要機制是

A、 心肌收縮期阻力過大

B、 冠脈血流量增加

C、 舒張期室壁張力增加

D、 心率加快

E、 心輸出量增加

24、關(guān)于心肌肥大下列哪項概念是錯誤的?

A、 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細胞體積增大

B、 單位重量肥大心肌的舒縮性能是降低的

C、 心臟總的收縮力加強

D、 肥大心臟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nèi)處于功能穩(wěn)定狀態(tài)

E、 心肌肥大能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的發(fā)生

25、 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長的組織學特征是

A、 毛細血管總數(shù)增多

B、 毛細血管間距減少

C、 閉合狀態(tài)的毛細血管開放

D、 單位重量心肌毛細血管數(shù)減少

E、 以上都不是

 26、 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長的器官水平特征是

A、 單位重量肥大心肌的毛細血管數(shù)目減少

B、 整個心臟重量的增長超過了心臟交感神經(jīng)軸突的生長

C、 支配心臟的交感神經(jīng)生長過快

D、 心肌細胞體積的增長過快

E、 心臟各部位不均勻生長

 27、肥大心肌的表面積相對不足的主要危害是

A、 影響細胞的進一步增大

B、 影響細胞的分裂成熟

C、 影響細胞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

D、 影響細胞氧供

E、 影響細胞轉(zhuǎn)運離子的能力

 28、 代償性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長的分子水平特征是

A、 肌動蛋白減少

B、 肌球蛋白減少

C、 肌鈣蛋白增多

D、 肌球蛋白ATP酶同功酶V3增多,V1減少

E、 肌球蛋白增多

29、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長的細胞學特征是

A、心肌細胞體積過度增大

B、心肌細胞重量增加

C、心肌細胞表面積增加

D、心肌細胞表面積相對不足

E、心肌細胞表面積和重量之比增大

30、交感—腎上腺髓質(zhì)系統(tǒng)興奮引起收縮力增加的機制中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

B、細胞內(nèi)cAMP減少

C、激活蛋白激酶

D、促進肌漿網(wǎng)磷酸化作用

E、增加肌漿網(wǎng)對Ca2+的攝取和釋放速度

31、貧血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機制是

A、 心肌能量生成障礙

B、 心肌能量利用障礙

C、 興奮—收縮偶聯(lián)障礙

D、 心肌收縮蛋白破壞

E、 心肌能量儲存障礙

32、心力貯備是指

A、  靜息狀態(tài)下心臟的收縮能力

B、   狀態(tài)下心臟的收縮能力

C、   輸出量的多少

D、  心輸出量的多少

E、   機體機能、代謝需要心輸出量增長的能力

33、心力衰竭的變化中下列哪項提法不準確

A、 心臟肌源性擴張

B、 心輸出量低于正常水平

C、 血流重新分布

D、 血壓不變或降低

E、 靜脈淤血,靜脈壓升高

34、維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機制是

A、  興奮—收縮偶聯(lián)障礙

B、  心肌能量儲存障礙

C、  心肌能量生成障礙

D、  心肌能量利用障礙

E、  心肌收縮蛋白大量破壞

  35、下列指標中哪一項能反映左心室的后負荷變化?

A、 中心靜脈壓

B、 平均主動脈壓

C、 肺動脈楔壓

D、 肺總阻力

E、 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

36、肺動脈楔壓是在哪個部位測得的壓力?

A、肺動脈圓椎

B、肺動脈

C、肺小動脈

D、肺小動脈末端

E、肺毛細血管

 37、下列哪項指標能夠反映左心室得前負荷得變化?

A、 心輸出量

B、 中心靜脈壓

C、 平均動脈壓

D、 肺動脈楔壓

E、 Vmax

38、 心力衰竭時測定離體心肌標本會出現(xiàn)

A、 力-速度曲線右移、Vmax增大

B、 力-速度曲線右移、Vmax減少

C、 力-速度曲線左移、Vmax增大

D、 力-速度曲線左移、Vmax減少

E、 力-速度曲線不變、Vmax增大

39、 射血分數(shù)是指

A、 每搏輸出量與每分輸出量之比

B、 每分輸出量與心室舒張末期容積之比

C、 每搏輸出量與心室舒張末期容積之比

D、 每搏輸出量與心室舒張末期壓力之比

E、 每分輸出量與心室舒張末期壓力之比

40、 左心衰竭時左室舒張末期壓力一般應高于

A、  1.3kPa(10mmHg)

B、  2.0kPa(15mmHg)

C、  2.7kPa(20mmHg)

D、  3.3kPa(25mmHg)

E、  4.0kPa(30mmHg)

41、 下列指標哪一項最能反映心力衰竭時心肌收縮性得降低?

A、  射血分數(shù)減少

B、  心輸出量減少

C、  心臟指數(shù)減少

D、  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大

E、  肺動脈楔壓增高

低輸出量心衰時心輸出量往往低于

A、  5.5L/min

B、  4.0L/min

C、  3.5L/min

D、  3.0L/min

E、  2.5L/min

43、下列指標中哪一項最能反映心泵功能得降低?

A、  動脈壓下降

B、  心輸出量減少

C、  心率加快

D、  心肌最大收縮速度降低

E、  心室dp/dtmaxu減少

44、 診斷成人高血壓的標準是

A、  靜息時動脈收縮壓≥17.3kPa(≤130mmHg)

舒張壓≥12.0kPa(≤90mmHg)

B、靜息時動脈收縮壓≥18.7kPa(≤140mmHg)

舒張壓≥12.0kPa(≤90mmHg)

 C、靜息時動脈收縮壓≥20.0kPa(≤150mmHg)

舒張壓≥12.7kPa(≤95mmHg)

 D、靜息時動脈收縮壓≥21.3kPa(≤160mmHg)

舒張壓≥12.6kPa(≤95mmHg)

 E、靜息時動脈收縮壓≥22.7kPa(≤170mmHg)

舒張壓≥13.3kPa(≤100mmHg)

45、高血壓腦病是指

A、 一時性腦血管痙攣

B、 突發(fā)腦溢血的高血壓

C、 發(fā)生昏迷的高血壓病人

D、 高血壓合并其他腦疾病

E、 血壓突然升高而致的腦血管自身調(diào)節(jié)紊亂

46、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指

A、 收縮期高血壓

B、 舒張期高血壓

C、 病因不明的高血壓

D、 作為某種疾病癥狀出現(xiàn)的高血壓

E、 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高血壓

47、 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過程中RAS發(fā)揮重要作用是在

A、 血漿腎素活性升高的患者

B、 血漿腎素活性正常的患者

C、 血漿腎素活性降低的患者

D、 血漿腎素活性升高、正常、或降低的患者

E、 早期高血壓患者

48、 右心衰竭時不可能出現(xiàn)下列那種變化?

A、 水腫

B、 肝頸靜脈反流征(+)

C、 少尿

D、 兩肺濕性羅音,咳粉紅色泡沫痰

E、 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

 49、 端坐呼吸的發(fā)病機制中下列哪一項屬不可能?

A、 平臥時回心血量增多

B、 平臥時心臟指數(shù)增加

C、 平臥時水腫液容易入血

D、 平臥時胸腔容積變小

E、 睡眠中神經(jīng)反射敏感性降低

 50、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發(fā)生的主要機制是

A、 平臥時回心血量增多

B、 平臥時水腫液不易入血

C、 迷走神經(jīng)緊張性降低

D、 神經(jīng)反射敏感性增高

E、 夜間周圍血管緊張性增高

  51、發(fā)生心衰后下列哪項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腎臟泌尿功能才能恢復正常?

A、  心輸出量

B、  左室舒張末期壓力

C、  右室舒張末期壓力

D、  細胞外液容量

E、  中心靜脈壓

52、低輸出量性心衰時下列哪種變化不可能發(fā)生?

A、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B、 心肌收縮力減弱

C、 心室殘余血量增多

D、 循環(huán)時間延長

E、 休息時心率加快

53、左心功能不全時發(fā)生呼吸困難的主要機制是

A、 肺動脈高壓

B、 肺淤血、肺水腫

C、 深睡眠時迷走神經(jīng)緊張性增高

D、 平臥時靜脈回流加速

E、 平臥時胸腔容積減少

54、左心衰竭病人出現(xiàn)右心衰竭時表現(xiàn)出

A、 肺淤血繼續(xù)存在

B、 肺水腫繼續(xù)存在

C、 肺淤血減輕

D、 肺淤血合并體循環(huán)淤血

E、 肺循環(huán)和體循環(huán)都恢復正常

  55、明顯的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可能出現(xiàn)下列哪種檢查結(jié)果

A、 尿內(nèi)蛋白質(zhì)(+)

B、 全身性水腫

C、 尿內(nèi)尿膽原(+)

D、 肺淤血綜合征

E、 踝部水腫

  56、在同等條件下比較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時心輸出量減少更為顯著,是因為

A、 肺循環(huán)有較大的順應性

B、 體循環(huán)有較大的順應性

C、 左心射血阻力較大

D、 右心射血阻力較小

E、 右心回心血量較多

   57、心力衰竭時血液灌流量減少最顯著的器官是

A、 皮膚

B、 肝臟

C、 骨骼肌

D、 

E、 腎臟

第十二章 肺病理生理學

一、 名詞解釋

1、 呼吸衰竭

2、 Ⅰ型呼吸衰竭

3、 Ⅱ型呼吸衰竭

4、 限制性通氣不足

5、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

6、 肺順應性降低

7、 阻塞性通氣不足

8、 彌散障礙

9、 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diào)

10、功能性分流

11、死腔樣通氣

第十二章 肺病理生理學

一、名詞解釋

1、呼吸衰竭

2、Ⅰ型呼吸衰竭

3、Ⅱ型呼吸衰竭

4、限制性通氣不足

5、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

6、肺順應性降低

7、阻塞性通氣不足

8、彌散障礙

9、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diào)

10、功能性分流

11、死腔樣通氣

12、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13、肺性腦病

二、問答題

  1、試述呼吸衰竭病因、發(fā)病機制中的肺通氣功能障礙?

  2、試述肺泡通氣不足時的血氣改變?

3、試述呼吸衰竭病因、發(fā)病機制中的彌散障礙和彌散障礙時的血氣改變?

4、試述呼吸衰竭病因、發(fā)病機制中的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diào)?

5、以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為例,說明呼吸發(fā)病機制中的諸因素,共同參與作用。

6、 試述呼吸衰竭時,患病機體酸堿平衡及電解質(zhì)紊亂。

7、 試述呼吸衰竭時,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變化。

8、 試述呼吸衰竭時,呼吸系統(tǒng)的變化。

9、 試述呼吸衰竭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變化與肺性腦病。

10、試述呼吸衰竭時,腎功能與胃腸的變化。

11、簡述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三、選擇題

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內(nèi)呼吸功能障礙

B、 外呼吸功能嚴重障礙

C、血液攜帶、運輸氧障礙

D、  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礙

E、呼吸系統(tǒng)病變造成機體缺氧

2、呼吸衰竭最常見的病因

A、 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 炎癥使中央氣道狹窄、阻塞

C、 過量麻醉藥、鎮(zhèn)靜藥應用

D、 肺栓塞

E、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3、在海平面條件下,吸入室內(nèi)空氣時,診斷PaO2 <8.0kPa(60mmHg)為呼吸衰竭是根據(jù)下列哪項確定的?

A、  肺泡氣體方程

B、  臨床經(jīng)驗、統(tǒng)計學方法

C、  氧離解曲線特點

D、  H方程式

E、  肺泡PO2與動脈血氧飽和度相互關(guān)系

   4、將PaCO2>6.7kPa(>50mmHg)作為呼吸衰竭診斷標準之一是根據(jù)下列哪項確定的?

A、H方程式

B、PaCO2與肺泡通氣量之間的關(guān)系

C、氧離解曲線特點

D、臨床經(jīng)驗、統(tǒng)計學方法

E、血液二氧化碳解離曲線特征

  5、限制性通氣不足是由于

A、  中央氣道阻塞

B、  外周氣道阻塞

C、  肺泡膜面積減少,膜厚度增加

D、  肺泡擴張受限制

E、  肺泡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

  6、Ⅱ型肺泡上皮受損時可產(chǎn)生

A、  肺泡回縮力降低

B、  肺順應性增高

C、  肺泡膨脹穩(wěn)定性增強

D、  肺泡表面張力增強

E、  肺泡毛細血管中血漿外滲減少

  7、擴張肺血管的血管活性物質(zhì)是

A、  白三烯

B、  血管緊張素Ⅱ

C、  TXA2

D、  緩激肽

E、  去甲腎上腺素

  8、肺能生成也能消除的血管活性物質(zhì)是

A、  白三烯

B、  PGA2

C、  組胺

D、  P物質(zhì)

E、  腸血管活性肽

  9、收縮肺血管的血管活性物質(zhì)是

A、  PGA2

B、  PGE1

C、  白三烯

D、  腸血管活性肽(VTP)

E、  緩激肽

  10、肺能生成卻不能或極少消除的物質(zhì)是

A、  白三烯

B、PGE1

C、TXA2

D、PGI2

E、去甲腎上腺素

11、吸入氣中直徑小于1μm顆粒的清除主要是通過

A、氣道纖毛運動,把顆粒運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或吞咽排出。

B、顆粒的布式運動

C、分泌型IGA局部免疫抑制

D、補體等非特異性免疫因子作用

E、肺巨噬細胞吞食、分解

12、上呼吸道具有特異性防御功能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

A、分泌型IgA

B、 IgA

 C、 IgG

 D、IgM

 E、IgE

13、阻塞性通氣不足是由于

A、肺順應性降低

B、肺泡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

C、非彈性阻力增加

D、肺泡擴張受限制

E、肺循環(huán)短路增加

14、影響氣道阻力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氣道內(nèi)徑

B、  氣道長度和形態(tài)

C、  氣道密度和黏度

D、  氣流速度

E、  氣流形式

15、呼吸有PaCO2升高的一定會合并低氧血癥,這是由于

A、肺分流產(chǎn)生低氧血癥

B、死腔樣通氣形成

C、生理性分流量增加

D、彌散障礙

E、肺泡氧分壓降低

16、反映總肺泡通氣量變化的最佳指標是

A、肺潮氣量

B、PaO2

C、PaCO2

D、PACO2

E、肺泡氧分壓與動脈血氧分壓差值

17、重度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氣沖動主要來自

A、肺牽張感受器

B、中樞化學感受器

C、肺-毛細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

D、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E、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18、肺泡膜病變發(fā)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機制是

A、肺泡膜厚度增加

B、肺泡膜面積減少

C、肺泡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

D、呼吸功及耗能增加

E、血液與肺泡接觸時間太短

19、二氧化碳潴留對下列血管作用是

A、皮膚血管收縮

B、腦血管收縮

C、結(jié)膜血管收縮

D、肺小動脈收縮

E、廣泛外周血管收縮

20、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發(fā)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A、肺順應性下降

B、支氣管黏膜水腫

C、有效肺泡通氣量減少

D、小氣道阻塞

E、肺組織彈性下降

21、某患者的肺泡動脈氧分壓差為8.0kPa(60mmHg),經(jīng)吸純氧15分鐘后,此項指標變化不大,屬下列哪種異常?

A、彌散障礙

B、功能分流障礙

C、解剖分流障礙

D、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diào)

E、以上均不是

22、神經(jīng)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時血氣變化特點是

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顯

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顯

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加重

D、單純PaCO2升高

E、單純PaO2降低

23、呼吸衰竭伴發(fā)右心衰竭的機制主要是

A、外周血管擴張、阻力降低,靜脈回流量增加

B、慢性缺氧所致血量增多

C、血液粘滯性增高

D、肺泡氣氧分壓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縮

E、肺小動脈壁增厚、管腔狹窄

  24、Ⅱ型呼吸衰竭血氣診斷標準為

A、 PaO2低于8.0kPa(60mmHg)

B、PAO2低于8.0kPa(60mmHg)

C、PaCO2高于6.7kPa(50mmHg)

D、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

E、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

25、真性分流是指

A、  部分肺泡通氣不足而血流未相應減少

B、  部分肺泡完全通氣不足但仍有血流

C、  部分肺泡通氣不足而血流增多

D、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E、  肺泡膜面積減少和增厚影響氣體交換

  26、功能性分流是指

A、  肺動靜脈短路開放

B、  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

C、  死腔氣量增多

D、  VD/VT比值增大

E、  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

  27、死腔氧通氣是指

A、肺泡通氣嚴重不足

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

C、各部分肺泡V/Q比率自上而下遞減

D、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低于0.01

E、肺動-靜脈短路開放

28、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智力和視力輕度減退的PaO2值為

A、PaO29.3kPa(70mmHg)

B、PaO28.0kPa(60mmHg)

C、PaO26.7kPa(50mmHg)

D、PaO25.3kPa(40mmHg)

E、PaO2<2.7kPa(20mmHg)

29、呼吸衰竭發(fā)生腎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機制是

A、缺氧直接損傷腎臟功能

B、反射性腎血管收縮

C、并發(fā)心功能不全

D、并發(fā)DIC

E、并發(fā)休克

30、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是

A、用力吸氣使胸內(nèi)壓升高,影響心臟舒縮功能

B、用力吸氣使胸內(nèi)壓降低,使心臟外負壓增加,增加右心收縮負荷

C、缺氧、酸中毒導致肺小血管收縮

D、血液黏度增加

E、肺毛細血管床大量破壞

31、正常時PaO2比PAO2稍低的主要原因是

A、肺泡膜量側(cè)氣體分壓差

B、物理彌散過程影響

C、肺泡通氣量不足

D、肺泡血液管流量不足

E、生理性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不協(xié)調(diào)

32、單純通氣不足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

A、PaO2大幅度降低伴高碳酸血癥

B、吸入高濃度氧氣極難糾正低氧血癥

C、輕度低氧血癥伴PaO2正;蚪档

D、高碳酸血癥伴輕度低氧血癥

E、低氧血癥伴代謝性酸中毒

3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不可逆性損傷的PaO2值為

A、PaO28.0kPa(60mmHg)

B、PaO26.7kPa(50mmHg)

C、PaO25.3kPa(40mmHg)

D、PaO24.0kPa(30mmHg)

E、PaO22.7kPa(20mmHg)

34、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易產(chǎn)生小氣道呼吸性動力性壓縮的主要機制是

A、小氣道炎癥阻塞

B、小氣道平滑肌緊張性升高

C、肺泡彈性回縮力減退

D、小氣道管壁順應性降低

E、氣道內(nèi)外等壓點相肺泡側(cè)移動,落在氣道非軟骨部分

35、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主要表現(xiàn)為

A、 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加

B、 碳酸增加

C、 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增加

D、 血漿重碳酸鹽增加

E、 紅細胞內(nèi)重碳酸鹽增加

36、呼吸衰竭時血氧飽和度迅速下降的主要機制是

A、 脫氧血紅蛋白增多

B、 血紅蛋白的亞鐵離子減少

C、 亞鐵離子與O2結(jié)合后離子價發(fā)生變化

D、 血紅蛋白的球蛋白中二對α和β肽連結(jié)合O2過程中相互排斥

E、 血紅蛋白的球蛋白中二對α和β肽相互促進O2的釋放

37、肺泡通氣不足患者影響血液流經(jīng)肺毛細血管時釋放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

F、 Haldane效應減弱

G、 肺泡CO2張力增高

H、 碳酸酐酶促進H2CO3→CO2+H2O

I、 氯離子轉(zhuǎn)移減少,使H2CO3向血漿內(nèi)擴張效應減弱

J、 氧合血紅蛋白減少,使CO2解離釋放入肺泡內(nèi)減少

38、ARDS時中性粒細胞激活、釋放氧自由基主要是通過

K、 黃嘌呤脫氫酶轉(zhuǎn)變?yōu)辄S嘌呤氧化酶

L、 還原型輔酶Ⅱ氧化酶被激活

M、 細胞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降低

N、 花生四烯酸代謝的環(huán)加氧酶途徑

O、 過氧化氫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被激活

39、ARDS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是

P、 細胞毒素等直接損傷肺泡-毛細血管膜

Q、 中性粒細胞在肺毛細血管中物理性扣留

R、 中性粒細胞在肺內(nèi)化學黏附、激活、釋放大量氧自由基和蛋白酶等物質(zhì)

S、 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導致壓力性水腫

T、 血小板釋放血管活性物質(zhì)

40、下列哪項是診斷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的前提?

U、 排除由慢性肺部疾病及左心疾病引起的肺水腫

V、 胸廓、肺順應性降低

W、 X線檢查肺紋理增加、斑片狀陰影

X、 進行性呼吸困難、呼吸頻率20次/分后PaO2仍低于46.7kPa(350mmHg)

Y、 頑固性低氧血癥、吸純氧15min后PaO2仍低于46.7kPa (3500mmHg)

41、ARDS時形成肺水腫的主要發(fā)病環(huán)節(jié)是

A、 肺血管收縮、肺動脈高壓形成

B、 肺微血管內(nèi)靜水壓升高

C、 血液中膠體滲透壓降低

D、 肺淋巴液回流障礙

E、 肺泡—毛犀血管膜損傷,使其通透性增高

42、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階段的主要病理變化是

A、 各種炎癥細胞浸潤使肺泡間隔增厚

B、 肺泡腔、肺泡管內(nèi)液體機化

C、 肺間質(zhì)水腫、肺泡水腫

D、 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

E、 肺纖維化形成

4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償機制是

A、 呼吸系統(tǒng)代償

B、 細胞內(nèi)外離子交換和細胞內(nèi)緩沖

C、 腎臟產(chǎn)氨增加

D、 腎臟分泌H+增加

E、 腎臟重吸收HCO3-增多

44、Ⅱ型呼吸衰竭在導致肺性腦病的發(fā)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缺氧使腦血管擴張

B、 缺氧導致腦細胞酸中毒

C、 缺氧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通透性升高形成腦間質(zhì)水腫

D、 二氧化碳分壓升高導致血流量增高和腦細胞酸中毒

E、 缺氧使細胞內(nèi)ATP生成減少,影響Na+—K+泵功能

45、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人工呼吸過度可導致

A、 代謝性酸中毒

B、 高鉀血癥

C、 高鈣血癥

D、 代謝性堿中毒

E、 高鎂血癥

46、急性哮喘患者下列哪項指標變化提示病情已達嚴重程度?

A、 低氧血癥

B、 低氧血癥、PaCO2正常水平

C、 代謝性酸中毒

D、 呼吸性堿中毒

E、 低碳酸血癥

47、急性高碳酸血癥產(chǎn)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的主要機制是

A、 動脈血pH下降

B、 腦脊液pH下降

C、 動脈血PaCO2升高

D、 CO2對呼吸中樞興奮作用

E、 血管擴張產(chǎn)生全身低血壓

48、慢阻肺并發(fā)肺動脈高壓的主要機制是

A、 缺氧和血液氫離子濃度增加

B、 血壓黏度增加

C、 肺小靜脈收縮

D、 心輸出量增加

E、 肺微血栓形成

49、給予哮喘患者異丙腎上腺素治療時產(chǎn)生動脈PaO2降低的可能機制

A、 心輸出量增加

B、 選擇性的使高V/Q區(qū)支氣管擴張

C、 選擇性的使低V/Q區(qū)支氣管擴張

D、 通氣不足

E、 FRC(功能殘氣量)降低

50、肺分流一般不易引起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增加,這是因為

A、 氣道阻力降低

B、 CO2彌散能力>O2彌散能力

C、 分流血液中CO2通過肺泡排出

D、 通氣增加

E、 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第十三章 肝臟病理生理學

一.  名詞解釋

1. 肝功能不全

2. 肝功能衰竭

3. 急性肝功能衰竭

4. 慢性肝功能衰竭

5. 肝性腦病

二.  問答題

1. 試述肝性腦病發(fā)病機制中的氨中毒學說?

2. 試述肝性腦病發(fā)病機制中假性神經(jīng)遞質(zhì)學說.

3. 試述肝性腦病發(fā)病機制中,血漿氨基酸失衡學說。

4. 試述肝性腦病發(fā)病機制中GABA學說。

5. 試述肝性腦病發(fā)病機制中的綜合學說。

6. 決定和影響肝性腦病發(fā)生的因素有哪些?其內(nèi)容是什么?

7. 什么是肝性腎功能衰竭?

8. 簡述肝性腎功能衰竭的分類。

9. 試述肝性功能性腎衰竭的發(fā)病機制。

10.  試述肝性腦病和肝性功能性腎衰竭的防治原則。

三.選擇題

1. 功能性腎衰是指

A、暴發(fā)性肝炎

B、門脈性肝硬化

C、肝細胞廣泛壞死

D、肝臟疾病并發(fā)昏迷

E、肝實質(zhì)細胞功能嚴重障礙

2. 肝性腦病的概念是

A、肝臟疾病并發(fā)腦部疾病

B、肝功能衰竭并發(fā)腦水腫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亂性疾病

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經(jīng)精神綜合征

3. 內(nèi)源性肝性腦病是指

A、門脈性肝硬變引起的腦病

B、晚期血吸蟲病引起的腦病

C、肝細胞廣泛壞死引起的腦病

D、肝膽疾患引起的腦病

E、以上都不是

4. 外緣性肝性腦病是指

A、門-體型腦病

B、肝細胞廣泛壞死時出現(xiàn)的腦病

C、急性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腦病

D、肝膽病引起的腦病

E、反復發(fā)作的精神紊亂

5. 內(nèi)源性肝性腦病的主要原因是

A、肝膽系統(tǒng)疾患

B、門脈性肝硬變

C、晚期血吸蟲病

D、暴發(fā)性肝炎

E、膽囊炎

6. 外源性肝性腦病的主要原因是

A、暴發(fā)性肝炎

B、門脈性肝硬變

C、藥物中毒

D、肝癌

E、膽囊炎

7. 急性肝性腦病的常見原因是

A、嚴重肝功能障礙的肝硬變

B、門脈側(cè)支循環(huán)的肝硬變

C、廣泛門脈側(cè)支循環(huán)的肝硬變

D、外科門-體分流術(shù)后的肝硬變

E、暴發(fā)性病毒性肝炎

8. 慢性復發(fā)性肝性腦病是

A、病情急驟而兇險

B、腦病癥狀和昏迷出現(xiàn)較晚

C、反復出現(xiàn)腦病,間隙中有不明顯的癥狀

D、多見于有側(cè)枝循環(huán)的肝硬變患者

E、有持續(xù)性不可逆性神經(jīng)精神癥狀

9. 肝功能不全時容易發(fā)生脂肪肝是因為

A、中性脂肪消化障礙

B、甘油三酯直接吸收入血

C、肝內(nèi)形成甘油三酯

D、膽固醇代謝障礙

E、磷脂代謝障礙

10.肝功能不全病人攝入葡萄糖后會出現(xiàn)

A、低血糖癥

B、血糖正常

C、一時性高血糖癥

D、血糖持續(xù)性升高

E、先低血糖,后高血糖

11.下列關(guān)于血氨的說法那一項是正確的

A、指血液內(nèi)的NH4+濃度

B、指血液內(nèi)的NH3濃度

C、指血液內(nèi) , NH3 和NH2+濃度的總和

D、指血液內(nèi)NH4+, NH3濃度的總和

E、血氨絕大部分以NH3形式存在

12.正常人體內(nèi)血氨的主要來源是

A、血內(nèi)尿素進入腸腔分泌產(chǎn)氨

B、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產(chǎn)氨

C、蛋白質(zhì)食物在腸道分解產(chǎn)氨

D、人體組織蛋白質(zhì)分解產(chǎn)氨

E、肌肉活動產(chǎn)生氨

13.胃腸道內(nèi)妨礙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尿素濃度下降

B、腸道細菌受抑制

C、腸道內(nèi)pH<5

D、膽汁分泌減少

E、蛋白質(zhì)攝入減少

14.原尿Ph值增高時

   NH4+ 隨尿排出  NH3 吸收入血

A  ↓   ↑

B  ↑   ↓

C  ↑   ↑

D  ↓   ↓

E 正常 正常

15.下列關(guān)于氨的排泄哪一項是正確的

A、腎臟以NH4+形式排出氨

B、極少量氨由皮膚排出

C、極少量氨以尿素形式經(jīng)腎臟排出

D、極少量氨經(jīng)肺呼出

E、少量氨由腎臟排出

16.嚴重肝臟病時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谷氨酰胺合成障礙

B、尿素合成障礙

C、不能以酰胺形式儲存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內(nèi)

D、谷氨酸合成障礙

E、丙氨酸合成障礙

17.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誘因是

A、胃腸運動增強

B、胃腸道出血

C、脂肪攝入減少

D、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多

E、腸道細菌活動減弱

18.血氨升高引起的肝性腦病機制是

A、影響大腦皮質(zhì)的興奮傳導過程

B、使乙酰膽堿產(chǎn)生過多

C、干擾腦細胞的能量代謝

D、使腦干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不能正;顒

E、使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減弱

19.堿中毒誘發(fā)肝性腦病的主要機制是

NH3   NH4+

A ↓  ↑

B ↑  ↓

C  ↑ ↑

D  ↓    ↓

E  早期↑  晚期↑

20.消化道出血誘發(fā)肝性腦病的主要機制是

A、引起失血性休克

B、腸道細菌作用下產(chǎn)生氨

C、腦組織缺血缺氧

D、血液苯乙胺增加

E、破壞血腦屏障,假性遞質(zhì)入血

  第十四章  腎臟病理生理學

一、名詞解釋

1、 急性腎功能衰竭

2、 腎前性ARF

3、 腎性ARF

4、 腎后性ARF

5、 慢性腎功能衰竭

6、 尿毒癥

二、問答題

1、 試述ARF發(fā)生的原因與分類

2、 試述ARF的發(fā)病機制

3、 試述ARF患病機體的機能、代謝變化

4、 試述ARF的防止原則

5、 簡述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因

6、 試述CRF的發(fā)病機制

7、 試述CRF泌尿功能的變化

8、 試述CRF機體體液內(nèi)環(huán)境的變化

9、 試述CRF心血管、血液、凝血和骨骼等系統(tǒng)方   面的改變及其發(fā)生的機制

10、試述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

11、試述尿毒癥患者機體機能、代謝的改變

12、簡述尿毒癥的防止原則

三、選擇題

13、急性腎功能衰竭發(fā)生的主要機制是

A、 原尿回漏入間質(zhì)

B、 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

C、 腎小管阻塞

D、 腎細胞腫脹

E、 DIC

14、急性腎功能衰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A、 水中毒

B、 代謝性酸中毒

C、 氮質(zhì)血癥

D、 高鉀血癥

E、 低鈉血癥

15、腎功能不全是指

A、發(fā)生氮質(zhì)血癥的任何疾病

B、以血尿、蛋白尿為主的病理過程

C、少尿、無尿超過5h的病理過程

D、腎功能障礙引起的代謝產(chǎn)物蓄積、水鹽酸堿紊亂及腎臟內(nèi)分泌障礙

E、各種腎實質(zhì)疾病引起的病理過程

4、腎小球濾過率是指

A、單位時間內(nèi)每個腎小球生成的原尿量

B、單位時間內(nèi)全部腎小球生成的原尿量

C、原尿生成量與終末尿量的比值

D、原尿生成量與腎血流量的比值

E、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腎小球囊內(nèi)壓+血漿膠體滲透壓

5、能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流量減少、腎小管阻塞

B、  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

C、  出球動脈收縮

D、  入球動脈舒張

E、  濾過面積減小

6、腎小球濾過濾下降會導致

A、 蛋白尿

B、 低鈉血癥

C、 低比重尿

D、 酚紅排泄障礙

E、 血磷升高

8、腎小球濾過濾下降不會引起

A、 氮質(zhì)血癥

B、 高磷血癥

C、 陰離子間隙增大性酸中毒

D、 菊粉清除濾下降

E、 高氯血性酸中毒

9、引起腎小球濾過濾降低而無濾過面積減少的病理過程是

A、 腎結(jié)核

B、 腎動脈血栓形成

C、 原發(fā)性固縮腎

D、 大失血

E、 慢性腎炎

10、腎血漿流量是指

A、 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每個腎小球的血漿量

B、 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腎臟的血漿量

C、 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腎臟的血液量

D、 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全部腎小球的血液量

E、 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腎臟泌尿部位的血漿量

11、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是指

A、 單位時間內(nèi)原尿生成量比腎血流量

B、 單位時間內(nèi)原尿生成量比腎血漿流量

C、 單位時間內(nèi)原尿生成量比腎小管重吸收濾

D、 單位時間內(nèi)原尿生成量比終末尿量

E、 以上都不對

12.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疾病是

A、急性腎小球腎炎B、急性中毒性腎小管壞死C、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D、腎結(jié)石E、腎腫瘤

13.以腎小管損害為主的疾病是

A、急性腎小球腎炎B、慢性腎小球腎炎C、急性中毒性腎小管壞死D、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E、腎結(jié)核

14.腎小管性蛋白尿是指

A、腎小球濾過膜損害漏出的蛋白質(zhì)混入尿液B、腎小管損害,上皮細胞蛋白質(zhì)混入尿液C、正常腎小球濾出的小分子蛋白,在腎小管損壞時未能重吸收、而入尿液D、腎小球、腎小管同時損害時產(chǎn)生的蛋白質(zhì)E、正常尿液中的微量蛋白質(zhì)

15.腎素釋放是由于

A、血清鈉濃度增高B、血容量增多C、動脈血壓升高D、交感神經(jīng)興奮E、血管緊張素原減少

16.發(fā)生腎內(nèi)血流重分配的生理解剖條件是

A、皮質(zhì)腎單位數(shù)量多于近髓腎單位B、皮質(zhì)腎小球的入球動脈口徑大于出球動脈C、近髓腎小球的入球動脈口徑小于出球動脈D、兩類腎單位的交感神經(jīng)和腎素分布不同E、兩類腎單位的血管形態(tài)和血流阻力不同

17.引起腎前性腎功能衰竭的病理因素是

A、汞中毒B、急性腎炎C、腎血栓形成D、休克E、尿路梗阻

18.缺血性腎小管壞死的特點是

A、局限在近曲小管B、局限在遠曲小管C、局限在集合管D、散在分布于全部腎小管,基底膜破壞E、散在分布于全部腎小管,基底膜完整

19.急性腎衰時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增強的機制是

A、近曲小管對鉀的重吸收減少B、遠曲小管鈉濃度的改變C、遠曲小管鉀濃度下降D、近曲小管鈣濃度改變E、遠曲小管氯濃度改變

20.原尿回漏是由于

A、腎小管阻塞B、原尿流速減慢C、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脫落D、腎間質(zhì)水腫E、尿量減少

21.急性腎小管壞死引起的少尿期不會發(fā)生

A、高血鉀癥B、酸中毒C、水中毒D、尿鈉含量降低E、低比重尿

22.下列那種病理因素不會引起腎小管功能障礙

A、休克B、汞中毒C、四氯化碳中毒D、免疫復合物E、嚴重擠壓傷

23.腎遠曲小管功能障礙時容易發(fā)生

A、正常血氯性酸中毒B、高鉀血癥C、低比重尿D、尿氨增多E、血碳酸氫鈉增多

24. 腎遠曲小管功能障礙時會出現(xiàn)

A、腎性糖尿B、氨基酸尿C、腎小管性酸中毒D、磷酸鹽尿E、52667788.cn/kuaiji/腎小管性蛋白尿

25. 腎近曲小管功能障礙時會出現(xiàn)

A、腎性糖尿B、低滲尿C、多尿D、等滲尿E、腎性尿崩癥

26腎集合管損壞最易發(fā)生

A、腎性糖尿B、氨基酸尿C、腎小管性蛋白尿D、磷酸鹽尿E、腎性尿崩癥

27.判斷慢性腎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標是A、血壓高低B、貧血程度C、血液pH值D、血清NPNE、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

28.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

A、慢性腎炎B、慢性腎盂腎炎C、腎結(jié)核D、腎小動脈硬化E、尿路梗阻

29.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典型的化驗結(jié)果是

A、血清鈣增高,血清磷酸鹽降低B、血清鉀增高,血清氯離子濃度降低C、血清尿素氮減少,血清肌酐增多D、血清鉀增高,血清肌酐增多E、血清鈉減少,血清鈣增多

30.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在快速糾正酸中毒后會發(fā)生手足搐搦是由于

A、促進腸道形成磷酸鈣B、腸道黏膜損壞,鈣吸收減少C、促進血磷濃度升高D、鈣的解離度降低E、抑制骨骼脫鈣

31.尿毒癥腦病的發(fā)病原因是

A、血中尿毒癥毒素蓄積B、腦循環(huán)和腦代謝障礙C、水、電解質(zhì)平衡失調(diào)D、代謝性酸中毒E、以上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32.尿毒癥病人發(fā)生口臭是由于

A、尿素分解產(chǎn)生的氨B、過度換氣時呼出的二氧化碳C、細菌在咽部繁殖D、硫醇所致E、酮體增多,丙酮排出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