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何氏驗方選解
    

醫(yī)患雜談:何氏驗方選解



何老治療兒科病提倡多用中成藥。何老認為早在公元11世紀兒
科文獻《小兒藥證直訣》里,曾記載有132個方劑。其中有124個藥方屬于丸、散、膏、丹、藥餅子(早期片劑)等簡便易服易用的劑型,屬湯藥方子僅僅有8個。這種適應小兒疾病特點、便于小兒服藥的有效方法,現(xiàn)今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
何老認為中成藥的使用,也必須貫徹辨證施治的原則。中成藥既是由固定的藥方配成,當然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在臨床上適應于病情不太復雜的疾病。如果病情過于復雜,成藥不能適應辨證施治的要求時,就需要臨時辨證立方。一、成藥部分
1.疏表散組成:淡豆豉24克,山川柳9克,荊芥穗9克,山梔皮9克,大青葉9克,板藍根18克,粉葛根9克,銀花18克,青連翹18克,象貝母18克,白茅根18克,天花粉18克,潤元參18克,廣陳皮18克,條黃芩18克,冬桑葉12克,凈蟬衣12克,赤芍18克,羊角粉1.5克,犀角粉1.2克(用水牛角粉12克代替)。
劑型:糖顆粒散劑。每包1.8克重。服法:1日總量,1歲1包,2~3歲2包,4~6歲4包。分2~4次服。功能:散風清熱。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幼兒急疹、蕁麻
疹。禁忌:陰虛發(fā)熱、結核性發(fā)熱忌用。方解:疏表散方中淡豆豉、山川柳、荊芥穗、蟬衣、桑葉、葛根散風解表;象貝母、陳
皮宣肺化痰;金銀花、青連翹、板藍根、大青葉、花粉、條黃芩、山梔皮清熱解毒;犀角粉或水牛角粉、羚羊角粉涼肝鎮(zhèn)驚;元參、茅根、赤芍涼營解熱。以上諸藥清疏兼顧,有散風清熱鎮(zhèn)驚之功。
2.清降丸組成:皂角子18克,板藍根18克,元參18克,赤芍克,晚蠶砂18克,麥冬18克,生川軍18克,白茅根克,金銀花18克,青連翹18克,大生地18克,粉丹皮12克,青黛9克,薄荷9克,川貝母9克,粉甘草6克。
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l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9歲8丸。分2~3次服。功能:清熱涼營,解毒消腫。主治:急性咽炎、扁腺炎、腮腺炎、猩紅熱、皰疹性口腔炎等伴有大便干燥者。方解:清降丸方中生地、元參、麥冬、丹皮、赤芍、白茅根涼營護陰;連翹、板藍根、
金銀花、青黛清熱解毒;大黃苦寒通下并配合生地、元參、麥冬增水行舟,加強通潤;川貝母、晚蠶砂、皂角子清利咽喉,化痰散結,消腫排膿;薄荷宣散風熱;甘草解毒并調和諸藥。以上諸藥協(xié)同,共奏清熱和營、解毒消腫之效。
3.清化丸組成:穿山甲18克,皂角刺18克,天花粉18克,青連翹18克,金銀花30克,川黃柏18克,紫花地丁18克,蒲公英18克,潤元參18克,條黃芩18克,黃連18克,赤芍藥18克,白芷9克,乳香9克,沒藥9克,山慈菇9克,川貝母9克,丹皮9克。
劑型: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丸。分2~3次服。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主治:瘡、急性淋巴腺炎、化膿性腦膜炎。方解:清化丸處方,系由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化裁而來。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山慈菇、天花粉、川貝母、青連翹、金銀花、潤元參、條黃芩、川黃連、川黃柏、香白芷清熱解毒,散結排膿;乳香、沒藥、赤芍、丹皮活血止痛;穿山甲、皂角刺消腫潰堅,引諸藥直達病所。各藥協(xié)同,共奏消腫、解毒、排膿之功。
4.吹喉藥(1)吹喉藥1號組成:硼砂30克,朱砂6克,元明粉6克,梅片3克(此
方藥昧與冰硼散相同,但劑量不同。冰硼散另有一方只有3味藥,與此差別更大)。劑型:散劑。制法:共為極細末,裝瓶密封。用法:以藥鼓或竹管將藥少許吹入咽部,一日數(shù)次。主治:輕型白喉。
(2)吹喉藥2號。組成:煅龍骨9克,硼砂9克,珍珠4.5克,冰片3克,青黛6克。劑型:散劑。制法:同前。用法:同前。主治:重型咽白喉及皮膚白喉。

(3)吹喉藥3號組成:兒茶3克,沒藥3克,黃芩3克,梅片3克,硼砂3克,五倍子15克。劑型:散劑。制法:同前。用法:同前。主治:極重型白喉及皮膚白喉。注:以上三種吹喉藥分別作了抑菌實驗。根據實驗室報告,白喉桿菌對于l號吹喉藥呈


耐藥性;對2號與3號吹喉藥均有中度敏感現(xiàn)象。l號吹喉藥可用于輕型白喉,重型或極重型白喉可給2號及3號。治療皮膚白喉,可將本藥直接撒布創(chuàng)面,每日換藥1次。何老治療白喉,一般都是局部療法和全身療法相結合,湯藥與吹喉藥并用。
5.清肺丸(片)組成:前胡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炒枳殼6克,紫菀6克,旋覆花6克,天竺黃6克,象貝母9克,枯黃芩9克,化橘紅12克,建神曲12克,海浮石12克,蘇子6克,蘇葉3克,薄荷3克,粉甘草3克。
劑型:蜜丸1.5克。片劑,每片0.3克。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分2~3次服。每丸相當片劑2
片。功能:宣肺解表,止嗽化痰。主治:急性氣管炎,風熱感冒咳嗽,吐白黏痰或黃稠痰。禁忌:干咳無痰,肺虛久咳。方解:清肺丸方中蘇葉、薄荷散風解表;杏仁、前胡、桔梗、紫菀、覆花、蘇子、橘紅、
象貝母化痰止嗽;黃芩清肺熱,配天竺黃、海浮石清化痰熱;枳殼、建神曲理氣健脾;甘草和中。諸藥協(xié)同,共奏宣肺解表、清熱化痰止嗽之功。
6.咳而安組成:款冬花4.5克,川貝母9克,肥知母6克,寸麥冬9克,潤元參9克,天門冬9克,野百合9克,粉甘草3克,粉丹皮4.5克,馬兜鈴4.5克,枇杷葉6克,北沙參9克。
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葎〖又赜昧。百日咳高潮期可加量0.5~1丸。減輕后再恢復一般用量。
功能:滋陰潤肺,止嗽化痰。主治:無表證的急性咽炎、喉炎,氣管炎的劇烈咳嗽,或少痰的久咳、陰虛咳嗽或百日
咳等。禁忌:外感咳嗽初起。方解:本方為何老治療陰虛咳嗽的有效驗方。其藥物組成是天冬、麥冬、北沙參、知母、
元參、百合滋陰潤肺,配丹皮清陰分伏熱;川貝、杷葉、冬花、馬兜鈴化痰止嗽;甘草和中。肺喜潤而惡燥,故陰虛痰嗽宜滋陰潤燥以治其本,使津盛火熄、肺得清寧而肅降。止咳化痰是治其標。本方系標本同治,以治本為主的效方。
7.化痰散組成:川貝末9克,猴棗0.3克。劑型:散劑。制法:上藥混合研勻,每包1克重。服法:1日總量,l歲l包,2~3歲2包,4~6歲3包。分2~3次服。功能:清熱、化痰(稀釋痰液,抑制分泌)。主治:急性支氣管炎、哮喘性支氣管炎的遷延狀態(tài)、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出現(xiàn)肺熱證
痰涎壅盛以及喉頭疾患的分泌物壅塞等。禁忌:急性呼吸道炎癥初起,需要促進排痰者。方解:化痰散方中猴棗清熱豁痰,川貝母清化熱痰,潤肺止嗽。兩藥配合,適用于痰熱
阻塞氣道而致咳喘憋氣之證。
8.解痙散組成:天竺黃7.5克,川貝母7.5克,麝香0.3克。劑型:散劑。制法:上藥混合研勻,裝瓶密封備用。服法:每次服O.6克,溫開水送服。功能:通竅化痰。主治:痰濁阻滯、氣機不暢。方解:解痙散方中川貝化痰,竺黃清痰解痙,麝香通竅利氣,共奏緩解痰壅氣阻之功。
適用于痰熱膠結、阻塞氣道之痙攣性咳嗽或痙攣性支氣管肺炎的咳嗽。
9.肺閉寧組成:生麻黃3克,生石膏9克,川貝母9克,杏仁4.5克,蘇子4.5克,桔梗4.5克,西洋參4.5克,旋覆花4.5克,前胡4.5克,葶藶子1.5克,細辛

1.5
克,五味子1.5克,橘紅6克,海浮石9克,黃芩6克,麥冬6克,大棗5個,甘草

4.5
克。劑型:散劑。制法:糖顆粒散劑,每包1.35克。服法:1日總量,1歲l包,2~3歲2包,4~6歲4包。分2~3次服。功能:宣肺解熱,化痰定喘。主治:哮喘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喘促、呼吸困難、


喉中痰鳴等癥狀。禁忌:不出現(xiàn)喘咳有痰的肺炎及疹后陰虛證的肺炎。方解:肺閉寧方中麻黃、生石膏辛涼疏泄,宣肺平喘,配以黃芩,又清肺熱;葶藶子瀉
肺定喘;人參、麥冬、五味子益氣斂肺,生津止嗽;麻黃、細辛配五味子一開一合,宜降肺氣;加橘紅、蘇子、杏仁、覆花、桔梗、川貝、前胡、海浮石化痰止嗽;大棗、甘草調和諸藥。本藥適用于小兒急性咳喘證。對哮喘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有明顯的定喘化痰效果。
10.喘逐平組成:海藻18克,昆布18克,北沙參18克,麥門冬18克,天冬18克,茯苓18克,條黃芩18克,神曲18克,生石膏18克,原皮參1.5克,川貝9克,清半夏9克,橘紅9克,旋覆花9克,桑白皮9克,百部9克,厚樸9克,炒枳殼9克,苦桔梗9克,枇杷葉12克,苦杏仁12克,蛤粉30克,馬兜鈴15克,冬瓜子24克,甜瓜子24克,
五味子3克,凈麻黃3克。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分2~3次服。功能:定喘,止嗽,化痰。主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化膿癥等。禁忌:肺結核的咳喘以及不屬于呼吸道疾患的喘息。方解:喘逐平方中昆布、海藻、蛤粉咸寒軟堅,化痰散結;杏仁、桔梗、川貝母、枇杷
葉、百部、旋覆花、麻黃、生石膏、桑白皮、馬兜鈴、條黃芩、冬瓜子、甜瓜子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茯苓、半夏、厚樸、橘紅、枳殼、神曲燥濕化痰,健脾理氣;原皮參、北沙參、天冬、麥冬、五味子益氣斂肺,生津止嗽。諸藥協(xié)同,共奏定喘化痰、益氣斂肺之功。
11.痼痛定組成:菊花12克,鉤藤12克,地龍9克,僵蠶9克,蜈蚣2條,煅磁石
18克,生石決明24克,稀薟草12克。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周歲以內,1~2丸;1~2歲,2~4丸;3~6歲,4~6丸;7~10歲,6~
9丸;1l~14歲,9~12丸。2~3次分服。功能:解痙止痛。主治:小兒神經性頭痛、不明原因的頑固性頭痛。方解:痼痛定方中菊花、稀薟草清頭目,宣散風邪;鉤藤、地龍、僵蠶、蜈蚣疏風通絡
止痛;煅磁石、生石決明潛陽鎮(zhèn)逆。諸藥協(xié)同,外散風邪,內通痹阻,潛陽鎮(zhèn)逆,總收散風止痛之效。
12.抗瘸靈組成:天竺黃9克,膽南星9克,僵蠶9克,附子4.5克,全蟲3克,鉤藤9克,白礬1.5克,郁金4.5克,礞石9克,煅磁石30克,朱砂1.5克,半夏9克,菊花9克,沉香1.5克,龍膽草3克,竹瀝15克,神曲15克,紫石英18克,牛黃0.6克,羚羊角粉0.6克。
劑型:丸劑。制法:蜜丸。每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周歲以內,l~2丸;1~2歲,2~4丸;3~6歲,4~6丸;7~10歲,6~9
丸;1l~14歲,9~12丸。2~3次分服。功能:清熱化痰,平肝熄風。主治:癲癇。方解:抗癇靈方中白礬、青礞石、郁金逐頑痰,去惡血;煅磁石、紫石英、朱砂鎮(zhèn)靜安
神;菊花、膽草、鉤藤平肝;天竺黃、半夏、竹瀝、膽星、牛黃清熱化痰,配神曲、沉香消痰下氣;白附子、羚羊角粉、僵蠶、全蟲熄風止痙。諸藥協(xié)同,共奏攻逐頑痰、清化熱痰、熄風止痙之效。
13.回蘇散組成:犀角(水牛角代)l克,牛黃0.3克,當門子0.3克,龍涎香0.3
克,薄荷0.3克,朱砂1.5克,琥珀3克。劑型:散劑。制法:上藥共研極細末,瓶裝密封。服法:兒童每日服1.2~2.4克,小兒每日服0.6~1.5克。白開水送服。功能:清熱解毒,清心通竅。主治:溫病高熱、神志不清、痰熱互結之實熱證。
方解:回蘇散方中牛黃、犀角清心肝二經之熱,涼血解毒;薄荷疏肝解表,引邪熱自肌表外達;當門子、龍涎香豁痰開竅,香竄醒腦;朱砂、琥珀清熱鎮(zhèn)驚定志。諸藥協(xié)同共奏清熱解毒、豁痰開竅、清心醒腦之效。本方劑是治小兒痰熱驚風、高熱不退、神志昏蒙、驚厥不安之效方。
14.磨積片組成:炒神曲9克,生山楂9克,茯苓9克,陳皮9克,炒麥芽9克,澤瀉9克,白術9克,清半夏4.5克,藿香4.5克,厚樸4.5克,蒼術4.5克,甘草4.5克。
劑型:片劑。制法:略。每片0.3克。服法:1日總量,1歲6片,2歲9片。分2~3次服。功能:消導化積,健脾止瀉。主治:傷乳或傷食泄瀉的單純性消化不良,大便黃稀,帶有不消化奶瓣及少量黏液,或
粥狀大便。
方解:本方是在保和丸、藿香正氣散、平胃散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平胃散(陳皮、厚樸、蒼術、甘草)燥濕除滿,理氣和中;藿香、半夏醒脾止嘔;神曲、山楂、麥芽消導食滯;白術、茯苓、澤瀉補脾滲濕。諸藥協(xié)同,共奏消積、健脾、和中、止瀉之效。磨積片組成是針對單純性消化不良一般臨床癥狀,以消導為主、健脾為輔為原則而制定的。
15.增食丹(片)
組成:焦神曲9克,焦山楂15克,云茯苓9克,清半夏6克,陳皮9克,連翹6克,萊菔子6克,焦麥芽6克,焦谷芽6克,炒枳殼6克,厚樸6克,砂仁3克,焦內金9克,焦檳榔9克。
劑型:片劑。制法:略。每片0.3克。服法:1日總量,l歲4片,2~3歲9片,4~6歲片。分2~3次服。大便秘結,可酌加用
量l/2~l/3。功能:健胃,化食,消脹滿。主治:納呆、食后脹飽、停乳、停食、噯氣、矢氣、消化不良有腹瀉及大便黏稠腥臭者。禁忌:脾虛胃弱者忌用。方解:本方系由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加檳榔、谷芽、
炒枳殼、厚樸、砂仁、焦內金、焦麥芽而成。嬰幼兒傷于飲食、食積不化,郁滯生熱者適用。保和丸功專消積和胃,清熱利濕。又加以上諸藥,可增強其消食導滯之功,故為解決停水停食、濕熱內生之專藥。
16.蕩痢平組成:川黃連6克,廣木香4.5克,白頭翁9克,秦皮6克,山楂炭9克,川厚樸4.5克,血余炭9克,藿香梗4.5克,車前子9克,谷芽炭9克,麥芽炭9克。
劑型:片劑。制法:略。每片0.3克。服法:1日總量為l歲4片,2歲8片,3歲9片,4歲12片。功能:清濕熱,止瀉痢。主治:急性菌痢。瀉膿血便或深綠色黏液便、腹痛下墜、大便次數(shù)多而量少、身熱或不
熱、食欲不振或嘔吐者。
方解:本方劑系由白頭翁湯、香連丸化裁而成。方中白頭翁、黃連、秦皮、車前子、血余炭清濕熱,止熱;焦山楂、谷芽炭、麥芽炭消導化積;木香、厚樸、藿香梗理氣疏滯。蕩痢平為何老用治小兒急性痢疾常規(guī)用藥,對一般菌痢可不用抗生素,單服本藥療效也顯著。
17.潰瘍丸組成:紫丹參60克,香附米炭60克,干15克,蓽茇36克,肉桂36克,廣砂仁37.5克,檀香12克,公丁香6克,紫豆蔻18克,姜黃18克,附子15克,漢三七9克,焦內金24克,柴胡9克。
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3克。服法:飯后半小時服1丸,日3次(10歲以上量)。功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于寒證者。方解:潰瘍丸方中附子、干姜、肉桂助陽溫脾;蓽茇、丁香、檀香溫中散寒;丹參、姜
黃、漢三七化瘀止血;柴胡、砂仁、香附、雞內金舒肝理氣。諸藥協(xié)同,共奏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
18.疳積餅組成:焦內金15克,焦黑芝麻15克。劑型:錠劑。制法:共為細末,制成餅狀。服法:嬰幼兒每次服3克,溫開水送服。功能:消積化疳。主治:慢性消化不良及營養(yǎng)不良。方解:疳積餅方中焦內金消導健胃,黑芝麻養(yǎng)肝益腎。一消一補,補消兼施,適用于小
兒體弱、脾運欠佳、消化力弱等消化不良及營養(yǎng)不良之病,可長期服用。
19.膽郁通組成:茵陳150克,郁金75克,甘草15克。劑型:丸劑。制法:上藥共研細末,蜜丸。每丸1.5克。服法:1日總量,l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功能:清利濕熱,利膽消黃。主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包括黃疸型與非黃疸型)、溶血性黃疸、慢性間歇性幼兒黃疸等
辨證屬于陽黃者。方解:膽郁通方中茵陳清利濕熱,消黃;郁金屬血中氣藥,能行氣、解郁、消瘕;甘草解毒和中。共奏清利濕熱、利膽消黃、止痛化瘢之功。
20.消水靈組成: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山萸肉15克,山藥18克,車前子18克,旱蓮草18克,瞿麥9克,桑白皮9克,路路通9克,豬苓9克,萹蓄9克,澤瀉9克,廣陳皮9克,滑石30克,生姜皮4.5克,血琥珀6克,木通6克,粉甘草3克。
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3克。服法:1日2丸,早晚各服l丸(6歲以下量)。功能:健脾益腎,利濕行水。主治:以陽水水腫為主癥的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及腎病的進展期。禁忌:水腫屬陰水證者,本藥不宜應用。方解:消水靈方中茯苓、山藥、山萸肉、旱蓮草補益脾腎;冬瓜皮、車前子、瞿麥、桑
白皮、路路通、豬苓、扁蓄、澤瀉、木通、滑石、生姜皮利濕消腫;陳皮理氣;琥珀安神降壓,利水通淋;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益脾腎、消水腫之功。
21.蟾蜍散組成:蟾蜍2個,巴豆14粒。劑型:散劑。制法:用蟾蜍兩個,口內各裝入7粒巴豆,焙干后軋細面。服法:以上共分4天服用,為13歲兒童用量。13歲以下酌減。功能:解毒利水。
主治:尿毒癥合并腹水者。
方解:蟾蜍性味辛涼微毒,功專解毒破瘕,主治腹中冷癖;巴豆性味辛熱有毒,善逐水飲,與蟾蜍配合,能疏氣機之痞塞,通三焦之壅滯,故可收利水消腫之功。適用于腎小球腎炎、腎病后期,出現(xiàn)尿毒癥同時伴有水腫尿少者。
22.實腎丸組成:山萸肉18克,肥玉竹18克,枸杞子18克,旱蓮草18克,黃精18
克,大熟地30克,益智仁18克,菟絲子18克,女貞子18克,首烏30克,懷山藥36克。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3克。服法:6歲以下2丸,早晚各l丸。功能:益腎,健脾,滋陰。主治:慢性腎炎與腎病之蛋白尿,辨證屬腎陰虛者。方解:方中各藥均系益陰補腎之品,長期服用有促進腎功能逐漸恢復達到控制蛋白尿的
作用。
23.雙效丸組成:野黨參27克,云苓27克,白術27克,全當歸27克,杭白芍27克,紫丹參27克,建曲27克,制附子127克,鹿角膠27克,大熟地36克,蓯蓉36克,生黃芪90克,廣砂仁13.5克,川芎13.5克,生鱉甲27克。
劑型:丸劑。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服法:1日總量,6歲以上每日2~3次,每次1丸。6歲以下酌減。功能:氣血雙補,溫陽生血。主治: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方解:雙效丸系以八珍湯去甘草加黃芪雙補氣血為基礎,再加鹿角膠、制附子、肉蓯蓉
溫陽補火生土;鱉甲、丹參滋陰清熱,活血散瘀;建曲、砂仁建脾理氣。諸藥調和,氣血雙補,陰陽協(xié)調,攝血化瘀,補而不滯。此方為何老用治一般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重要方藥之一,適應于血虛之由于脾陽不足者。
24.涼榮丸組成:大生地36克,潤元參27克,粉丹皮27克,杭白芍27克,肥知母
27克,阿膠27克,當歸27克,梔子27克,白茅根27克,生鱉甲45克,水牛角粉9克。劑型:丸制。制法:共為細末,蜜丸。每丸3克。服法:1日總量,6歲以上每日2~3次,每次1丸。6歲以下酌減。功能:滋陰、涼營、止血。主治:血液病,有出血傾向者。方解:方中以水牛角粉、生地、丹皮、元參、知母、梔子、白茅根清熱滋陰涼血;當歸、
阿膠、杭白芍和血養(yǎng)血;生鱉甲配合丹皮、知母、元參滋陰清虛熱。本方藥是何老用治紫癜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出血傾向的效方。
25.驅蟲丹組成:鶴虱30克,苦楝根皮30克,花檳榔30克,蕪荑15克,使君子15
克,川椒15克,枯礬7.5克,川軍9克。劑型:丸劑。制法:蜜丸。每丸1.5克。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晚睡前1次服下或早晚分兩次
服,連服3 天。功能:驅蟯、驅蛔。主治:腸蛔蟲病、腸蟯蟲病。方解:驅蟲丹即局方化蟲丸去檳榔加川軍而成。方中鶴虱、苦楝根皮、使君子、蕪荑、川椒、枯礬均為驅蟲藥,配以川軍通下,以收排蟲之功。本方對驅蟯蟲效果尤為明顯;驅蛔力量,僅次于驅蛔湯。
26.蟯殲膏組成:生百部細末30克,雷丸粉9克,麝香0.15克。劑型:軟膏。制法:上藥研極細面和勻,加凡士林等量攪拌成膏。用法:每睡前以棉簽蘸藥膏,涂抹肛門周圍,并涂人肛門少許。功能:殺滅蟯蟲。主治:腸蟯蟲病。方解:蟯殲膏的作用是針對雌蟯蟲夜間爬出肛門外產卵的特點,局部用藥(百部、雷丸)
予以殺死。因本藥有麝香,也可將雄蟲引誘出來一同殺滅。
27.除濕靈組成:地膚子30克,煅甘石9克,冰片0.3克。劑型:軟膏。制法:上藥共為細末,以凡士林90克調勻成膏。用法:外用涂抹患處,每日2次。功能:除濕,止癢。主治:滲出性皮膚濕疹。方解:除濕靈方中地膚子善清濕熱,配合煅甘石、冰片加強收濕止癢之功。本藥對滲出
性濕疹效果比較滿意。如能配合茯苓、川萆薢、金銀藤各3克(1周歲量),每日代茶服用,效果尤著。
28.接骨散組成:生川烏30克,炙乳香30克,炙沒藥30克,自然銅30克,上血竭
30克,土鱉蟲90克。劑型:散劑。制法:共為極細末,每包3克。服法:兒童每日1.5克,3歲以下酌減。功能:破瘀生新,活血止痛,能促進骨痂形成。主治:骨折。方解:接骨散方中乳香、沒藥、當歸、土鱉蟲破瘀止痛;生川烏、血竭活血止痛生;
自然銅消瘀止痛、續(xù)筋接骨。諸藥協(xié)同,共奏活血止痛、續(xù)筋接骨之效。本藥能促使骨折愈合,對開放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在復位后使用,均有顯著效果。另外對跌打損傷血腫及炎性腫脹外敷也同樣有明顯效果。
29.透膿散組成:紅升丹9克,漢三七9克,川黃連6克,川黃柏18克,沒藥6克,
乳香6克,麝香0.6克。制法:共為極細末,裝瓶密閉備用。用法:先以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干凈,后將藥捻引入,外敷紗布塊包扎固定。功能:活血,止痛,排膿,脫死骨。主治:骨髓炎。方解:透膿散方中紅升丹、麝香去腐生新,散結止痛,引毒外出;三七、乳香、沒藥破
瘀生新;配加川黃柏、黃連燥濕解毒,控制病灶,不使蔓延。透膿散只適用于化膿性骨髓炎,結核性者無放。
30.燒傷藥膏組成:生地榆30克,炒地榆30克,生川軍30克,寒水石30克,冰片
15克。劑型:散劑。用法:用香油或凡士林適量調成膏狀,外涂患處,每日2次。功能:清熱,消炎,止痛。
主治:燙傷,I 度至Ⅱ度中小面積燒傷。方解:燒傷藥膏方中,地榆、大黃清熱涼血,行瘀止血;寒水石、冰片清熱止痛。本藥用后可止痛并可促進表皮新生。
31.平疝丸組成:胡蘆巴30克,炒茴香30克,橘核30克,荔枝核30克,炒川楝子30克,臺烏藥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吳茱萸30克,桃仁30克,蓽茇30克,厚樸9克,木通9克,青皮9克,延胡索9克,木香9克,肉桂9克,醋柴胡120克。
劑型:丸劑。制法:上藥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功用:理疝,消腫,止痛。主治:腹股溝疝、早期鞘膜積液。方解:平疝丸方中用橘核、川楝子、荔枝核、吳茱萸入厥陰氣分以行氣驅逐寒濕;桃仁、
延胡索入厥陰血分,以行血化瘀;木通導下焦之濕,使邪有出路;柴胡、胡蘆巴、肉桂、烏藥、蓽茇舒肝暖腎散寒;厚樸、青皮、小茴香、木香行氣破滯;昆布、海藻咸潤軟堅。諸藥協(xié)同,有驅邪、散寒、行氣止痛、軟堅散結、祛濕消腫之效。本藥對小兒鞘膜積液用后有明顯效果。
32.痿證丸組成:黃連3克,川柏3克,柴胡3克,當歸6克,生地6克,豬苓6克,神曲6克,黨參9克,茯苓9克,升麻9克,橘皮15克,白術15克,澤瀉15克,蒼術3克,黃芪4.5克,五味子4.5克,炙甘草6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5克。服法:1日總量,l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功用:解熱,強壯。主治:嬰兒癱的麻痹前期,肢體痿軟、肌肉弛緩和萎縮,包括嬰兒癱后遺癥及肌無力癥
等。
方解:黃連、川柏、柴胡疏肝清熱;黃芪、黨參、茯苓、升麻、橘皮、白術、澤瀉、神曲、蒼術、豬苓益氣健脾除濕;當歸、生地、五味子、炙甘草寧心安神,養(yǎng)血榮筋。諸藥和用,有解熱除濕、強筋壯骨之功。
33.益智丹組成:益智仁9克,首烏30克,合歡花9克,菖蒲9克,女貞子9克,生熟地各9克,紫貝齒24克,炒杜仲9克,牛膝9克,蓮子心4.5克,竹葉4.5克,楮實子9克,旱蓮草9克,瓦松9克,黃精9克,神曲9克。
制法:共為細末,蜜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l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功用:健腦,益智,補腎。主治:大腦發(fā)育不全,智力低下癥。方解:益智仁、首烏、女貞子、生熟地、紫貝齒、炒杜仲、黃精、牛膝、旱蓮草、楮實
子、瓦松滋補肝腎,健腦益智,合歡花、菖蒲、蓮子心、竹葉、神曲補益心脾,悅心安神。
34.解顱通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藥9克,丹皮6克,云苓9克,澤瀉6克,車
前子6克,續(xù)斷6克,沙苑子9克,桑寄生9克,肉蓯蓉9克,首烏12克。制法:共為細末,蜜丸,1.5克重。服法:1日總量,1歲2丸,2~3歲4丸,4~6歲6丸。功用:補腎健脾,醒腦利水。主治:腦積水。方解:本方用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續(xù)斷、寄生、肉蓯蓉、首烏、沙苑子、車前子溫陽
利水,潤腸通便。二、湯藥部分1.流行性乙型腦炎協(xié)定處方’
(1)偏熱1號組成:銀花9克,連翹9克,薄荷4.5克,葦根15克,杭菊花9克,板
藍根9克,荷梗9克,生石膏15克,生梔子9克,淡竹茹9克。
劑型:水煎劑,每劑煎100毫升(煎好備用,以下皆同)。
服法:5歲以下每次25毫升,日服2~3次;5歲以上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服至病情穩(wěn)定3日后停藥。
功能:辛涼透邪。
主治:用于乙型腦炎輕型及部分普通型的偏熱證。
方解:偏熱l號方中薄荷、菊花辛涼透邪,竹茹、生石膏、荷梗、葦根、梔子清氣分熱,
板藍根、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2)偏熱2號組成:生石膏24克,肥知母9克,銀花9克,大生地9克,元參9克,丹皮9克,淡竹葉4.5克,鉤藤9克,蜈蚣4.5克,菖蒲9克,廣郁金6克,川黃連4.5克,全蟲4.5克。
劑型:水煎劑,每劑煎100毫升。
服法:5歲以下每次25毫升,日服2~3次;5歲以上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服至病情穩(wěn)定3日后停藥。
功能: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主治:用于乙腦重型、極重型及部分普通型的偏熱證。
方解:偏熱2號方中生地、元參、丹皮清營解毒,生石膏、知母清熱生津,菖蒲、郁金、
竹葉清心開竅,銀花、黃連清熱解毒,鉤藤、蜈蚣、全蟲熄風止痙。
(3)偏濕1號組成:藿香4.5克,香薷4.5克,扁豆衣6克,杭菊花9克,荷梗15
克,淡竹葉4.5克,薄荷4.5克,連翹12克,益元散18克,青半夏6克。
劑型:水煎劑,每劑煎100毫升。
服法:5歲以下每次25毫升,日服2~3次。5歲以上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服至病情穩(wěn)定3日后停藥。
功能:清暑解表。
主治:乙腦輕型及普通型腦炎的偏濕證。
方解:偏濕l 號方中藿香、菊花、香薷、薄荷清暑解表,荷梗、扁豆衣、竹葉、連翹、
益元散清暑利濕,半夏降逆、燥濕、和胃。
(4)偏濕2號組成:佩蘭葉9克,菖蒲9克,廣郁金4.5克,淡竹葉4.5克,通草4.
5克,全蟲4.5克,茵陳15克,益元散12克,杭菊花9克,鉤藤12克。
劑型:水煎劑,每劑煎100毫升。
服法:5歲以下每次25毫升,日服2~3次。5歲以上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服至病情穩(wěn)定3日后停藥。
功能:芳香化濁,泄?jié)裢笩帷?br >主治:乙腦重型、極重型及部分普通型的偏濕證。
方解:偏濕2號方中佩蘭、菊花、菖蒲、郁金芳香化濁開竅,竹葉、通草清心火,利小
便;鉤藤、全蟲熄風止痙;茵陳、益元散清暑利濕。
2.消黃湯組成:茵陳15克,川黃柏6克,山梔子6克,條黃芩6克,川黃連3克,
生川軍1克!狈ǎ核鍧饪s至20毫升頻服。功能:清熱利濕,解毒消黃。主治:新生兒黃疸、新生兒敗血癥。方解:本方劑系由茵陳蒿湯、黃連解毒湯合方而成,功專清熱利濕、解毒消黃。適用于因先天母體素蘊濕熱遺于胎兒,或后天感受濕熱病毒所致黃疸病,癥見面目周身黃染、色鮮明者。本方用于新生兒敗血癥也有效果。
3.新生兒肺炎協(xié)定處方(1)肺炎l號(即肺炎湯)組成:白人參3克,麥冬6克,五味子6克,麻黃0.75克,杏仁3克,桔梗4.5克,天花粉4.5克,廣陳皮4.5克,川貝母l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濃縮至20毫升,頻服或鼻飼。功能:宜肺平喘,扶正驅邪。主治:新生兒肺炎、憋氣、喘息、發(fā)紺等,肺部啰音較多者。方解:肺炎1號系由生脈散、三拗湯加味組成。此方適用于新生兒肺炎正虛邪盛者,能
扶正驅邪,標本兼顧。
(2)肺炎2號組成:麻黃1.5克,杏仁4.5克,葶藶子3克,紫丹參6克,紅花6克,
桃仁4.5克,白人參3克,麥冬6克,五味子3克,生黃芪9克。服法:水煎濃縮至2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4次。功能:宣肺平喘,益氣活血化瘀。主治:新生兒肺炎,體質虛弱,肺部啰音少或無者。方解:本方與肺炎1號組成大致相同,但增加黃芪,以助生脈散扶正;去桔梗、川貝母、
陳皮、花粉等,代之以清肺定喘的葶藶子,利氣活血的桃仁、紅花、丹參,并加重麻黃、杏仁之劑量。本方功能宣肺平喘、益氣活血化瘀,對體質低下的新生兒肺炎,見有呼吸微弱、憋氣發(fā)紺、肺淤血,以致有可能影響呼吸,發(fā)生循環(huán)衰竭者,較為適宜。
4.新生兒消化不良協(xié)定處方
(1)止瀉1號組成:野黨參4.5克,焦白術4.5克,云茯苓6克,廣陳皮4.5克,
澤瀉4.5克,蒼術6克,半夏曲3克,炙甘草1.5克。服法:水煎,每日1劑,分4次服。功能:健脾利濕。主治:單純性消化不良(傷乳瀉及傷食瀉)。方解:止瀉l號系由六君子湯加蒼術、澤瀉而成。方中六君培土益氣,強健脾胃,其中
半夏易為半夏曲,能協(xié)同陳皮理氣燥濕、和胃化痰;加蒼術合白術、陳皮燥濕健脾,消脹除滿;加澤瀉合茯苓功專利濕。諸藥協(xié)同,共奏健脾和胃、化濕止瀉之效,故適用于嬰幼兒形體不足、傷乳泄瀉者。
(2)止瀉2號組成:葛根3克,川黃連1.5克,黃芩4.5克,六一散6克。服法:水煎,1日4次分服。功能:苦寒清熱,淡滲利濕。主治:腸炎性消化不良(濕熱泄瀉,熱重于濕者)。方解:本方由葛根芩連湯合六一散而成,重點在于清利濕熱,適用于濕熱蘊脾,協(xié)熱下
利之泄瀉,癥見糞色深黃,同時伴有身熱、納呆、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者。使用本方應該中病即止,若過服苦寒,恐傷及脾胃,易生枝節(jié)。
(3)止瀉3號組成:藿香4.5克,大腹皮6克,白術6克,云苓6克,澤瀉6克,厚
樸3克,蒼術3克,白芷3克。服法:水煎,1日4次分服。功能:芳香化濁,燥濕健脾。主治:腸炎性消化不良(濕熱泄瀉、濕重于熱者)。方解:本方系由藿香正氣散去紫蘇、桔梗、生姜、陳皮、半夏曲、大棗、甘草,加蒼術、
澤瀉組成。方中藿香、蒼術、白芷、厚樸芳香化濕;茯苓、澤瀉、大腹皮、白術利濕健脾。脾性惡寒濕而喜芳香溫燥,本方芳香溫燥,正為脾之所喜,故嬰幼兒腸炎性消化不良屬于脾濕泄瀉者宜之。
5.腎炎協(xié)定處方
(1)腎炎血尿方①治肉眼血尿方組成:阿膠9克,仙鶴草9克,蒲黃炭9克,漢三七
末4.5克(沖服)。服法:水煎。其中三七研細末,用湯液分3次沖服。功能:育陰化瘀止血。主治:腎炎血尿明顯者。方解:肉眼血尿方中仙鶴草收斂止血,三七、蒲黃炭祛瘀止血,阿膠育陰止血。在止血
方面,三七可取速效,配以阿膠可以鞏固。收斂止血配合化瘀止血藥同用,行瘀而不破血,止血而不留瘀。
②治顯微鏡下血尿方組成:生地12克,小薊炭18克,白茅根30克,粉丹皮9克。服法:水煎諸藥。功能:涼血止血。主治:腎炎血尿隱匿者。方解:方中諸藥皆有清熱涼血止血之功,其中生地、茅根清熱涼血;丹皮涼血散瘀,能
清血中之伏熱。
③治血尿兼水腫方組成:生地18克,木通9克,白茅根30克,竹葉4.5克,漢三七
末3克(沖服)。服法:水煎諸藥,沖服漢三七末,每次1.5克,分2次服。功能:涼血止血,利水消腫。主治:腎炎水腫與血尿俱明顯者。方解:本方為導赤散易甘草為自茅根再加三七組成。導赤散清心火,利小便,加白茅根、
三七涼血化瘀,共奏清熱止血利尿消腫之效,故宜于腎炎血尿、水腫俱重者。
④治遷延性血尿方組成:生地18克,阿膠9克,生玉竹9克,丹皮9克,旱蓮草9
克,漢三七末3克(沖服)。服法:水煎待溫,分2次服。每次沖服三七末1.5克。功能:滋腎育陰止血。主治:腎炎遷延,尿化驗紅細胞不斷者。方解:腎炎遷延,尿化驗檢查紅細胞不斷者,證屬腎陰虛損,虛火灼傷絡脈所致。本方
生地、阿膠滋陰清熱,涼血止血,佐以玉竹滋陰,丹皮、旱蓮草涼血止血,三七化瘀止血。服此方癥狀改善后仍需服用若干日,以鞏固療效。
(2)腎炎水腫方①治急性腎炎水腫方——萹蓄滑石湯組成:篇蓄15克,滑石30克(布
包煎)。服法:水煎待溫,頻服或分3次服。功能:清熱利水。主治:急性腎炎,以水腫為臨床主癥者。方解:蔚蓄滑石湯是針對膀胱下焦?jié)駸岫鴶M的方劑。篇蓄清熱利水通淋,滑石清熱滲濕
利竅,故可用于膀胱濕熱、小便不利的浮腫。
②治急性腎炎嚴重水腫方——萹蓄滑石湯加味組成:萹蓄15克,豬苓12克,車前子
9克(布包煎),白茅根18克,滑石30克(布包煎)。服法:水煎待溫,頻服或分3次服。功能:清熱利水。主治:急性腎炎重癥,水腫明顯、血尿不著者。方解:何老認為滑石利水無刺激性。如用本方無效,說明病重藥輕,藥不勝病?稍诒痉降幕A上加豬苓、車前子、自茅根以增強其清熱利水通淋之功。對急性腎炎水腫,證屬濕熱癃閉者效佳。
③治慢性腎炎水腫方組成:生地24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丹皮
9克,車前子15克,冬葵子15克,生山藥15克。服法:水煎待溫,頻服或分3次服。功能:補益腎氣,利水消腫。主治:慢性腎炎水腫。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加重茯苓、澤瀉之劑量,再加利水的車前子、冬葵子而成。慢
性腎炎的治療原則,是在益腎健脾的基礎上利尿消腫。如腎陽不足可加溫陽利水之附子、肉桂等。本方對小兒慢性腎炎之浮腫,如能辨證準確,長期服用,療效較好。
6.腎病綜合征協(xié)定處方
(1)腎病綜合征水腫方組成:桑白皮15克,大腹皮18克,廣陳皮9克,生姜皮9克,
麻黃9克,冬瓜皮24克,茯苓皮24克。服法:水煎待溫頻服或分兩次服。功能:利濕消腫。主治:腎病綜合征面目四肢悉腫、脘腹脹滿、上氣喘息、小便不利、陰囊腫甚者。方解:本方系由五皮飲加麻黃、冬瓜皮而成。麻黃宣肺平喘利水,配桑白皮,宣泄肺氣,
通調水道。生姜皮辛散水邪,大腹皮下氣利水,茯苓皮滲濕健脾,陳皮理氣和中,冬瓜皮利水消腫。本方在五皮飲的基礎上又加麻黃以利肺氣,氣行則水行,故治療腎病綜合征高度水腫,較單用五皮飲為有效。本方服后第5 日開始利尿,第8 日可達高潮。
(2)腎病綜合征蛋白尿方此即成藥實腎丸改作湯劑,其組成及方解可參閱實腎丸的說明。
7.解毒清血湯組成:魚腥草30克,蚤休30克,公英30克,白茅根30克,銀花15克,天花粉15克,皂角刺12克,山甲9克,生地9克,元參9克,丹皮9克,赤芍9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白芷4.5克,牛黃0.6克(沖服),廣角粉0.6克(沖服),羚羊角粉0.6克(沖服)。
服法:水煎,沖服牛黃、廣角粉及羚羊角粉。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排膿。主治:膿毒敗血癥。方解:本方劑是在仙方活命飲基礎上去防風、陳皮、貝母、當歸尾,加清熱解毒之蚤休、
公英,清熱涼血之生地、元參、丹皮,清熱豁痰之牛黃,涼營熄風之廣角與羚羊角,清熱排膿之魚腥草而成。諸藥協(xié)同共奏清熱解毒、涼營、化瘀、排膿之功效。在本方中既有犀角地黃湯的組成,又有犀黃丸的底子(少麝香一味),也有清營湯的概貌。這是解毒消炎作用較強的方劑,故適用于膿毒敗血癥之高熱、舌質紅、脈象疾數(shù)之氣營兩燔證。
8.腦積水方組成:大熟地6克,懷山藥3克,鹿角膠9克(烊化兌人),川牛膝3克,茯苓9克,山萸肉3克,當歸3克,豬苓3克,茺蔚子3克,丹皮3克,車前子9克(布包煎)。
服法:上藥共煎,待溫服。功能:補腎健腦,行水化瘀。主治:先天性腦積水。方解:腦積水方是六味地黃湯去澤瀉,加豬苓、車前子滲濕利水,鹿角膠、茺蔚子補益
肝腎,當歸和血,牛膝引濁下達。諸藥協(xié)同,共奏補腎健腦、行水化瘀之功效。本方劑用于先天性腦積水,近期即可取得效果。
9.加昧小陷胸湯組成:大瓜蔞30克,清半夏9克,川黃連4.5克,風化硝3克。
服法:水煎待涼后,少量頻服。如無嘔吐或吐止后,可以頓服。功能:清熱化痰,寬胸散結。主治:急性胃炎等具有痰熱互結、胸中痞滿、嘔吐等癥。方解:本方是小陷胸湯加風化硝組成。小陷胸湯中黃連、半夏、瓜蔞有清熱、滌痰、開
郁之效。加硝一味,能導胸中痰熱積滯外出,共奏清熱化痰、寬胸散結之功。本方為治療急性胃炎之效方。既可用于痰熱阻于中焦,出現(xiàn)脘脹痛難忍、嘔吐、大便干燥者,也可用于小兒肺炎邪氣留戀、肺胃實熱、肺部體征多日不消失者。
10.復血湯組成:山萸肉9克,黃精9克,生黃芪9克,當歸9克,阿膠9克,玉竹
9克,生地9克,熟地9克,何首烏15克,旱蓮草15克,生山藥15克。服法:水煎待溫,分3次服。功能:補益脾腎,養(yǎng)陰補血。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方解:復血湯方中生黃芪、生山藥、旱蓮草、何首烏補益脾腎,重在補氣;山萸肉、黃
精、當歸、阿膠、玉竹、生地、熟地養(yǎng)血益陰,重在補血。本方為何老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方之一,適用于氣血兩虛,陰血不足,癥見身倦乏力、面色蒼白、腰膝酸軟、舌質淡紅、脈象細弱者。
11.硬腫湯組成:生黃芪9克,茯苓9克,豬苓9克,白術6克,澤瀉6克,麥冬6
克,白人參2克,五味子0.6克,甘草3克。服法:水煎頻服,或分3次服。功能:補氣行水。主治:新生兒硬腫癥。方解:新生兒硬腫癥,多屬先天不足,脾運失常,肺失肅降,水濕浸漬肌膚所致。本方
用生脈散助先天不足之正氣,合四苓散補后天未亢之脾氣,以收淡滲利濕、培土制水之效。加黃芪補脾益氣,固表強肌。甘草調和諸藥并緩和生脈、黃芪之峻補,四苓之滲利。蓋新生兒元氣雖不足,但過于峻補,也有礙于脾胃生化之機。本方對新生兒硬腫癥之輕度、中度者有效,對重度硬腫癥效果不明顯。
12.驅蛔湯(1)驅蛔I號組成:檳榔15克,蕪荑9克,使君子9克,川楝子9克,元
胡9克,木香4.5克,烏梅3枚。服法:l劑,兩煎合一,每日晨起空腹頓服或晚睡前頓服,連續(xù)3天。功能:驅蟲止痛。主治:腸蛔蟲病。適用于6~10歲的兒童。
(2)驅蛔2號組成:檳榔18克,川楝子12克,使君子12克,雷丸12克,木香6克,
烏梅5枚。劑型:湯劑。服法:同前。功能:驅蛔止痛。主治:腸蛔蟲病。方解:驅蛔湯之驅蛔1號和2號,藥味相同,但劑量不同。驅蛔2號的劑量較大,方中
檳榔、川楝子、使君子都比驅蛔1號增加3克,木香增加1.5克,烏梅增加2枚。故驅蛔1號用于10歲以下的兒童,驅蛔2號用于10歲以上的兒童。
13.驅絳湯組成:檳榔60克,雷丸15克。服法:水煎,兩煎合一,不少于100毫升。清晨空腹頓服,服藥2小時后排蟲。功能:驅絳。主治:腸絳蟲病。方解:檳榔、雷丸相配,驅蟲效果顯著,本方劑適用于歲以上至10歲以下兒童。A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